與人為善,為人寬容,我們每個人都應有的美!
什麼是美?這是一個千古不變的話題,它沒有特定的答案。現在,我換一種問法:人生在世最需要的是什麼?不是财富,不是權力,而是一顆善良的心,人間才會更加美好,這便是美。
《三字經》中有雲:“人之初,性本善。”人生下來都是有感情的,人是有血有肉的,我們常常會因為不經意間的舉動,而感動,這正是我們那顆善良的心,被打動着。有時候,一句關心的話語,就能使一個人的心變得溫暖,一個安慰和鼓勵,就會燃起别人的鬥志。善良的我們,在他人身處困境時怎能袖手旁觀呢,他人困難時,在自己能力範圍内盡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無論對方是否是你認識的人還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茫茫人海中,我們用善行使這個世界的人更懂得“美”。
每個人都有讨厭别人的權利,自然,我也有讨厭的人。她是我的國小同學我和她根本就沒有任何言語交流,碰到一塊也不說話。有一次,我和她發生了沖突,上課的時候,老師說今天新課要用到三角尺和圓規,她沒帶,我看見她着急的眼神,我把三角尺和圓規遞了過去,她愣了愣,接下了,繼而對我笑了笑。人與人之間沒有永遠的仇恨,世上最難得的是寬容,最可悲的是嫉妒。
有首詩這樣寫道:“我驕傲,我是一棵樹,枝葉向着藍天伸展,根須紮進大地深處,山高水長,自由競争,無意把别人的光彩遮住。何必揮動仇恨的斧頭,我和你無冤無仇,即使大地上沒有了我,挺拔的新枝依然無數,江河無需怨恨海洋,山泉何必詛咒瀑布,你有你的歸宿,我有我的道路。”是啊,我們應該懷有一顆善良的心去對待他人,你獲得的也是善良。人生不過幾十載,何不用自己的善行使自己的靈魂得到洗滌,進而更好的完善自己。
善良,這個單純的詞語,是生命的重心,老子在《道德經》中記載“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争”意思是:崇高的善德就像水,水善于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争利。用水比喻善良,更形象不過了,水是生命之源,是生之根本,那麼善良也亦是如此。上善若水,歲月的風沙也無法将其掩埋,這一泓活水,這一份善良,願我們用心守望。
善與我們并不遙遠,它在我們心中,它很容易被我們觸及。人性之美莫過于善。善是朝露,代表着生機;善是火花,溫暖人的心扉;善是花朵,使空氣中夾帶着芳香。
美,源于一顆善良的心。我與善同在,我與美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