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除了過年吃東西有講究之外,還對一些福氣很講究。就比如貼春聯和貼“福”這一些福氣等一些春聯。
在我們每一年回家過年的時候,我爺爺都會買好一些春聯,等我們回來貼到牆上去。我們回到家了,我和我爸爸都會拿出梯子來,媽媽就用膠水沾在上面,爸爸就把它貼在牆上。貼完這些春聯,我們還會貼一些“福”字在家裡的每個角落,讓我們在這一年裡能夠更加幸福。除了這一些“福”字,我們還會在每一個房間的門口和廁所的門口貼上一些珲春,比如有:出入平安、上下平安、學業進步、身體健康等一些珲春。這一些都是用紅紙寫的。還有在門上我還看到了一些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據說這一些人物是辟邪的。
在這一年過年的時候,我看到很多很多對聯,比如有:上聯:得心應手萬事成,下聯:财運亨通福星照,橫聯:五福臨門。上聯:富貴平安福壽長,下聯:全家和睦人才旺,橫聯:迎春接福,等等一些對聯。
過年時,我問了問我的家人問他們:貼春聯是怎麼來的,爺爺告訴我說:“春聯的由來山東徐秀鳳春聯,俗稱門對子。每年春節,家家戶戶在門上貼上大紅的春聯,更增添了喜慶氣氛。春聯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挂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的桃木闆。上面寫上“神荼”,“郁壘”二神名,以驅鬼避邪。每逢春節,人們總要用新桃符替換舊挑符。王安石“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說的就是這件事。春聯始于五代。後來,由于紙張大量生産,人們逐漸用紙代替桃木闆。這便是貼春聯的開始。“春聯”一詞的出現,則是在明代初年。據清人陳尚古的《簪雲樓雜說》中記載,有一年朱元璋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幅春聯,以示慶賀。在除夕前他頒布禦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戶戶都要用紅紙寫成的春聯貼在門框上,來迎接新春。”爺爺說完後,我便感歎到,原來貼春聯是有怎麼長的一段曆史了,原來有怎麼多講究的。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風俗,貼春聯的風俗,我喜歡春節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