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靜坐常思己過

俗語有雲:“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芸芸衆生看待事物就像一隻烏鴉,站在一堆煤炭上,隻看得見煤炭是黑的,熟不知自己也是黑的。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太太多年來不斷抱怨鄰家的太太很懶惰:“那個女人的衣服永遠洗不幹淨。看,她晾在外面的衣服總有個污點。我真不知道她衣服怎麼髒成這樣……”直到有個細心的朋友來到她家,才發現不是對面太太洗不幹淨,他把這個太太窗戶上污漬抹掉,說:“看這着不是幹淨了。”

看到這,我不由想到作家亦舒的一句話;“不要站在地上向25樓吐口水。”有些站在地上怨天尤人的人,看到别人比自己優秀,就心生嫉妒,繼而忿忿不平,于是站在地上,擡起頭,隻罵樓上住客,結果往往是沒玷污到别人,口水卻落到自己臉上。

孔子曾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内自省也。”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當看到别人去缺點時,首先應該想到的是自己是否有相同的缺點,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見到别人的優點更要學習,以達到提升自己的目的。

北宋時期,柳永詞可以說“天下詠之”。那個時代人們雖然喜歡柳詞,私下經常讀詞、唱詞,但從心裡瞧不起詞,覺得詞和正統詩文相比無非是卿卿我我,低俗無趣,難登大雅之堂。于是,經常有人對柳詞冷嘲熱諷。

一日,當時詩人劉岑在京城相國寺暢飲,酣暢淋漓時他當着衆人的面嘲笑柳詞。相國寺是一座大刹,每天來往着各種身份的人。這時候,恰好被一個癡迷柳永詞的太監聽到,他不聲不響地走上前去,還遞上筆墨紙硯,說:“閣下說柳永的詞如此不好,那就請寫一首好的吧。”劉岑頓時面紅耳赤,無地自容。劉岑之因傳統觀念的束縛,就對别人的優點嗤之以鼻,最終自食其果,被别人羞辱。

普羅米修斯造人時給人兩個口袋,一個裝優點,一個裝缺點,裝有缺點的口袋在人的後面,是以人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點。“檢討”是一面鏡子,它将我們的缺點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了改正的機會。

“吾日三省吾身”,在一個人的時候檢討自己,擦去心中的污點,才能看清自己,看清世界。

上一篇: 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