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味道,如刻畫般隽刻在我心中,使我永難忘懷……
——題記
我的家鄉,位于祖國大陸的最南端——湛江。這裡環境怡人,美食數不勝數。但最令我着迷的,是白切雞。
白切雞,顧名思義就是不經濃味的調味料烹饪而成的雞。也許你會問,這樣的雞寡然無味,何處令你着迷?是以,這就要講究雞肉的質地了。湛江别的不多,空闊的農地倒是大把大把的,飼雞者在每日清晨會将雞放出籠子,把雞指引到空地,散上稻谷和雜米,讓他們自己自由地吃,盡情的跑。這樣的雞我們本地稱為“走地雞”。是以正宗的白切雞都是選用走地雞,這種完全自然的放養使雞更健康,雞肉更美味。在我家,全家人都喜愛吃白切雞,這是奶奶的熏陶。奶奶是道地的湛江人,她熱愛生活,熱愛美食,會做一手好菜,其中她做的最好吃并且她最愛吃就是白切雞。每到逢年過節,奶奶都會做白切雞給我們吃,那時的廚房便是奶奶的天地。奶奶先将一隻新鮮的雞去毛,挖出内髒,洗淨後将開水煮沸,然後将雞整隻放入鍋裡,加上一勺鹽,關上鍋蓋。待十幾分鐘後,打開蓋,隻見雞皮澄黃,這時的白切雞就可以出鍋了。最好吃的白切雞就是雞肉煮得與雞骨剛分離,雞骨還帶着一些血色,這時的雞肉是最嫩、最滑、最鮮美的。待雞涼凍後,奶奶會把他們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美味的的白切雞就可以上桌了。
随着白切雞上桌,除夕夜的大餐便拉開了序幕。姑姑伯父們一邊吃着白切雞及其他飯菜,一邊談論這一年的歡樂事。表弟表妹們與我便為了好吃的雞腿和雞翅膀“大搶出手”。每次的白切雞都會被掃個精光。
我去過不少外省的城市旅遊,也品嘗過當地的雞,雖然味各不同,但辣的隻有辣味、甜的隻有甜味,完全沒有家鄉原汁原味的白切雞好吃。父輩們也都說,吃了半輩子的雞,隻有家鄉的雞最好吃,百吃不厭。家鄉的白切雞不同其它雞般用各種調味裝飾自己,它把自己最真實最原本展示給人們,讓人們對它贊不絕口。它就如同家鄉人一般,純樸、真實,不用各種虛名裝飾自己。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家人和我,以及家鄉人對白切雞癡迷的原因吧。
也許将來的我會因學業、事業去到很遠的地方,但隻要想起美味的白切雞,就會記起逝去的奶奶,記起兒時吃白切雞的快樂,記起遠離的家鄉,記起純樸的家鄉人民。白切雞,是家鄉的味道,是家鄉人民返璞歸真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