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是一部高端美食類系列紀錄片,它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美食文化。向觀衆,尤其是海外觀衆展示中國的日常飲食流變,千差萬别的飲食習慣和獨特的味覺審美,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層面的東方生活價值觀,讓觀衆從飲食文化的側面認識和了解傳統和變化着的中國。
第一次聽到“舌尖上的中國”是在兩年前的一堂國文課上。從老師的口中我得知《舌尖上的中國》是記錄中國各個地區的不同尋常的美食。對于我這樣的吃貨,聽到老師詳細的描述,早已垂涎欲滴。我回家立刻上網搜《舌尖上的中國》。六個紅色的字眼映入眼簾,一道道富有民族特色的菜肴像浮雲一樣在我眼前飄動。我的每一個味蕾都在顫動。從此看這檔節目成了我的必修課。
排骨蓮藕湯、煎焖魚頭泡餅、臘味飄香腌笃鮮……可能看到這些每一個吃貨的靈魂都升華了。這是《舌尖上的中國》帶給我們的視覺的真實感受以及味覺上的虛拟體味。古人說民以食為天。食物是每個人生存的必備條件。從一鍋米飯,一個饅頭,從粗茶淡飯演變為今日的各色美食,從簡單到豐富。《舌尖上的中國》不僅展示了各地的特色美食,還展示了中國從古至今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食物與人永遠是一個整體。食物的多樣化也充分說明了人類社會物質條件的提高,使得人們對飲食的要求越來越高。
浙江的竹筒飯,山西的羊肉泡馍,哈爾濱的鍋包肉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菜系。蒸煮炸炒,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味道。酸甜苦辣,不同的味道有不同的感受。從雲南到内蒙古,從浙江到西藏,不論是緯度或是經度的變化,不同的地域,總會有不同的風土人情。美食隻是《舌尖上的中國》的一部分,而更多的是各民族地區人民淳樸的民族風情。在這種淳厚的風情下,山有山的味道,水有水的味道,陽光有溫暖的感覺,花草有自然的芬芳。勤儉堅忍質樸是每個人民的信念。在漫長的歲月中,這些信念早已和土地混合,打造出特色的美食。美食的味道中蘊含着深刻的鄉土情懷,停留在我們的舌尖,刻在我們心底。
确實,《舌尖上的中國》無時無刻不向我們展現着中國的傳統文化。不同地域的中國人,運用各自智慧,适度、巧妙的利用自然,獲得質樸美味的食物。能把對土地的眷戀和對上天的景仰,如此密切系于一心的唯有農耕民族。一位作家這樣描述中國人淳樸的生命觀:他們在埋頭種地和低頭吃飯時,總不會忘記擡頭看一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