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最普通平常不過的不鏽鋼盤子,裡面盛着一碟色、香、味俱全的腸粉,綴有青綠色的生菜,獨家秘制的醬油澆淋其上,精瘦的豬肉撒在上面,看上去分外誘人,這便是我記憶深處的味道。
這家店名叫什麼,我到現在也不知道,隻記得自有記憶時起,早餐都是這家店的瘦肉腸粉。
以前奶奶就住在這家店附近,隻不過後來搬家了。我自幼時起便住奶奶家,于時早餐頓頓是這腸粉,便也習慣了叫這腸粉店為“舊屋樓下的腸粉”。
三歲,我上了幼稚園,離舊屋較遠,于是需要媽媽開車送,早上她讓我一個人去吃肉腸,自己就去開車過來接我,三年,餐餐如此,早餐店裡的阿姨都認識我了,不僅因為我每頓早餐都來吃這家肉腸,更因為我每次都吃不完,是以,阿姨們給我特制了一份小份的,三年,每天如此。
後來上國小了,三年級前,我仍住在奶奶家,學校離得更遠了,我要起得更早,隻為了那一口香噴噴的肉腸。後來,住進了爸媽家,離國小很近,離早餐店卻很遠了,漸漸就隻在周末才去那吃肉腸了。
再後來,連奶奶也搬家了,全家人還是習慣稱那腸粉店為“舊屋樓下的腸粉”。“舊屋樓下的腸粉”味道令人稱奇,好吃得不可思議。後來我吃過許多家店的腸粉,也吃過廣州很出名的老字号“銀記腸粉”,但始終覺得“舊屋樓下的腸粉”最好吃。
也許以後“舊屋樓下的腸粉”會關門吧,但我一定忘不了這家早餐店。全開放的廚房油膩膩的,白霧熱氣飄出,忙碌的廚房阿姨,露天擺放的桌椅,街上的嘈雜聲混着鍋勺碰撞的聲音。要是我在,一定會坐在那個榕樹下坐了五年的老位置,手法娴熟地從筷子筒裡抽出一雙未拆封的一次性筷子,往杯裡倒一大半水,再将筷子浸入标裡洗幹淨,和上早餐的胖阿姨侃幾句,然後一邊吃肉腸一邊看着那原本是雞精筒做的筷子筒上的雞精配料。廚房嘈雜,白煙飄出,街上吵鬧,我卻在這裡安靜地吃肉腸。這幅過去十三年重複了上千次的畫面深刻烙印在心裡和記憶深處,遍及了我國小三年級前的每一天和現在的每個周末。
這就是我童年的回憶。
這就是我記憶深處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