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應該學習孝,做一個孝敬長輩的人。我的媽媽,就是一個孝順的人,她是我學習的榜樣。
我的外婆家住在較偏遠的地方,那裡較冷清,一般情況下,沒有什麼人去拜訪。雖然外公外婆他們兩個人生活在一起,但他們每天看到的也隻是彼此,隻能用“相依為命”來形容。雖然他們從來不說什麼,但連我都知道,他們的生活十分枯燥無味。
我的媽媽,想讓他們二老的生活添上新的色彩,便決定每天去看望他們一次。起初,我以為媽媽是說着玩的,想不到,媽媽這一堅持,就是三年。
每天吃完飯,洗完碗後,媽媽就騎着電瓶車,風風火火地來到外婆家,陪他們聊天。媽媽總是繪聲繪色地向二老講述有趣的事情,還不時地做出搞怪的動作,讓外公外婆樂不可支。這時,二老也會把這天所發生的事說給媽媽聽。他們會有什麼新鮮的事情呢?這個秘密直到我親耳聽到才解開。記得那一次雙休,我跟着媽媽一起去,當媽媽說完後,外公外婆就開始講他們的事——從淩晨起床講起,一直講到傍晚燒晚飯為止。講的都是零零碎碎的事情,他們在講,仿佛在向媽媽作報告,講得那麼認真,講起來眼睛都是亮亮的,顯得特别有神,一下子仿佛年輕了許多。那一刹那,我覺得媽媽的堅持似乎真的起了神奇的作用。
為了讓外公外婆見識到現代科技的發達,媽媽還特意給他們一人買了一個手機,并教他們使用。不僅如此,媽媽還會定期地為外公外婆購置圖書,讓他們暢遊在書的海洋裡。有時,媽媽還會用買來的剪頭發的工具,為二老剪頭發。那時,我從外公外婆渾濁的眼裡,看到了滿滿的幸福。
有一次,我問媽媽:“是什麼動力使你堅持每天去拜訪外公外婆?”媽媽笑着說:“做兒女的,孝敬父母是理所應當的。在自己有能力讓父母快樂時,就竭盡全力。這是一種責任,更是自古以來的傳統。”是呀!世上最悲傷的事情就是:子欲養而親不待。在我們可以為父母付出時,就努力付出,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孝,不能用金錢買來,也不能用禮品換來。但是,有時你細小的一個舉動,親切的一聲問候,甚至每天聽聽她們的唠叨,就能給她們帶來溫暖。我為媽媽感到驕傲,她成了我今後學習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