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相信自己和聽取别人的意見

相信自己和聽取别人的意見,這兩個看似沖突的行為,其實并不沖突,它們是辯證統一的。相信自己,是要相信自己能力,樹立自信心,進而激起鬥志,激發自己的潛能。而聽取别人的意見,是指聽取别人善意的、正确的意見,供自己參考、借鑒,而不是用來完全否定自己的觀點和目标。這兩者不應是孤立的,而應該互相補充,聯合起來才能産生巨大的作用。任何孤立地采取其中一個行為而放棄另一行為,都是片面的,錯誤的。

隻相信自己,不聽取别人的意見的人,是偏執狂,是固執已見。這種人經常會走彎路,難以走到成功的終點。即使偶而憑借自己的天賦小有成就,那也隻是昙花一現,成不了氣候。是以,相信自己,不能一味地相信自己所有的觀點,以我為中心任何事情都要按照自己的意見做,因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人難免會出現判斷失誤的時候,借鑒别人的話,就能找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如果在相信自己的基礎上,多聽取别人的意見,及時調整前進途中偏離的方向,就可以少走彎路,事半功倍。波蘭的一句諺語說得好:“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

一味地聽取别的人意見,不相信自己的人,那是沒有主見,懦弱無能的人,這種人凡事拿不定主意,對别人唯唯諾諾,就像牆頭草,風吹兩邊倒。這種人做不了上司,也難有所作為。是以,聽取别人的意見,不能一味地照單全收,而應該加以甄别,辨明是非,選擇善意的正确的意見,摒棄惡意的錯誤的意見。“應當耐心地聽取他人的意見,認真考慮指責你的人是否合理”(達。芬奇)。對一些惡意的閑言碎語,那就“走你自己的路,讓别人去說吧!”(但丁)。如果在聽取别人意見的同時,相信自己,樹立信心標明目标,并一直走下去,就能夠有所作為,成就偉業。

總之,我們既要“相信自己”,也要“聽取别人的意見”,認清兩者之間的關系,把握使用的程度。因為“相信一切人和懷疑一切人,其錯誤是一樣的”(賽納克)。

相信自己與聽取别人的意見

一位美國女作家曾說過,溝通的最高境界就是靜靜聆聽。我認為,聆聽不僅表現出對他人的尊重,也展示着寬容謙遜、通達睿智的人格。

每個人的認知都有局限,誰都不敢保證比他人所知更多。是以,學會聆聽,你就借得

第三隻眼睛觀察世界——也包括審視自我。常言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個性中的缺陷,僅憑自我省悟,往往難以明察秋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之眼,可以善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聆聽是審視自我、完善自我的必由之路。

在一次會議上,“微軟”總裁比爾?蓋茨受到嚴厲指責,一名技術員指出公司開發網絡浏覽器滞後。蓋茨略作沉吟,決然自責,并向與會者誠懇道歉,此舉也宣告了“微軟”經營方向的轉型。蓋茨後來談起這件事時說:“我不想在面子問題上浪費時間,那是沒有意義的。特權會使人腐化,但我想保持前進的動力。”從當年的毛頭小夥一躍而為世界首富,這樣的成功并沒有塞住的蓋茨耳朵,學會聆聽,無疑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

真正的成功者善于聆聽,他們的謙虛來自高度的自信。而那些自命不凡,心胸狹隘,閉目塞聽的人,他們的自負實際上是無知的外衣,無知會因閉塞而更無知;自信是睿智的果實,睿智将因聆聽而更睿智。

是啊,聆聽為我們的判斷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但聆聽卻絕對不能代替自我的分析和判斷。我們不光要學會去“聽”,還要有足夠的能力去“擇”。塞納克說過,懷疑一切人和相信一切人的錯誤都是一樣的。隻有把自己的判斷建立在充分思考和分析的基礎上,我們才有理由相信它。也隻有這樣,我們的聆聽才有價值,我們才可以說是真正學會了聆聽。

不去聆聽,走自己的路,是一意孤行;隻去聆聽,踏别人的路,是邯鄲學步!一意孤行是昏庸,邯鄲學步是愚蠢。思而不聽則滞,

聽而不思則亂!我們必須學會聆聽,用聆聽和自信的合金澆注我們的心靈,為我們心秤的準星找到精确合理的度。

學會聆聽吧,學會了聆聽,也就學會了一種通達、睿智的生活态度,也就邁開了堅實自信的生活腳步。

上一篇: 别離似夢
下一篇: 開學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