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中國人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了多種多樣的食品,不同地方的食品有不同的風味。“粽子”就是我家鄉的一種風味小吃。
在我的家鄉宜州市,不管什麼季節,不管大街小巷,你都可以找到賣粽子的攤鋪。粽子一般都是用翠綠的箬葉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棗子,煮熟以後,剝開墨綠色的箬葉,隻見潔白的米團裡仿佛嵌着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很是好看。粽子的味道美極了,箬葉散發着清香,咬一口,甜而不膩。粽子既是消暑開胃的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佳品,是以男女老少都喜歡吃。
粽子也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古稱“角黍”,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曆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一直到今天,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
每當逢年過節,奶奶都要親自包粽子送給親朋好友表達祝福。過年回到老家,我們最喜歡吃奶奶包的粽子。全家人齊聚一堂,歡聲笑語,那種甜蜜的滋味總會由心底湧出。窗外的大樹也仿佛被這一幅溫馨畫卷所感染,搖動着它那笨拙粗壯的樹枝,緩緩起舞。葉子們輕吻着玻璃,懷着一顆喜悅又急切的心,急切什麼呢?推開玻璃窗,它打着旋兒地飄落在案闆上。哦!原來它們也想要一品粽子的香味!隻是還未觸及,就被那濃濃的粽香與和睦的氣氛所陶醉了。
我愛家鄉的美味食品——粽子,更愛這濃濃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