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勝利黃河大橋的“整形術”

作者:大衆網

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文潔 通訊員 王楊 黃聚萌 李超迪 胡軒 李一諾 田潇 東營報道

勝利黃河大橋猶如一架巨大的豎琴,于1988年6月正式通車,是我國修建的第一座鋼斜拉橋,也是當時亞洲主橋跨度最大的鋼斜拉橋。大橋全長2812米,由主橋及南北引橋組成,橋梁寬度為19.5米,雙向四車道,淩駕于山東滔滔黃河之上,使黃河南北兩路“天塹變通途”。至今已營運了33年。

此次勝利黃河大橋維修改造工程全長4.303千米,橋梁長2812米,路基長1491.7米,主梁為雙箱正交異性闆結構,南北引橋總長2135.46米,采用30米預應力混凝土箱梁,共426片。

“索”到“琴”來

“勝利黃河大橋維修改造核心在主橋,而主橋相關工程中,換索是最關鍵的點之一,換索不完成,其他工作就無法展開。”該項目技術負責人張永江介紹,大橋拉索布置為雙索面扇形多索體系,全橋斜拉索共有88根,如何在主橋成型的穩定受力結構下進行換索就成了擺在他們面前的第一個難題。是以,為確定換索成功,項目部在對拉索鋼絲進行實驗和評估的基礎上,邀請了國内外知名專家共同“把脈會診”,最終确定了南北雙塔同時進行、同個橋塔四個索面同一編号斜拉索同時更換的施工方案。

勝利黃河大橋的“整形術”

同時考慮到強大索力、高空作業、河面大風、緊迫工期帶來的極大挑戰,技術人員結合大橋原有結構,獨立設計改造了塔頂吊裝支架系統、施工挂籃平台、循環鋼絲繩挂索系統等,極大地提高了換索的施工效率和安全系數,不僅為下一階段施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系統總結出一套适用于黃河下遊施工條件的橋梁換索工藝工法。

大橋“整容師”

夕陽下“暮年”的勝利黃河大橋,在今年年初迎來了它的二次生命。負責賦予它新面目的是一群新時代的十四局年輕團隊的中堅力量,所謂“而今邁步從頭越”,關鍵的還是橋面的整體結構的改造。勝利黃河大橋項目部張永江談到這裡就開啟了話匣子,橋面的改造最有說道的就是新型UHPC混凝土的應用、SMA-10高粘高彈瀝青的使用以及熱熔改性環氧粘結劑的應用。

勝利黃河大橋的“整形術”

首先,新型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種無籽料、全粉細料的混合材料,通過加入鍍銅鋼纖維提高混弄土的抗拉性能及抗折性能。施工完成後的UHPC材料具有強度高、耐磨、耐久性好的特點。這種特點也是我們選擇其進行維修改造工程的主要原因,與傳統的混凝土相比施工機械化要求相對較高,在澆築UHPC混凝土時所應用到機械機車較多,其次,高粘高彈瀝青具有非常優秀的延展性,适應使用的溫度範圍相較與一般混凝土也更為廣泛,動力粘度更高,這就使得在後期橋梁的使用性能更強。

最後壓軸并且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在瀝青面與高性能混凝土中間的熱熔改性環氧粘結劑,這種粘結劑兼顧防水性能與粘結性能,一改舊工藝中的防水層及粘結層,在保證施工工藝并沒有變得繁重的同時,減少了自重,并且使得粘結效果更好。所謂熱熔改性,簡單來說就是在鋪設瀝青層面時,瀝青的高溫使得熱熔改性環氧粘結劑進行二次溶解,以液态形式粘結瀝青層與混凝土層,項目副總工兼工程部長張永江如是說。

用好新技術 環保更鮮活

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千秋大計,勝利黃河大橋在維修改造的同時也沒有忘記環保,環保綠色理念在橋梁維修中被積極引用。

勝利黃河大橋的“整形術”

在進行橋梁維修的時候,注重能耗的降低,促進回收和循環再利用,在橋下設立施工防護闆,兩邊圍上防護網,最大程度上防止噴砂時将磨料及廢棄物掉入黃河,防止廢料對黃河造成不必要的污染。建構橋塔支架,并用防護網把橋塔包起來既起到安全防護作用也可以幫助揚塵防護。在橋面上采取橋面抛丸,在橋塔上采用無塵自吸式噴砂除鏽裝置,進行噴砂除鏽,對噴砂産生的廢料和鐵鏽進行回收,施工現場設立專門的固體廢棄物臨時貯存場所,設定安全防範措施且有醒目辨別。對儲存物及時收集并處理,可回收的廢棄物做到回收再利用。橋面闆噴砂除鏽期間以橋梁中心分作業空間,整個施工期間施工作業無交叉作業,保證隊伍資源的調配順暢合理。在保護生态環境的同時,滿足橋梁自身功能的實作,增強性能和品種,達到對橋梁改造的最優化,實作勝利大橋的可持續發展。

黃河倒影中的舞者

平靜的河面,泛起漣漪,在距離橋面約20米的倒影裡有一群“舞者”,“舞者”們在半包圍結構的施工作業平台中不見其人隻見其影,他們在橋下為鋼梁進行整體“翻新”改造,此橋鋼梁全長681米,共分57個節段,鋼梁維修改造是勝利黃河大橋中重難點之一。

勝利黃河大橋的“整形術”

“工期緊、任務重,鋼梁在高空作業時會有很多自然環境因素影響施工進度,主橋風大,黃河濕度大,夏季鋼梁溫度能達到50攝氏度以上,冬季維修加強時寒風刺骨,在這種施工條件下,施工作業人員依然在黃河之上搶工期,由于拆除鋼梁時會發生不可逆轉的變形及難以修複的問題,施工采用間隔拆除法,隔一拆一,即拆即裝。”吳戰平說道。經過近三個月的默契配合,拆除的動作行雲流水一氣呵成,每天都能在河面上演一場盛況空前的畫面。

勝利黃河大橋的“整形術”

目前,勝利大橋已在試通車運作中,基建狂魔僅用了近一年的時間将大橋從上到下改頭換面的“整形術”下,讓大橋煥然一新,并建設一座平安、優質、環保的跨黃河橋梁,用最好的技術打造最完美的工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