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的意義,就在于我們得到了些什麼。殊不知,在得到的同時,也在失去。是以,處理好得失之間的平衡,尤為重要。
時間總會在你享受某件事時,流逝的飛快。夜幕之下的人兒,揮手作别,算是真正結束了這段旅程。之前我們也與司機、導遊道别,可想而知道别的場景總是傷感的。有六天的相處我們從陌生人變為朋友,可人總是在相熟之後面臨分别。而這時,我們将失去這一個個熟悉的面容,未免有些不舍。
誠然,我們就沒有從這些朋友身上得到些什麼嗎?當然是有的。從導遊口中得到了川西的人文素養,從同行人筆下得到了對于自然不同的見解,從這些朋友中收獲了友誼與知識。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會與某些人再次見面;也許,此生不會與這些人再次同行。可是,勝于再續前緣的還是回憶的收獲。
浏覽着手機中的照片,看過紅石的堅守,領略過大渡河的洶湧,敬畏過雪峰的高貴與珍珠海的聖潔。可悲的是,如今隻可在僅存的相片中尋覓着它們的蹤迹,隻可在文章中重溫它們的氣勢。我們無法一直處在川西這片大地之上,也無法一直以自然為伴。總是要結束旅途,回到平淡的生活中繼續行走。想罷,旅途會讓人有失去的滄桑感。
徐志摩對于得失發表過感慨:得知我幸,失之我命,如此而已。可想而知,徐志摩早已對得失有了清醒的認識,他可以很好地權衡得失,權衡心态。是以,既然失去是每個人必然的宿命,何不把那一點得到當作自己的幸運呢?
我們既然失去了與自然相伴機會,那麼就該銘記自然帶給我們的體悟。是以,我會記得藏民的虔誠與信仰;是以,我會記得雪峰與珍珠海的聖潔;是以,我會記得面對自然是謙卑與敬畏。如此平衡得失,或許容易些許。
寫到這裡,我就不應該為那短暫的失去而落淚,該為得到靈魂、思想的洗禮而所幸。人生不會永遠的失去,也不會一味地得到。它總是在得到的同時失去,在失去的同時又得到。在得失的兩個境地,尋找到一個平衡點,對于生活甚是重要,對人生同樣如此。
于是,我不會再含淚道别,而是微笑面對歸途。即使不知,後會是否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