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蒲老爺爺還在的話,我會建議他在他那部稀奇古怪的《聊齋》裡,多家一回,叫做“書房密友”!主人翁就是我,還有書仙又或者書妖,書蟲也不錯。這個搭配挺新穎的,我相信這将會又是一段充滿奇幻的旅程!
書是大海,我是魚
經過兩屆的“讀書節”後,我才發現原來我是那麼渺小,那麼孤陋寡聞。許多同學都在“啃”名著,啃了一本又一本,都不知“吞”了多少本進肚子了。有時跟我淵博的國文老師比起來,簡直感到自卑。其實我不是不想讀,隻是那些名著太“巨”了,讀它們,太累了,是以不喜歡,怕它們會“咽”死我。我還是喜歡那些小巧玲珑的、精緻的文章,那是一種小小的美的享受,是一種清新的氣息,是以我多是讀文摘雜志。書海無邊,而我隻是那裡的一條小小的魚,我看到的隻是冰山一角,但我仍會用我那顆小小的新,去領略那大大的海,哪怕是一輩子……
與書共枕的日子
記得小時候,睡覺前總要央求媽媽講故事,講了幾個才肯依依不舍地睡覺。等到媽媽的故事“山窮水盡”了,就要被迫買一疊又一疊的故事書。那時候我不識字,隻能做媽媽忠實的聽衆,好不容易等我睡着覺,媽媽就把書随手一丢,也睡了。是以,在枕頭下,在被窩裡,總會有一兩本故事書,伴着我入七彩的夢……和灰姑娘一起跳舞;和白雪公主戰勝巫婆;和小飛俠到那個不會長大的世界……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那麼令人懷念……與書共枕的日子,是最純真、最美麗的日子!
讀書,是一種心情
國小時,曾經興起過一股“名著熱”,許多同學的課桌裡,都有一兩本名著,當時老師也提倡讀。這似乎成為一種時尚,似乎誰讀得多,誰就是好學生。我當時也讀了一些,如《童年》、《王子與貧兒》、《三國演義》等等。但很快就覺醒了。上到國中也隻是讀讀文學雜志,最厚那本也隻是《上下五千年》。這可能因為我本身就不喜歡讀吧。我認為,我有我的故事,我有我的歌,幹啥要老是跟在那些名人的屁股後面呀?而且我可不要為了讀書而讀書!從此以後,我決不逼自己讀書,而是把讀書,當作一中心情。當我高興時,我會看漫畫,以至于開懷大笑;當我悲傷時,我會看悲情故事,以至于淚流滿面;當我憤怒時,我會讀些令人深惡痛疾的文字,以至于可以扯爛我的被子;心情平靜時,可以讀詩;心情激昂時,可以看曆險記;甚至可以在失眠的時候,看爸爸那本經濟金融,保證比安眠藥還有效……
在我的“書房密友”裡,書——或是我的益友,或是我的老師,又或是我的戀人……
我……與……書……就是結下了不解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