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國潮風的崛起,一批利用傳統文化打造的優質IP正在遍地開花,他們充分運用影視、演出、文創、版等手段,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生命力。
影視
形式創新展現中國古典美
近年來,融合了傳統文化的綜藝作品成為熒屏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些植根傳統文化、創新表現手法的綜藝節目,通過汲取傳統文化的養分,其内涵和深度得以提升,也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在節目傳播的過程中得以傳承和弘揚。
如果問2021年最火的城市是哪裡,洛陽或許會是很多人的答案。從以洛陽上陽宮舞蹈女俑為原型的《唐宮夜宴》,再到微網誌話題閱讀量破9億的舞蹈《祈》(《洛神水賦》),這座古城正通過一系列破圈内容進入當代年輕人的視野。
而最近在愛奇藝上線的《風起洛陽》則以更加真實且生動的方式,将古城千年前的風華帶入現實,煊赫于時的洛陽南市、被譽為“萬宮之宮”的太初宮、古老莊嚴的白馬寺,甚至随手一截的畫面裡都有精緻的發型、服飾等細節還原,打造了仿佛觸手可及的古代世界。
這部以匠心打造洛陽古城的大劇已經成為年底首屈一指的爆款。目前,該劇上線次日平台熱度最高破9000,已經連續9日拿下多個榜單日冠,且在微網誌收獲了20多個相關話題熱搜。一個重要原因,正是在于其被譽為“東方美學天花闆”的劇集質感。
電影方面,近幾年國内也出現了《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取材于中國傳統文化故事的動畫電影IP,融合了詩意化的中國古典美,與觀衆産生了強烈共鳴,并分别以9.56億元、5.65億元和超50億元的票房紀錄讓大衆對國産動畫影視IP有了新的認識和更高的期待。
無論是在動畫影視上初露頭角獲得巨大成功,還是在電視節目上的爆紅爆熱,中國傳統文化IP無疑是目前國内IP 行業那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對未來國産IP産業的發展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演出
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了
就在今年,兩件傳承千年的名畫以舞劇的形式被搬上了舞台。一件是收藏于故宮博物院的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北宋王希孟創作的長卷絹本設色畫《千裡江山圖》,另一件是被譽為“20世紀中國考古學最偉大發現之一”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蜀地織錦護臂。
舞蹈詩劇《隻此青綠》取材《千裡江山圖》,以今人視角切入、溯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觀衆跟随一位現代故宮研究員——展卷人,循着“展卷、問篆、唱絲、尋石、習筆、淬墨、入畫”的篇章綱目,徜徉在富有傳奇色彩的中華傳統美學意趣之中。為精準再現宋代美學,創作者大量閱讀文獻、聽取專家意見,在古書古畫中不斷求證。精雕細琢之下,《隻此青綠》 一開票即成為爆款。
今年9月,2021年服貿會首鋼展區,第六屆“炫彩世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特色文化展示活動”開幕式上,北京演藝集團大型舞劇《五星出東方》 的精彩片段——絲路魅影之《燈舞》 首次在劇場外上演。5分鐘的表演令觀演的27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駐華使節、駐華機構代表贊不絕口。
該劇的構想和題材源于在古絲綢之路新疆和田尼雅遺址出土的國家一級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織錦護臂。基于這一無比珍貴的創作資源,通過現代舞劇創作技巧進行處理,該劇講述了一段西域文明與世界大同的傳奇,讓星象的美好寓意和珍貴文物所承載的深厚文化内涵在舞台上生動鮮活地展示出來。例如劇中服裝從顔色、樣式、紋樣等設計都融合了出土文物中的元素和色彩; 舞美設計也在研究史料的基礎上,通過藝術化處理,在舞台上還原曆史真實場景。燈光設計同樣以護臂的顔色為着力點,以此貫穿劇情。
文物要“活”起來,藝術創作要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其實,兩者需求彼此契合與滿足,廣闊天地即在眼前。
文創
鎖定Z世代,優化商業品牌
随着“95後”“00後”為代表的“Z世代”消費主力軍的崛起,具有文化屬性和創新性的各大博物館文創産品越來越受到年輕消費者青睐,博物館文創逐漸走俏市場,成為年輕消費者的新潮流、新選擇。
距離春節還有一個月,博物館就已經開始“上新”年貨了。
例如南京博物院與南京大牌檔聯名推出年貨禮盒,鎮館之寶西漢金獸化身守歲燭;蘇州吳文化博物館和生鮮超市聯名推出“鮮生博物展”,讓你在買買買中沉浸式打卡吳地文化。除此之外,春聯、福字、财神畫、門箋、挂曆等過年少不了的“氣氛組”,許多網紅博物館不約而同選擇了打包成禮盒。例如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敦煌研究院、蘇州博物館、河南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西安碑陵博物館等。
故宮的帶貨實力一如既往強大,僅在故宮淘寶網店,包含春聯、福字、财神畫、紅包等過年多件套在内的福筒,已經月銷超3萬件; 包含《千裡江山圖》《聽琴圖》 等衆多曆史名畫的丹青月曆已月銷超1萬件。
在南博文創商店的入口,一款開本小小的虎年挂曆,位置并不起眼,卻吸引了不少人翻看。它是由江蘇兩大網紅IP——南京博物院和蘇州博物館聯名推出的。從業人員介紹,這款挂曆目前首批5000件很快就售罄了,第二批到貨第一天就賣出300件,還接到不少企業的大批量采購訂單。這款虎年挂曆,選取了文征明、唐寅、翁同龢三位書畫大家的作品,他們都是虎年出生的江蘇文人。12張内頁分别是文征明和唐寅畫作,展現了明代江南才子的才情和氣質; 封面題字“虎”“一嘯生風”則提取自翁同龢的書法作品,筆力沉郁。
博物館在IP開發上的先天性優勢顯而易見。在“萬物皆IP”的新文創風口下,需要更多的博物館投身創新大潮,隻有這樣,博物館IP才能快速出圈,重塑文化活力。
出版
在解謎中感受傳統文化底蘊
新經典文化是一家以内容創意為核心的文化傳媒企業,其與愛奇藝綜藝《登場了,敦煌》合作創意改編而成的解謎書《千年敦煌解謎書,登場了》是國内首款敦煌曆史解謎盒,由愛奇藝綜藝節目《登場了!敦煌》正版授權、博物館解謎大師團隊設計、新經典策劃出品。雙層雙機關,曆時三年,打造“一個謎盒,暗藏兩個時空“的立體迷宮。
打開精心設計、古意盎然的兩層機關,展現在眼前的便是20餘種古風十足的遊戲道具,似乎按動了逆轉時空的按鍵,古今的奇妙連接配接将引導玩家揭開掩埋在暮年唐朝的真相。敦煌星空長圖、粉本畫卷、酒籌等驚豔亮相:純銅質地的金钗、《敦煌星圖》的複刻級實物、裝有50隻酒籌的典雅酒籌筒……以及特别制作的隐形油墨線索圖與H5沉浸式線上小遊戲,讓玩家的遊戲沉浸感瘋狂飙升。
在文化傳承上,敦煌解謎盒的第一層是一本《千年敦煌解謎書,登場了》。它由北京大學、南開大學、湘潭大學的唐史研究者撰寫,在查閱翔實史料和細緻考究壁畫的基礎上,撰寫唐人日常的生活,将千年前唐人的衣、食、住、行、玩的“生活百景”搬到我們的面前。通過舞蹈、音樂、美食等十餘個次元,展現了盛唐時期的敦煌之美。
當然,僅憑一盒敦煌機關解謎盒自然難以囊括敦煌文化的神韻,但它以考究的文化背景、精美的道具機關、巧妙的謎題設定以及豐富的劇情故事,讓玩家們能夠跨越時空,從解謎玩法中領略敦煌文化和大唐風采,也已經做到了最大程度還原曆史。
從傳統文化自身來講,其豐富的内涵往往是經過上百年乃至上千年沉澱而來的。IP産業的長久發展,依靠的是能夠經受時間淘洗的内容和足夠精良的制作,隻有打造優質内容産品,才能赢得閱聽人美譽度,實作長久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