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得知外地的姑姑和姐姐都回到了棋梓橋奶奶家,我和爸爸媽媽便起了個大早,吃過早餐便飛車過去跟他們會合。
九點鐘我們就到了,大伯、姑姑、姑爹和幾位姐姐已經在等我們了,我們一起上山給親人掃完墓就直奔大伯家,今天,我們要在他家包餃子吃呢!姑爹說大伯為了給我們準備這頓餃子宴,從昨天就開始忙乎了,我們一共13個人,至少要包三百個才夠吃。
面早就揉好了,餡也已經拌好了,有韭菜豬肉和莴筍豬肉兩種。大家把手洗幹淨、擦幹就急急忙忙開工了。擀面皮是個技術活,還需要力氣,由大伯和姑爹擔此重任,包餃子的任務就由媽媽、姑姑和姐姐們承擔,我、爸爸奶奶沒有被安排,估計是怕我和老爸的技術太爛幫倒忙吧。我可不服氣了,要知道,我在北京上學的時候,經常和老師一起包餃子的!我一定要包幾個特别漂亮的,讓他們對我刮目相看。
大伯和姑爹的技術太好了,隻見他們右手拿着擀面杖不停地滾動,左手拿着一個小面團壓扁,然後在擀面杖下面轉幾個圈,一張又圓又薄的面皮就飛出來了,不一會兒,桌子上就堆了一座面皮山,八個人包都趕不上他們呢!
我把自己包好的餃子放在案闆上,與姑姑她們包好的相比較,呵!她們捏的一個個挺着将軍肚,像是打了勝仗的大将軍;而我的卻像是投降的士兵,一個個耷拉着腦袋趴在那裡,哎呀,這樣下去我肯定會被趕下陣地的,我得來點有創意的,我一會兒做個“小籠包”樣,一會兒做成個“豌豆莢”樣,一會兒又做成“草帽”樣,逗得她們哈哈大笑,都忘了我是個假裡手。趁她們高興,我趕緊求媽媽偷偷教我,我細心地把餡兒放到皮子上,經過一番“溫柔”地“撮合”後,終于,一隻将軍樣的餃子出現在我的手上。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媽媽也露出了會心的笑容。
不一會來,三百個餃子就包完了,大伯把一部分做蒸餃,一部分做湯餃,大人一邊喝酒,一邊大口吃着餃子,開心地聊天。我吃着自己包的餃子心裡也是美滋滋的,覺得津津有味,格外香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