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大黃鴨事件将大陸遊客推向了風口浪尖。前不久,又有一張照片瘋傳網絡。照片的内容是在埃及金字塔内的浮雕上赫然刻着“丁錦昊到此一遊”。對此,網友紛紛集體吐槽,大呼“丢人丢到國外去了”。最終,當事人被憤怒的網友揪出,原來是一名南京市的中學生。作為監護人的孩子父母,也遭受到了嚴重的輿論攻擊。誠然,看到孩子做出這種事卻不在旁邊制止确實是他們的失職。我們也能從中一窺國人的精神面貌了。
文物被刻,展品遭毀,大陸遊客成了人們心中的驚弓之鳥。他們也許是懷着一種僥幸心理,又或是對這種現象見怪不怪。我們在罵他們“丢人”“沒有民族自尊心”“素質差”時,又是否真的深入思考過是什麼導緻了今天如此令人尴尬的局面?
在我看來,這不僅僅是一個面子問題,更折射出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對待文化的基本态度和思想境界。在面對陳列在我們面前、展示着人類智慧精華的文物展品時,我們的心中是否有一種“隻可遠觀而不可亵玩”的反應?還是想和這些平時“可望不可即”的文物來一個“親密接觸”,在它們身上留下我們強加給的痕迹?是自覺愛護展品,讓他人也能一睹它們的風采,還是像當年英法聯軍,将文物展品殘忍地切割成塊,占為己有,滿足自己的财欲?亵渎、販賣了曆史等于無情的背叛。我們每個人都應當扪心自問:文化在我們的心中究竟又占了多少份量?“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賞德又到了哪裡?偷竊文物的人知道賣文物可以賺很多錢,但他們卻不知道這是為什麼。越是對文化做過深入了解的人,越是珍視文化。這就是文物竊賊和曆史學家的差别。還有一些損害展品的人,他們沒有把美好的東西與他人共享的意識。
我們應當承認,人類之是以不同于其他動物,是因為人有智慧,能控制住自己,是以人有無私的美德、有對文化的尊重。這一切又要通過教化來實作。18、19世紀的西方也曾遇到過今天中國的情況。然而随着時代的發展,這種現象在今天的西方遊客身上少之又少。近年來我國大力提倡“文明旅遊”、豐富國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标本兩方面提高國人的思想素質。我們可以看到情況在改善。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是離不開有教養的國民的。人類也正是因為文化的疊加和美德的覺醒而變得更有厚度。
我們可以相信,未來國人的思想境界一定會有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