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9分,但對它來說還是高了

作者:南方周末

若幹年後,也許你早已經忘記了《绯聞女孩》的狗血劇情和複雜關系,但聽到“XOXO, Gossip Girl”的畫外音時,還是會忍不住虎軀一震。

紐約上東區作天作地、作生作死的富二代們,又回來了。

最近,新版《绯聞女孩》華麗回歸。

3.9分,但對它來說還是高了

距離老版《绯聞女孩》完結,已過去了9年。打着情懷牌推出的新版收視率創下新高,但惡評如潮,遭到了中外觀衆的共同抵制,豆瓣評分是3.9分。

新《绯聞女孩》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其實,在新《绯聞女孩》釋出預告片時,就已經被吐槽過一輪。

對于青春偶像劇而言,顔值是第一生産力,俊男靓女含量的高與低,直接決定了觀衆的留與棄。

在這一點上,老《绯聞女孩》深谙觀衆心理。第一集前10分鐘就是一場顔值盛宴:消失一年的女神S傳回學校,出現在公主B的聚會上。短短幾分鐘,王子N、花花公子C紛紛登場。

3.9分,但對它來說還是高了
3.9分,但對它來說還是高了
3.9分,但對它來說還是高了

由于帥哥美女太多,一時讓人有些目不暇接。他們傲嬌的做派、逼人的貴氣,使其自然而然成為人群焦點,也立住了曼哈頓富二代的角色。

而新《绯聞女孩》的幾位主角,雖然看起來也比較有個性,但無論是演上東區的old money還是new money都毫無信服力。

3.9分,但對它來說還是高了

劇組挑演員時,似乎顔值氣質、角色比對度不是第一要點,而是把族群、國别擺在了首位。

于是8人主角團,分别囊括了拉丁裔、非裔、阿拉伯裔、亞裔成員。一眼看過去,不像是名媛紳士,而像是ins網紅模特。

3.9分,但對它來說還是高了

從標明演員的那一刻起,新《绯聞女孩》就輸在了起跑線上。也難怪有網友吐槽說,“這不是紐約上東區,而是布魯克林。看不出來誰是主演,似乎主角還沒來的感覺。”

接着往下看,新老版《绯聞女孩》在劇情合理度上也相距甚遠。

老《绯聞女孩》以兩女三男的感情變化為主要線索。

女王風格的S和甜心風格的B是一對多年好友,但一直存在隐性的競争關系。

3.9分,但對它來說還是高了

N是B的青梅竹馬,本應共同完成“成人式”。但N對B心生倦怠,反而被S吸引。

3.9分,但對它來說還是高了

于是,一場“你愛他,他愛她”的大戲慢慢鋪展開來。由于大家的道德底線并不高,是以劇中任意兩都可以随機組成CP。校園和家庭的局勢多變,是以他們也亦敵亦友地謀愛或謀生。

3.9分,但對它來說還是高了

新版《绯聞女孩》,不僅全面複制了老版裡剪不斷、理還亂的男女關系,還加入了讓人匪夷所思的師生沖突。

第一條感情主線是:同母異父的姐妹倆和同一個男人之間的糾葛。姐姐,富二代+ins部落客,熱衷于:買買買、拍拍拍、曬曬曬。

3.9分,但對它來說還是高了

她的男友同樣是富二代,熱愛環保、公益與慈善,且越來越覺得她難以了解。

3.9分,但對它來說還是高了

妹妹,水牛城搬來的“窮杉菜”,因赢得獎學金而入學。和杉菜式女主角一樣,她人窮志不窮,敢做敢擔當,既純良又熱愛公益。

3.9分,但對它來說還是高了

這不巧了嘛!妹妹和姐姐男友之間,必有暧昧線。姐姐起初很照顧妹妹,但耐不住好友挑撥和男友冷落,後期可能會走向姐妹反目。

3.9分,但對它來說還是高了

第二條感情主線是:白富美、前任男友、現任男友之間的糾葛。

白富美的長相和性格和前輩B有幾分相似,都是驕矜公主類型。她的現任(目前)比較專情地當忠犬男友,前任是性伴侶衆多的花花公子。

3.9分,但對它來說還是高了

但白富美吃着碗裡的,望着鍋裡的。一邊和現任親熱,一邊想着前任的風流韻事。

3.9分,但對它來說還是高了

更狗血的是:前任是雙性戀,他不僅對白富美仍有興趣,還對她的現任有些心動。

3.9分,但對它來說還是高了

雖然在狗血程度上屢屢重新整理觀衆認知,但新《绯聞女孩》的主要沖突竟然不是搶男友搶女友,而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較量。

源頭很簡單,年輕老師不慎把咖啡潑到主角身上,立刻被富二代們羞辱一番。而氣急敗壞的老師聯合其他同僚,想到了錦囊妙計。

3.9分,但對它來說還是高了
3.9分,但對它來說還是高了

老師團重新開機了“绯聞女孩”的社交賬号,随時追蹤富二代們的動态,并添油加醋、诽謗造謠、再釋出到賬号上供其他學生吃瓜。

3.9分,但對它來說還是高了

“绯聞女孩”賬号銜接了老版劇情,其作用有點像今時今日的“吃瓜bot”或“新天地的名流貴婦”,專供廣大群衆窺視桃色新聞。

你敢信,一群閑着沒事幹的老師,居然就這樣拉開了敵明我暗的戰争?

你敢信,夜不歸宿的男老師,居然蹲守在學生家門口偷拍他們換衣服?

你敢信,老師竟偷看學生檔案,再把誰爸和誰媽睡過的消息公之于衆?

3.9分,但對它來說還是高了

毋庸置疑,這些都是新《绯聞女孩》中第一集的劇情。

它直接把同齡人之間的感情戰争推而廣之,“升華”為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輿論戰争。

老版中,“绯聞女孩”賬号存在的意義是替代畫外音叙事功能,它時而開上帝視角時而辛辣點評,以局外人的姿态俯瞰男歡女愛。

而新版中,“绯聞女孩”賬号則直接介入叙事,成為老師們拿捏在手中的工具,堂而皇之地向學生潑髒水。

時至今日,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就算新《绯聞女孩》能依葫蘆畫瓢,成功複制老《绯聞女孩》的所有配方與配料,那麼它能創造昔日席卷全球的gossip girl浪潮嗎?

答案是否定的,這也從側面說明了:老《绯聞女孩》的走紅得益于天時地利,而它根本沒有重新開機的必要。

老《绯聞女孩》向全球觀衆展現了燈紅酒綠、奢侈驕縱的上流社會想象,也為年輕女孩們兜售美好的幻想。

3.9分,但對它來說還是高了

華服、洋酒、舞會、晚宴……這些令人心動的物欲元素堆砌在一起,共同創造了老《绯聞女孩》的神話。

3.9分,但對它來說還是高了

對于追劇者而言,觀看老《绯聞女孩》實為消費社會中的視覺消費,資産餘裕的觀衆跟着劇中的帶貨女王們一起購物,網羅劇中的潮流穿搭;囊中羞澀的觀衆看着時尚雜志上的盤點,模糊地期待着能支付幻夢的未來。

3.9分,但對它來說還是高了

9年之後,網際網路+時代拉近了我們和消費文化間的距離。劇中用社交平台追蹤風雲人物的動态已不再是時髦的行為,現在人人都可以借助便捷的網絡關注名流巨賈。

而那些蒙上金色濾鏡的消費品,也不再遙遠,失去了陌生化的光環。它們直覺地放在各種網站或他人的動态中,供人用目光把玩。

換言之,視覺消費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不用再靠單一的《绯聞女孩》來獲得此種消費想象。

《绯聞女孩》對大衆的吸引力在持續下降暗示着:一個時代已經過去,讓經典留在回憶中吧,我們不必再回頭了。

駱白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