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一次童年的發現】
我家以前,有一個魚缸,裡面養着一條很大的魚。那條魚長約50厘米,寬約15厘米左右。全身銀色,是以我叫它“銀龍”。
一次,我偶然發現,它潛在下面将石頭咬起,在嘴來曆嚼來嚼去,我驚呆了,以為它要吃下去,隻見它又吐了出來。啊!原來動物是那麼奇妙!但是我卻搞不懂是怎麼一回事,就帶着疑問去查書。可書上并沒有關于銀龍的知識,是不是我眼花,看錯了?對!一定是!在晚上的時候,我又去看銀龍。看了許久,終于看到銀龍遊在石頭的地方,我睜大了眼睛,心裡像十七個吊桶——七上八下,生怕銀龍會把石頭吞進喉嚨,死掉。隻見它又将石頭送進嘴裡。我偏不信,又擦擦眼睛,銀龍果然嚼了幾下,又吐了出來。我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我覺得很奇怪,魚又不是雞,為什麼魚會嚼石頭?是以,我就買了一本動物的《十萬個為什麼》,埋頭攻讀。可是“皇天不負有心人”這句話根本不靈。我絞盡腦汁想:是不是銀龍閑得沒事幹,用石頭來消磨時間。是它想将細菌帶走,還是像老鼠一樣,牙齒沒磨就很癢呢?我費勁心思,想啊想,腦子裡的問号越來月多,滿腦假設。嘿!查查電腦不就知道了嗎?我可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啊。我立刻上網搜尋。啊!原來是銀龍的牙齒太軟了,如果不嚼東西,牙齒的鋒利度就會減退。是以,銀龍沒隔一段時間,都會去嚼嚼比較硬的東西!真是太好了,我終于通過自己的努力知道答案了!
在這個過程中,我懂得了發現不重于結果,最重要的是你發現的過程,方法。你付出了多少努力,你就會有多少的收獲。隻有這樣,你才是成功者!
【篇二:童年的發現】
在我童年有許許多多的發現,但是有一個發現叫我至今難忘。
那就是小時侯,我和夥伴經常在地上轉圈圈,每次轉暈之後,都感覺到天旋地轉。久而久之,我便把它當成了地球在轉動。
有一次,小夥伴在玩,不知因為什麼事而把話題了地球轉動上了。有夥伴說:“地球一般在晚上才轉動,因為晚上我們做夢時經常摔交,多走了一步樓梯,摔交後就會醒來,那是因為地球把我們轉醒了!”我聽後覺得不對,便說:“地球不隻是在晚上才轉,白天也要轉。不信你現在就轉圈。隻有轉許多個圈後才感覺得到。”夥伴們聽了我這麼說,有一點懷疑,于是問:“為什麼隻有在轉圈之後才感覺到呢?”“這。這……我暫時還不知道!”我吱吱吾吾的說。不信就轉呀,正在我們轉得起勁時,一個大哥哥走來了,我們像看見了救星似的跑過去問他,他聽後笑笑說:“我暫時不告訴你們,自己到書上去找答案。”我急忙跑回家将許多書翻了又翻,這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呀!”結果我盲目的翻了很多書都沒找到答案。
一次,自然課上老師告訴我們:地球轉動我們人是感覺不到的,如果感覺到了,那就是天崩地裂。我聽後驚訝的瞪大了眼睛。原來是這樣。
我将答案告訴我的夥伴們,他們都說:原來你害得我們轉了那麼多圈,不懂還裝懂……我被他們責怪的滋味真不好受,但是我暗下決心以後一定要多看書,多學習,充實自我,完善自我,以後在小夥伴面前“吹牛”才有據可查,才不會被他們看輕。
現在想起來那次發現真是令人捧腹大笑。
【篇三:童年的發現】
童年,就像一個個五彩缤紛的夢;童年,就像一串晶瑩的葡萄,記載着一次又一次的經曆,而我的童年竟有這麼一次難忘的發現。
我的發現其實很簡單,起始于“秋天的落葉為什麼葉面在下,葉背在上。”聽了我的發現,你們都會忍不住大笑,因為天氣的緣故?不是的。下面我就告訴你吧。
記得那時星期天的下午,風和月曆,我在院子裡玩,院子裡有一棵高大的樹。一陣秋風後落下幾片葉子……。不一會,院裡的地上到處是一片片金黃的葉子,腳踩在上面軟綿綿的。我無意間看見地上的落葉整麼全都是葉面在上,葉背在上。我随手拾起幾片葉子對比一看沒什麼不同,但又為什麼……。我連忙跑上樓把葉子丢了下去,又急忙跑下來一看,嘿,這到底是整麼呢?好像是受了大自然的指使。我于是端來一些水把水珠滴在葉面上,水珠一下子就滾落下來了。我又把水滴再葉背上,水好像被粘住似的,一滴水也沒滾落下來。
以後我每天留心觀察,拾起幾片葉子,那着放大鏡仔細觀察,有時竟耽誤了上學的時間,可也沒有好結果。我決定去問問媽媽。“媽。為什麼秋天的落葉落下來總是葉背在上,葉面在下。”“這大概是天氣的……,哎/你這小孩整麼總是問一些奇怪的問題。”沒辦法,隻好來到書房查閱。“我如饑似渴的查找……啊,終于找到了,書上說”葉面的細胞緊密分量重,而葉背的細胞疏松分量輕。“答案找到後我心裡甜甜的。
童年,是一個美好的開始,而我對童年的發現更是欣喜。
【篇四:童年的發現】
啊!我發現燕子是多麼的堅持不懈。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我童年時發現……
在我六歲的時候,有一天,爸爸把我帶到家樓下,指着一棵大樹說道:“妮娜,你看哪裡有什麼東西?”我幼稚地說:“不就是一棵大樹嘛!有什麼好看的。”“不!你再仔細看一看!”爸爸溫和地又指了指。我跑到大樹底下,擡着頭,疑惑的東看看,西看看,忽然我驚奇的叫了起來:“哦!爸爸,我找到了!爸爸我看到了!那是一隻燕子在搭窩!”爸爸滿意的微笑着點了點頭。從那天開始我就每天都在觀察燕子搭窩了。
燕子先開始收集搭窩的材料,比如稻草、樹枝^……之後它就開始在樹枝的分叉口“打造”窩的外形了。可是不幸的是,當天晚上就刮了一陣大風,我心裡怪着急的:看來燕子今天一天的勞動成果又要白費了!等到風停了的時候,我又來到了那棵大樹底下。路燈照亮着大樹一直到地面,是以,地面上就出現了像銀花般斑斑點點、零零落落的葉片倒影,可是在樹葉的倒影下我又看到了一個影子,不是人的,不是貓的,那就是燕子的,稍稍擡着頭,我看見燕子的嘴上銜着一支一支的枝幹,再看看燕子的窩的所在地,已經空空如也。後來的十多天裡,天天都狂風大作,是以燕子生活的怎樣我也不清楚。可是,我卻仿佛看見燕子還頂着大風忙碌着……終于,天晴了,我又來到那個熟悉的地方,隻見一隻堅實的窩裡我聽到了燕子的歡叫聲!
燕子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篇五:童年的發現】
童年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畫,童年是一首歡快愉悅的歌,童年是一個五彩缤紛的夢。童年的趣事令人難忘,童年的發現記憶猶新。
“鈴……”下課了。我們都知道大課間和課間時間,同學們都像小鳥一樣,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地休息或玩耍。可在四年級時,學校在大課間增加了一項活動——陽光體育。
“同學們,下去站隊!”體育委員鄭佳誠大聲喊道。同學們異口同聲地答道:“知道了,知道了。”大家的心情無比愉快。也許你要問:“這與你的發現有什麼關系?”讓我慢慢告訴你,接下來你就會一目了然。
我們剛站好隊,隻聽一聲令下:起步跑。同學們一開始像小鹿一樣輕松愉快地跑着,可過了一會兒,我們就累得滿頭大汗,甚至上氣不接下氣,但我們都還堅持着。又過了一會兒,我們的背上就像背着沉甸甸的書包,腿上就像灌了鉛似的,背也直不起來,腿也邁不動了,臉也脹得通紅,就連說話的力氣也沒有了,整個人全身像散了架一樣。當時,我覺得很奇怪:我們為什麼才跑了三、四圈就全身無力了呢?我心想:是不是人在運動時,供血量要比平時供血量快好幾倍,還是跑步時血液供不上讓人有氣無力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後來,我向科學老師請教,科學老師讓我查查資料,自己把這個問題弄明白。通過查閱資料,我終于發現:像這樣的陽光體育,屬于有氧運動。如果跑步速度超過了你本身的極限,有可能會造成供血不足,使血液沒法流到人體的某個部位,于是就造成了有氣無力的現象出現。
這個發現雖然不算什麼,但那畢竟是我童年自己的發現,從此,我對發現有了更多的興趣。
【篇六:童年的發現】
在我快樂的童年裡,經常會發生一些趣味十足的事情。有些事情随着年齡的增長,自己已有點模糊不清了,但六歲那年的一次發現卻依舊是那麼清晰可見。
一天,我看見媽媽給花草樹木澆水,就問:“媽媽,你為什麼要把冷水澆到花草樹木身上?”媽媽說:“給花草樹木澆水,可以讓它們長得更快、更好。”過了幾天,小樹苗果真長出了嫩芽,花兒也開得更豔了。看到這些,我腦子裡突然冒出了一個念頭:媽媽不是老說我長不高嗎?哼,每天晚上我也往身上澆些水,不就長高長快了嗎?于是,當天晚上,我就開始了實驗。
等到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我便來到小區樓下的草坪上。蟋蟀在表演它們的音樂會,花草樹木在做它們最忠實的聽衆。等到附近的燈都關了時,我告訴自己,準備行動。然後我将一盆水澆到自己身上,頃刻間,泌人心扉的涼爽降臨在了我的身上,啊!這才是透心涼、心飛揚!于是我拖着濕淋淋的身軀,悄悄回到家中。
一連幾夜的實驗,從沒間斷,我巴不得自己快點長高,早點成功。有一天,我媽媽發現我有點兒發燒,就問我是怎麼回事,我一五一十地說出了自己這幾天的計劃。我媽笑着說:“你這傻孩子,淨幹傻事,你讓我怎麼說你呀?”我說:“為什麼植物澆水能長大,而人就不行呢?”媽媽說:“傻孩子,你好好想想吧。”
後來,我終于發現:植物澆水是為了維持生命,進而會慢慢長大,而人為了維持生命,隻有吃飯、喝水……
現在想想,童年是多麼的幼稚、無知呀!但童年又是多麼的有趣、多麼的快樂呀!
【篇七:童年的發現】
我們每一個人童年的發現很多很多,而我覺得我的發現卻與衆不同。
自從我能記事起,我爺爺就愛好養鴿子,是以他家總有鴿子到處飛來飛去。偶然的一個趕集日,爸爸從集市買了四隻雞(一隻公雞、四隻母雞)。因為我家住樓房,是以我爸爸把雞“寄宿”到我奶奶家。接下來的幾個星期後,有一天中午,我送飯到爺爺家給倆老人送飯吃。不經意間我就聽到有隻母雞在“咕咕咕咕”的大叫,我很納悶。是以我就去問奶奶:“為什麼到了正午母雞要叫呢”奶奶很興奮的給我講:“孩子這是母雞要下蛋了,你快去看看吧。”聽奶奶一說我就興緻勃勃的到處找,卻沒有找到雞蛋在哪裡。我有些失望了,正在這時我聽見另外一隻母雞也咕咕叫,擡頭一看,看見母雞從鴿子窩了跳下來。我想:他是不是在鴿子窩裡下了蛋?于是我找了梯子爬上去一看就發現有許多蛋。但令我奇怪的是:為什麼會有大蛋和小蛋在一起呢?莫非有小母雞和大母雞?是以我急忙跑去問正要出門的爺爺:“爺爺,為什麼鴿子窩裡會有雞蛋,還有很大的又有很小的?”爺爺哈哈一笑,眯着眼說:“大的是雞蛋,而小的是鴿子蛋啊。”這我才知道原來鴿子也會下蛋,而且雞蛋和鴿子蛋幾乎一模一樣,隻是大小不一而已。母雞雖然在鴿子窩裡下了蛋卻沒有傷到鴿子蛋,相處得很好!
那一天我真的很開心,因為我知道了正午母雞要叫是已下蛋了,并且發現了鴿子也是下蛋的。其中我明白了鴿子會飛而雞不會,但他們都要下蛋,它們是一類家禽,可以說是一家人,這一切都是我的發現,就像我們中華民族一樣是一家人。
【篇八:童年的發現】
人人都有自己童年時的故事、發現。在我的記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我7歲那年在看電視時發現的一個關于老鼠的有趣問題。
同學們都見過老鼠,并且知道老鼠嘴巴周圍長着許多的胡子。
老鼠為什麼長胡子呢?我曾問過夥伴、家長們,他們都說老 鼠長胡子是生理現象,和人一樣,不值得大驚小怪。可是,人類是男性長胡子,女性不長胡子,為啥老鼠不分雌雄都長胡子呢?我真有些不明白。
前幾個月,我奶奶家的院子裡建了一個小倉庫,我便去那裡看了看。當我在倉庫裡取米時,發現那裡有一個老鼠洞,于是,我想捉兩隻老鼠做試驗。我先用篩子蓋住前洞,然後提來一桶水,從後洞往裡灌。果然,逮住了幾隻老鼠。說也真巧,其中正好有一公一母。我很高興,就用繩子拴好老鼠腿,然後找來剪刀,把母老鼠的胡子剪掉,再把兩隻老鼠一起放在洞口附近。隻見那隻公老鼠用胡子探測了一下四周,便很機靈地鑽進了洞裡。可是那隻母老鼠卻找不到洞口了,到處亂撞。接着,我又用水把公老鼠灌出來,逮住它,也把胡子剪掉,結果它也找不到洞口了。由此看來,老鼠的胡子還真有用啊!
我又想,老鼠常常夜裡出來偷糧食吃,人們常說它們有“夜眼”,何不趁機再試驗一次呢?到了晚上,我把燈關上,把剪去胡子的兩隻老鼠放在地上,借着視窗射進來的淡淡的月光,隻見兩隻小老鼠盲目地東竄西撞,不時發出“咝咝”的叫聲,總是找不到洞口。這一回,我明白了:老鼠長胡子是專門為了探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