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童年的發現作文】
我們每一個人童年的發現很多很多,而我覺得我的發現卻與衆不同。
自從我能記事起,我爺爺就愛好養鴿子,是以他家總有鴿子到處飛來飛去。偶然的一個趕集日,爸爸從集市買了四隻雞(一隻公雞、四隻母雞)。因為我家住樓房,是以我爸爸把雞“寄宿”到我奶奶家。接下來的幾個星期後,有一天中午,我送飯到爺爺家給倆老人送飯吃。不經意間我就聽到有隻母雞在“咕咕咕咕”的大叫,我很納悶。是以我就去問奶奶:“為什麼到了正午母雞要叫呢”奶奶很興奮的給我講:“孩子這是母雞要下蛋了,你快去看看吧。”聽奶奶一說我就興緻勃勃的到處找,卻沒有找到雞蛋在哪裡。我有些失望了,正在這時我聽見另外一隻母雞也咕咕叫,擡頭一看,看見母雞從鴿子窩了跳下來。我想:他是不是在鴿子窩裡下了蛋?于是我找了梯子爬上去一看就發現有許多蛋。但令我奇怪的是:為什麼會有大蛋和小蛋在一起呢?莫非有小母雞和大母雞?是以我急忙跑去問正要出門的爺爺:“爺爺,為什麼鴿子窩裡會有雞蛋,還有很大的又有很小的?”爺爺哈哈一笑,眯着眼說:“大的是雞蛋,而小的是鴿子蛋啊。”這我才知道原來鴿子也會下蛋,而且雞蛋和鴿子蛋幾乎一模一樣,隻是大小不一而已。母雞雖然在鴿子窩裡下了蛋卻沒有傷到鴿子蛋,相處得很好!
那一天我真的很開心,因為我知道了正午母雞要叫是已下蛋了,并且發現了鴿子也是下蛋的。其中我明白了鴿子會飛而雞不會,但他們都要下蛋,它們是一類家禽,可以說是一家人,這一切都是我的發現,就像我們中華民族一樣是一家人。
【篇二:童年的發現】
在我快樂的童年裡,經常會發生一些趣味十足的事情。有些事情随着年齡的增長,自己已有點模糊不清了,但六歲那年的一次發現卻依舊是那麼清晰可見。
一天,我看見媽媽給花草樹木澆水,就問:“媽媽,你為什麼要把冷水澆到花草樹木身上?”媽媽說:“給花草樹木澆水,可以讓它們長得更快、更好。”過了幾天,小樹苗果真長出了嫩芽,花兒也開得更豔了。看到這些,我腦子裡突然冒出了一個念頭:媽媽不是老說我長不高嗎?哼,每天晚上我也往身上澆些水,不就長高長快了嗎?于是,當天晚上,我就開始了實驗。
等到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我便來到小區樓下的草坪上。蟋蟀在表演它們的音樂會,花草樹木在做它們最忠實的聽衆。等到附近的燈都關了時,我告訴自己,準備行動。然後我将一盆水澆到自己身上,頃刻間,泌人心扉的涼爽降臨在了我的身上,啊!這才是透心涼、心飛揚!于是我拖着濕淋淋的身軀,悄悄回到家中。
一連幾夜的實驗,從沒間斷,我巴不得自己快點長高,早點成功。有一天,我媽媽發現我有點兒發燒,就問我是怎麼回事,我一五一十地說出了自己這幾天的計劃。我媽笑着說:“你這傻孩子,淨幹傻事,你讓我怎麼說你呀?”我說:“為什麼植物澆水能長大,而人就不行呢?”媽媽說:“傻孩子,你好好想想吧。”
後來,我終于發現:植物澆水是為了維持生命,進而會慢慢長大,而人為了維持生命,隻有吃飯、喝水……
現在想想,童年是多麼的幼稚、無知呀!但童年又是多麼的有趣、多麼的快樂呀!
【篇三:童年的發現】
我的童年是美好的,更是快樂的。
我在童年最有趣的事情便是發現外公魔術的真相了。
那天,陽光燦爛,七色的陽光從窗台照入屋内。外公坐在窗旁的一把椅子上,對我和妹妹說:“看,我要變一個魔術!”說完從口袋裡拿出一個布做的小老鼠,我和妹妹幾乎同時撲了上去,外公把小老鼠向上一舉,說:“慢慢來,先看清楚再說。”我定睛一看,隻見這小老鼠穿着紅色的外衣,四隻小腳是白色的,一雙黑黑的小眼睛賊頭賊腦的,居然還趔着嘴對我笑,真像一個天真的小孩子。
外公把老鼠放在桌上,把右手背到背後,大聲地說:“魔術開始咯!我要讓小老鼠跳起來!”我心裡直犯嘀咕:一隻布老鼠能跳得起來嗎?外公發出指令:“小老鼠――跳!”嘿!真神了!這小老鼠真以一個鯉魚跳龍門的動作在桌上跳了起來!妹妹的嘴巴張得比臉盆還大,驚奇地看着外公我雖然表面裝出毫不在意,但心裡也十分驚奇小老鼠還是笑着,好像在說:“怎麼樣?高吧!”“大魔術師”就更不用說了,驕傲喜形于色。我和妹妹同時高聲要求外公“再來一次,再來一次!”外公又大聲喊:“小老鼠――坐!”小老鼠也跟着坐了下來。外公得意地望着我倆,“哈哈,姜還是老的辣吧!”我不肯服輸,強詞奪理:“可辣椒是小的辣呀!”我邊說邊把外公指令老鼠的過程仔仔細細地回憶了一遍。想了一會兒,我想出了問題的關鍵:外公為什麼要把手背到背後?難道……
我胸有成竹地對外公說:“外公,你再把窗簾拉上,表演一次,好吧?”外公見我看出了眉目,急忙說:“我累了,睡會兒覺。”說完一溜煙地跑沒影了。妹妹困惑地問:“哥哥,到底怎麼回事呀?”“其實,外公是拿線栓住了小老鼠。他擡手,小老鼠就跳他低手,小老鼠就坐。他之是以把手背着,就是因為這樣。他背對陽光是為了不讓我們看到線,光照着白線很容易使人看不見。”我說。“原來是這樣。”妹妹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就如費奧多羅夫所言: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但我的這個小小發現不但沒給我帶來災難,還為我五彩的童年生活添上了濃重的一筆。
【篇四:童年的發現】
童年是純真難忘的歲月,一顆雞蛋,一包鹽,一次發現,都飽含着我童真的夢、快樂和追求。
記得是在我十歲時一個假期的清晨,“懶蟲”媽媽還沒起床,爸爸自然是外出了。一陣關門聲把我從被窩的“魔爪”脫了起來。
走到廚房,四下張望,四周冷清冷清,沒有任何食物,我隻得打開冰箱,卻不料飯菜都消失的無影無蹤,隻剩下一顆雞蛋、一包鹽和幾根蔬菜。翻開碗盆,使勁兒擰開水龍頭,隻聽見幾顆水珠“啪嗒啪嗒”地落在碗盆上,發出了聲響。無可奈何,我舀了幾瓢水,剛想把蔬菜放下去,那顆家中唯一的希望又淘氣的翻滾下去,“啪”的一聲,掉進了碗盆。剛想拿上來,那包鹽又偏偏和我作對——也掉了進去。看着那顆躺在水裡的雞蛋,我實在忍無可忍,抓起一大把筷子使勁兒地攪拌着。嘿!還真别說!那雞蛋像個老和尚一般“蹬”的一下有蹦得老高。剛才那副悠然自得、靜心打坐的樣子已被這種怒氣沖沖的心态代替。一旁幸災樂禍的我,繼續攪和。這“老和尚”被我攪得頭暈腦漲,旋着圈,像在求饒似的。過了幾分鐘,水面漸漸平靜了,這時,我才發現,那顆笨重的雞蛋竟在慢慢上升。一秒,兩秒,慢慢的,漸漸地,那顆雞蛋完全浮上了水面!
“這……這不可能吧!”這情景使我大吃一驚,心裡便暗暗想道。我也顧不上煮什麼粥,炒什麼菜了,忙用漏勺小心翼翼的将雞蛋舀出水面,仔細地觀察起來。突然,我發現了雞蛋表皮的小疙瘩和幾粒白色的顆粒,便用手指沾了沾,放在舌尖上舔了舔。什麼?原來……是這樣!我走進書房,左顧右盼了一小會兒,手忙腳亂地拿下一本書——《百科問答》。原來如此!一切謎題都解開了。“真兇”就是那包鹽!
“這是一樁有意的‘犯罪’,小鹽顆粒一旦還沒融化,就完全可能吸附在雞蛋殼上,雞蛋就随着鹽粒上升,當然就浮了起來。”我一本正經的說道“學了一下柯南,像不像。”随後又用幽默的語氣自言自語。“咕噜噜”接着肚子也餓了。
童年的發現,讓我至今也記憶深刻。許多回憶充滿我的腦海,無數次的失敗,無數次的成功,無數次的嘗試、笑容,與發現。
【篇五:童年的發現】
我在六或七歲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大腦為什麼會有記憶,這是我在電腦和書本的幫助下所得到的答案。
等我說完這句話,你可能不會相信。你可能在想:“一個小小的學生,怎麼可能會有如此大的發現呢?”那我就告訴你,其實每個人都有很大的發現。隻是,你把如此大的發現或略了。
我的發現是,起始于一次爸爸讓我背書。星期六、星期天的時候,爸爸有時候會叫我背一些小詩什麼的。就在一次星期天,爸爸看我閑着沒事幹,從一年級到現在放假了也不同意我下樓玩。就讓我背了三首小詩。我大概能背下來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有時候背書長時間都能記得,有時候背書隻能段時間記得,而長時間就不記得了呢?”為了能繼續把這個問題研究下去,我快速又熟練的背完了書。
我來到我的大書架前,來找一找有沒有有關講這一類的書。讓我失望的是,沒有找到有講這一類的書。但我又想起了我的電腦,我快速的開了我的電腦。把我所想知道的答案的問題輸入上去,然後進行搜尋。在等待中,我非常的緊張,我擔心網上會不會給我一個滿意的答案。就在這時,搜尋完畢,我開始在網上找一個我覺得非常滿意的答案。
我看了很久,當我準備放棄的時候。忽然,我眼前出現了一個比較好的答案,但是很可惜,這個答案沒有寫完全,隻寫了一半。看過電腦後,我知道了記憶分為兩種,一種是“短時記憶”,而另外一種是“長時記憶”。我找到了一比較好的答案,這一點有使我對繼續研究這個問題有多了一絲的希望。
但是電腦和我家的書架上是沒有希望了。我又到朋友家裡借了一些有關這一類的書,雖然書上是講了,但是講的很淺薄,重要的地方沒有講的很仔細。最後,兩個星期過去了我終于找到了,一個使我滿意的答案。“短時記憶”隻能保持幾秒鐘或到幾個小時,例如說一個臨時性的号碼。“長時記憶”卻能保持很長時間甚至到終身。
三年過去了,在一次睡覺的晚上,我有想起了自己的發現。我覺得當時自己好像有點傻,花了兩個星期的時間找了一個幾秒鐘能說完的答案。我哈哈大笑起來。在我旁邊剛睡着的奶奶讓我吵醒了,說了我一會兒就去睡了。看來,當科學家也不簡單呀!
【篇六:童年的發現】
發生在童年的許多事情往往令人回味無窮,有件事,也是我童年的一項新發現,現在想起來,還忍不住直想笑。
那個時候,我曾聽大人們說,壁虎的尿有毒,還說小孩子若是不小心讓壁虎的尿沾到頭發上,就會長白頭發。說來也怪,我們國小就有一個男生頭上長着一小撮白頭發,幾乎全校所有的人都知道他,當然他是屬于特别調皮的那種男孩子,也經常會做些惡作劇,至于他那撮白頭發,卻極少有人改問,他很是反感别人問他這個問題的,是以其中的原由也就不得而知。
一個星期天,我問哥哥、姐姐們:“你說壁虎的尿有毒嗎?”他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壁虎的尿的确有毒。”可我仍舊是半信半疑。心想:要是能做個實驗,答案不就揭曉了嗎?
以前聽媽媽說壁虎常在牆縫裡活動,我和哥哥、姐姐就把我家所有的牆縫都仔仔細細地搜查了個遍,總算是功夫不負有心人,還真的在一個土牆縫裡找到了一隻,我們三個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這隻壁虎給捉住了。我把它安放一個小玻璃罐中,聚精會神地觀察了好半天,也不見有一點壁虎尿的痕迹。我有些氣餒,就對姐姐說“:該不會是這壁虎不會尿吧!”姐姐還教育我做什麼事都不可太心急。我們耐心地等了很久,終于見到壁虎尿了,高興得差點歡呼起來呢。“要想知道這壁虎 的尿有沒有毒該怎麼辦呢?”我問。“看我的”隻見哥哥邊說着邊用盆子盛了些水,又迅速地在魚缸裡撈起一條金魚,小心地放進盛有壁虎尿的水盆裡。“還是哥哥最有辦法。”我不覺的贊歎道。隻見小金魚在小裡自由自在地遊來遊去,過了好一會小金魚并沒有像我們想象的那樣死掉,而是像沒事似的向我們展示着它遊泳的技巧。實驗證明:壁虎的尿其實并沒有毒。
這就是我童年時的一項新發現,怎麼樣,除了有些讓人感到好笑,還是挺有意義的吧?至于我們學校的那位男同學頭上的那撮白發,對我仍然是個未解的謎。
【篇七:童年的發現】
我和爸爸都非常喜歡養魚,雖然我們的魚缸不大,但總有一兩條小魚在裡面自由自在地遊泳。
一天,爸爸買回四條孔雀魚。兩條雌的,兩條雄的。雄魚的尾巴特别漂亮,簡直就像一條五彩缤紛的孔雀尾巴,真是名不虛傳。這四個小家夥就在我家的魚缸裡安家了。我們每天都要和他們玩一會兒,不是喂食,就是靜靜地看他們在水裡“跳舞”。
兩個月後,我突然發現魚缸底部有很多黑色的小點點在水裡飄動。一開始,我以為是魚兒們排洩的糞便,沒有仔細看。又過了一個星期,那些小點點有點變大了。我更加感到奇怪了,這些家夥究竟是什麼呢?我疑惑不解。我請教爸爸:“爸,你看,魚缸裡的黑點是什麼呢?”爸爸把眼睛貼近魚缸,仔細地看了又看說:“我也搞不清,這樣把,我有時間上網查查,會不會是小魚。”“不會吧,小魚應該有小魚的樣子,他們哪有一點魚的樣子呢?”
上學後的整個上午,我的腦海裡都是那些小家夥,真是度日如年,我盼着趕快下課,再仔仔細細地研究一番,非把他們搞清不可。終于放學了,我飛快地跑到家裡,爸爸已經下班了。我趕緊拉起爸爸的手,迫不及待地沖到魚缸前,撅起屁股,目不轉睛地看小黑點們。爸爸非常肯定地說:“他們就是孔雀魚的孩子們,沒錯,我請教了養魚專家。”
“哇,真是不可思議!”我更加關注小魚們了。每天都要到魚缸前觀察, 看這些神奇的小生命,看他們在他們的“大海”裡快樂地生活,在媽媽的肚皮地下享受水的樂趣。
看來,隻有多觀察,多發現,多思考,自然界的謎團才會一個個解開。
【篇八:童年的發現】
童年像蜂蝶飛過花叢,像泉水流經山谷,童年還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畫頁,也似一阕跳躍着歡快音符的樂章。在這美麗的童年裡,一些不經意的發現,讓我去探索,去追求事物的真相。
一個夏天的夜晚,我和媽媽躺在床上正在興緻勃勃地聊天。“砰”、“砰”……的聲音吸引了我的注意,我随着聲源,發現一隻小蟲子圍着房頂的燈在旋轉飛行。“砰”的一聲,小蟲子碰到燈罩,向後退一下,然後繼續向燈飛去。小蟲子似乎樂此不彼,即使一次次碰到燈罩也在所不惜,我非常不了解小蟲子的這種舉動。衆所周知,燈光會向外散發熱量,小蟲子碰到燈罩,又疼又熱,小蟲子在幹什麼?我好奇地問:“媽媽,小蟲子不怕熱嗎?”這時,我又發現燈罩裡有黑乎乎的東西,這又是什麼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媽媽建議:“我們把燈罩摘下來看看?”說幹就幹,關了燈,借助手電筒的光源,我和媽媽椅子落椅子。我在下面扶着,媽媽小心翼翼地站到椅子的最上面,慢慢把燈罩摘下來。媽媽從椅子上下來,我和媽媽頭抵頭,争着看燈罩裡的東西。天哪,竟然是一隻隻小蟲子。
把燈罩洗幹淨,媽媽重新安好燈罩。打開燈,我問媽媽:“這些蟲子為什麼千方百計地要通過那麼小的縫隙飛進燈罩裡,即使是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媽媽回答:“不是小蟲子不怕熱,而是由小蟲子的趨光性決定的。”“那蟲子為什麼會有趨光性呢?”媽媽也無法回答,于是我們打開電腦。通過查詢得知:昆蟲的趨光性與其導航方式有關。它們通常是以月亮為導航坐标的,且飛行時不是垂直于月光,而是呈斜交;而燈火會讓它們誤認為是月亮,結果就會以螺旋形漸近線的軌迹飛向燈火。媽媽說:“小蟲子自身的特性決定了它自取滅亡的愚蠢。”“不對,我認為應該贊美小蟲子追求光明的勇氣。”媽媽聽了我的話,笑了“也許你的想法更美些。”
童年這些有趣的發現,讓我去探索,也指引着我一步步走向事物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