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渴望這樣一種生活,在陽光下,用文字取暖,簡單着,明媚着,便感動着。而書中那一個個令我感動的聖賢先哲便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給予我力量。
一個王朝的滅亡總是由強者騎着悍馬從草原或南方攻入,而這個王朝總是由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在死死捍衛。這樣的文人,足可稱為英雄。
王國維老先生知道清朝滅亡時已是深夜。翌日,他像往常一樣向同僚借了五角錢,然後買了頤和園的門票,來到昆明湖前,散開了他的辮子——此時的王國維老先生宛如一支筆,身子是筆杆,頭發則是絕美的狼豪。旋即,他縱身一躍,自沉昆明湖。昆明湖中的王老先生,頭發四散開來,睜開雙眼,看看他曾生活過的人世,然後如千古豪傑一樣,閉上了雙眼。他在用畢生精力捍衛滿清文化,清亡了,他也随風而逝。亂中生,靜中死,足可為英雄。
清光緒二十四年,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血染菜市口,舍生取義,殺身成仁,為史海滄茫中的一抹血紅的夕陽。
那天,天地含悲,風雲變色,風卷殘花,芳塵盡掃。“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屠刀落下,天空中有驚雷炸響,譚嗣同的鮮血宛如一朵玫瑰,吐露絕世芳華,在衆人悲戚聲中轟然綻開!玫瑰莖上的刺刺向那腐朽的清王朝!那天,夕陽比朝霞更絢麗,那個年代,死比生更美,更風華絕代。新鬼呦呦舊鬼哭,譚嗣同為救國救民之真理而死,令人動容,足可為英雄。
當一切似乎無可救藥時,他來了,化雜文為匕首,把把刺入敵人的心髒。
一個堕落的地主家庭,一個動蕩不安的年代,一個國家存亡的秋天,他,驚鴻一般的出現了。于國家危難、風雨飄搖之際,魯迅,一介文豪,三改其志,揮動手中的如椽巨筆,以文章為刀槍,撕裂了黑暗動蕩的社會,露出黎明的曙光!他說,他不是在傳承文化,而是在改變文化。以摧枯拉朽之勢斬去封建餘孽。一位作家,一位戰士,更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無論是對文化的執着,對變法的堅持,還是對黑暗的咆哮,都如黃鐘大呂,在我心頭隆隆作響,他,他,他們,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