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士兵打完仗,為何即使再熱也不脫盔甲?常遇春:千萬别學我!

在古代打仗靠的是人數上的絕對壓制,和現代戰争不同,在古代很大一部分戰鬥都是人多的一方勝利,不過也不乏有以少勝多的戰役。

在古代武器多是大刀長矛之類的冷兵器,為了防止戰鬥中士兵被擊傷,一般會讓這些士兵穿上盔甲,盔甲一般是鐵甲制成,這種盔甲一般都是冬天冷,夏天熱。可是對于這些士兵來說,為了保命他們必須身穿盔甲。

古代士兵打完仗,為何即使再熱也不脫盔甲?常遇春:千萬别學我!

一般在古代鎮守邊關的士兵都非常的辛苦,是以他們的軍饷一般都很高,在很多影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如果朝廷出現扣邊關士兵軍饷的情況之時,這些士兵很容易造反。這些士兵造反的原因我們深表了解,他們遠離故土,懷着報國的心思鎮守邊關,還被克扣軍饷,自然會讓他們發瘋。

铠甲是古時戰場上不可避免的東西,铠甲在保護士兵生命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一是因為铠甲的重量,降低士兵的靈活性,不僅如此铠甲在夏天的時候陽光照射之下,溫度也會非常的高。

古代士兵打完仗,為何即使再熱也不脫盔甲?常遇春:千萬别學我!

一般對于士兵來說,夏天是最難忍受的,夏天之時如果剛剛經曆一場戰鬥後,盔甲會更加的發熱,可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也沒有人在戰鬥結束後立刻脫掉铠甲。按理來說,為了讓士兵在最短時間内身體降溫,一般都會在戰鬥結束後都會讓他們脫掉盔甲才對,可是在古代很少這樣做,這主要有幾個因素。

首先戰鬥結束,誰也不敢保證敵軍不會設下全套,卷土重來,如果貿然讓士兵脫掉盔甲,當敵軍再次發動進攻之時,士兵很難在最短的時間内穿上铠甲戰鬥。是以為了保證戰鬥力以及防止戰場瞬息萬變的情況,還是不輕易讓他們脫掉铠甲,畢竟脫掉铠甲就意味着死亡,誰也不想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

古代士兵打完仗,為何即使再熱也不脫盔甲?常遇春:千萬别學我!

其次身體剛剛戰鬥過,體内的溫度正在上升,因為盔甲的原因汗水和熱量無法及時排出,心跳加速,同時血液流速加快,體内供氧量減少。如果在這點時間脫下铠甲,心髒會因為無法調節過來而猝死,這樣的情況放到現在,最輕也是中風更不要說醫療條件低下的古代,中風後,面臨他們的隻有死亡。

明朱元璋大将,常遇春表示“千萬别學我!”

常遇春就是因為戰鬥結束後脫掉盔甲而猝死,常遇春是朱元璋手下的第一猛将,在朱元璋手下建立卓越功勳,特别是對付元軍之時,朱元璋将元朝趕出大都後,元朝的殘餘勢力在北方草原建立北元政權繼續和朱元璋對抗。這個時候常遇春帶兵出戰,出戰之前常遇春的身體非常好,在古代長年行軍打仗的将軍身體一般都很好,常遇春自然也不例外。不過洪武二年常遇春便死在戰場上。

古代士兵打完仗,為何即使再熱也不脫盔甲?常遇春:千萬别學我!

對于常遇春死亡的原因,軍醫給出的原因是,他在戰鬥結束後,迅速解開铠甲,中了卸甲風之下。但是之是以沒有人敢勸告常遇春是因為常遇春的個人性格,雖然常遇春作戰非常勇猛,可是他有一個緻命的缺點,那就是他性格暴躁。

試想在當時那樣的情況下,誰有膽子讓常遇春不脫铠甲呢?我想沒有,就這樣常遇春死在蒙古草原,常遇春雖然死得早,但對于他來說不可為不是一件好事,看看那些活到後面的明朝老臣們的下場,徐達慘死、李善長不得善終,藍玉、胡惟庸之案牽扯五萬人。

古代士兵打完仗,為何即使再熱也不脫盔甲?常遇春:千萬别學我!

如果常遇春活到朱元璋平定天下後,他的下場自然好不了,可見常遇春死在戰場上還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隻是這個死法有點憋屈,至少應該死在北元王保保的手上也不枉常遇春之大名,看來在古代人民便知道中風的含義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