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邦成為皇帝就算了,為何他鄉下的朋友也全是頂級人才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劉邦創造出由一個泗水小亭長扶搖直上成為西漢皇帝的曆史傳奇。他締造傳奇道路上的輔助能臣蕭何、樊哙、盧绾、周勃等紛紛從市井的販夫走卒、邊邊角角的小官小吏一躍成為西漢不可或缺的人才,這在曆史上也堪稱一個奇迹。

這個曆史上十分典型的草根團隊之是以能夠取得成功,必然有他們獨到的過人之處。

劉邦成為皇帝就算了,為何他鄉下的朋友也全是頂級人才

一是劉邦浮誇的外表下,深藏識人之道

劉邦雖然僅是一個小小的亭長,甚至是個不務正業的小流氓,但劉邦一直胸懷大志,浮誇的外表下藏着一份鴻鹄之志。

《史記·高祖本紀》原文記載如下:

高祖常繇鹹陽,縱觀,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劉邦有一次去鹹陽做事,正好趕上秦始皇巡遊,盛大的場面實在壯觀不已。劉邦見到此情此情不禁失聲感歎道''大丈夫就應該像秦始皇一樣如此風光無限''。此時的劉邦尚且是一介布衣,但從此話中可以看出他宏偉的抱負和異于常人敢想敢做的魄力。

劉邦發迹前最喜歡幹的事就是''無所事事'',他們一家老小都勤勤懇懇的耕種農桑,唯有劉邦成日與一群市井無賴喝酒撒歡,搞得劉老太公十分頭疼,一家人也不怎麼待見他。由于劉邦不幹活,經常夜不歸宿在外厮混,其年幼的兒子劉盈隻好跟着自己的母親呂雉下地幹活。

劉邦雖然表面看起來不管老婆孩子的死活,實際上在自己的老家沛縣混的可謂風生水起,漢初名臣樊哙、蕭何、曹參、周勃、陳平、叔孫通、夏侯嬰、盧绾都是自己當年沛縣時候的老哥們,這些人中有的是縣衙的小官吏,有的是專業屠戶,來路十分混雜,但都以劉邦為人仗義,這群人打心眼裡佩服他。

劉邦成為皇帝就算了,為何他鄉下的朋友也全是頂級人才

劉邦并不是什麼人都會結交,他結交人必定經過自己的一番考察。比如後來匡扶漢室,再造乾坤的周勃。劉邦剛剛聚義之初,周勃便十分積極響應,跟着劉邦率先登城,劉邦發現周勃的勇氣和忠誠度非一般人能夠比拟,是位不可多得的反秦人才。再比如淮陰侯韓信,雖然不是沛縣的老哥們,而是由項羽處跳槽過來,經過蕭何月下追回并強烈推薦,劉邦與之進行深入的談論軍事,發現韓信的軍事眼光不是一般的将領所能相提并論,于是力排衆議、修築拜将台,把韓信由一個無人知曉的小人物擡到大将軍的職位。

事實證明,沛縣時的老哥們,加上後來的韓信,劉邦一個也沒看走眼,個個都身懷絕技,掌握異能。

劉邦成為皇帝就算了,為何他鄉下的朋友也全是頂級人才

二是劉邦''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用人之道

單單靠着精準的識人眼光,也隻能把優秀的人才選出來。當然而能夠把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位置上,才是真正的用人之道。劉邦用人上有自己非常獨到的一面,那邊是疑人不用和用人不疑。劉邦不懷疑自己的手下,也是聞名于史。

最為大家熟知的應該是陳平。陳平此人不用多講,品行和名聲惡劣到與劉邦不相上下。最初的時候陳平跟着項羽混,後來偶然結識劉邦,兩人一見如故,轉而死心塌地投靠劉邦。雖然沛縣的老哥們也都不是英明神武的人物,但大家都十分看不起陳平。一天到晚擠兌陳平,逮着機會便向劉邦打小報告。

陳平早年的行為确實拿不上台面,因為''盜嫂受金''令人不齒。劉邦卻不以為然,他覺得陳平品行有問題,那也是早些年因為生活貧苦所緻,何況陳平的才幹對自己來說是剛需。劉邦先是安撫舊臣,再向陳平解釋自己的老哥們因為時間的緣故還沒有接受新人,希望陳平繼續跟随自己,陳平是以十分感動,死心塌地跟着劉邦打天下。

劉邦年輕時候,一起厮混的刀筆小吏蕭何,劉邦把蕭何安排到合适的大後方,蕭何依靠秦朝遺留的文書和地圖,大力為劉邦發展社會生産力,源源不斷的後勤配備為劉邦成為皇帝奠定不可或缺的基礎。韓信平定齊地時,要挾劉邦封王。劉邦雖然憤怒,好在張良和蕭何及時提醒下,才立馬掉轉态度答應韓信的要求。這才有韓信拒絕項羽三分天下的請求。恰恰是劉邦給予韓信充分的信任,才使得韓信經過一番利益權衡後拒絕項羽。對此,韓信曾表示過,劉邦為人大度,對于部下的信任比起項羽何止百倍。

劉邦成為皇帝就算了,為何他鄉下的朋友也全是頂級人才

三是時勢造英雄

俗話說''成事者,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劉邦和部下雖然是主仆雙方互相依附和成就的關系,能夠成事必然離不開大的社會環境。秦末群雄逐鹿是最好的舞台,劉邦依靠自己的個人能力和手下運籌帷幄、浴血奮戰,一步一步入主天下。

一方面秦朝實在是太過苛刻殘暴,搞得天下百姓民不聊生,老百姓厭倦暴秦的情緒已經達到無以複加的程度,劉邦與人和善的親和力在這樣的大環境中顯得十分耀眼,特别是進入鹹陽後和百姓約法三章,以彰顯出自己的個人魅力。

另一方面劉邦的死對頭項羽是個不足以成事的人,連自己唯一的頭号大謀士範增,項羽都不能用,氣的範增大罵項羽''豎子不可與謀''。一頓大吵之後負氣出走,在還沒回家的路上,就因為背上的大瘡發作而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