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口罩消毒殘留物會緻癌,用前要抖一抖?2021年12月“科學”流言榜釋出

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委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台共同釋出,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記者與編輯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北京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的支援。

口罩消毒殘留物會緻癌,用前要抖一抖?2021年12月“科學”流言榜釋出

1. 口罩消毒殘留物會緻癌,用前要抖一抖

流言:

口罩消毒殘留物“環氧乙烷”是一類緻癌物質,打開包裝後要把口罩在空氣中甩一甩,讓環氧乙烷數值大幅下降,否則會緻癌。

真相:

環氧乙烷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它确實是一種有毒的緻癌物,可以用來制作殺菌劑,被廣泛地應用于洗滌,制藥,印染等行業。

市面上能夠購買到的醫用外科口罩、N95口罩大部分是是通過環氧乙烷消毒蒸汽熏蒸消毒。口罩制作廠家會在消毒過後,待環氧乙烷揮發過後,再進行包裝。此外,還會對殘留的環氧乙烷進行檢測,口罩必須符合國家标準,也就是小于10μg/g才能出廠。

一個口罩,從包裝好,到環氧乙烷殺菌,然後在廠裡經過解析時間,再出廠、倉儲、運輸、銷售,直到到消費者手裡,至少要經曆一個月的時間,而環氧乙烷本身易揮發,出廠時已經符合國家标準了,再加上這麼長時間的揮發,存在殘留并且危害健康的可能性,真的是“微乎其微”。

視訊中的受檢口罩樣品的環氧乙烷殘留量均低于國家标準,這是不會對佩戴者健康造成威脅的。購買口罩一定要選購正規企業生産的産品,殘留符合國家标準,不會對佩戴者健康造成威脅。

2. 蝦和水果同食會産生砒霜

蝦和水果同時吃下後,蝦中所含的五氧化二砷會和很多水果中豐富的維生素C在體内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三氧化二砷,即“砒霜”,其毒性可能緻命。

科學家通過大量實驗發現,蝦蟹等海鮮中含有的砷并不多,每公斤蝦中含五氧化二砷的含量不超過0.5mg。而緻人中毒的砒霜(三氧化二砷)劑量是50mg,根據轉換系數計算,假如蝦中含有的砷達到最高限量0.5mg/kg,并且有足夠的維生素C與之反應,一個人至少需要吃40千克的蝦,才能達到中毒劑量。試想一下,40千克的蝦+足夠的水果,一個人的胃怎麼能夠盛得下?事實上,無論是中醫理論,還是現代醫學理論中都沒有“食物相克”這一說法。

3. 奧密克戎變異株能躲避新冠測試,感染的人檢測不出來

奧密克戎毒株有一種“隐形變體”,能躲避新冠測試,感染的人檢測不出來。

世界衛生組織在2021年11月底就已經确認,确診新冠的金标準——PCR檢測能檢測出奧密克戎變異株。

PCR檢測一般是測新冠的兩段和三段基因序列,奧密克戎在S蛋白上的一個突變——69-70号位氨基酸缺失,會導緻PCR檢測時S基因測不出來,但另外兩段基因片段是陽性,要注意這個結果還是陽性,感染奧密克戎的人還是可以被測出來的。并且,用這個方法可以倒推,通過S基因的缺失,快速檢測這些陽性病例有多少是奧密克戎變異株。南非的奧密克戎病例主要也是通過S基因缺失來推斷的。

最近,英國的科學家又發現奧密克戎其實有兩個分支,一個分支裡并沒有69-70号位氨基酸缺失,被戲稱為“隐形”奧密克戎。但無論是哪個分支,都不會逃避PCR檢測,隻是在能否通過PCR檢測确定病毒是不是奧密克戎這一點上有所差別。

4. 資料線破損後,用絕緣膠布纏起來不影響使用

資料線使用時間長了會出現破損,此時隻要将破損處用絕緣膠布纏起來,就可以将就着繼續使用。

實驗發現,老舊充電資料線更容易出現短路,導緻明火發生。近年來,因手機充電不當引發火災的事故頻頻發生。

要避免使用老舊、劣質的充電資料線。優質充電資料線可以在不同場景下正常使用,有的内部還有屏蔽層、抗拉纖維等,會大大提升資料線的品質;優質充電資料線耐久性優秀,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與耐腐蝕性能,不光在使用過程中更安全,使用周期也會更長。

怎樣判斷資料線要不要換?一看外觀有沒有破損;二看充電時有無接觸不良;三看終端接口處有沒有過熱現象(過熱則說明絕緣有問題)。出現上述情況就需要更換充電資料線了。

此外,使用頻率和習慣會影響充電資料線的壽命,消費者要通過外觀觀察、充電時的反應速度以及充電成功率來判斷資料線是否已經老化。一旦發現性能下降或者老化,要及時更換。購買充電資料線時,也一定要選擇符合标準及專業認證的優質充電資料線,最好使用“官方标配”的充電資料線。

5. 核能供暖的熱水帶有輻射

核能供暖的熱水都帶有輻射,如果暖氣管道發生洩漏,後果不堪設想。

核反應産生的熱量,首先經過層層媒體轉換以後才進入居民家中,是以暖氣管道中不會帶有輻射。

像火電站一樣,核電站也可以做到“熱電聯産”,即又發電,又供熱。核電站産生的熱量,會通過廠内換熱站、廠外供熱企業換熱站進行“多級換熱”,最後經市政供熱管網将熱量傳遞至最終使用者。整個過程中,隻有“蒸汽加熱水”和“水加熱水”兩種模式,核電站與供暖使用者間有多道回路隔離,每個回路間隻有熱量的傳遞,沒有水的交換,也就不會有任何放射性物質進入使用者暖氣管道。

6. 冬奧期間天然降雪越多越好

冬奧會離不開雪,是以比賽期間下的天然雪越多越好,人造雪隻是備用方案。

對于高規格的冬奧賽事,人造雪不是備用方案,而是主要方案。在常年有雪、降雪量極為充沛的地區,冬季項目的賽道依然采用人工造雪。此時,自然降雪反而是種“負擔”。

人造雪的優點是雪質更具可控性,其形成的時間短、生長快,雪花的形狀也基本一緻。尤其是優質的“冰狀雪”,硬度大,不易被破壞,在運動員高速轉彎的情況下能保證雪道表面不變形,選手不論第幾個出場,雪道的狀态都是一樣相對完美。此外,根據不同賽事、不同場地的需求,人造雪是可以自由“定制”的,可以調整雪花的粒徑、含水量和硬度。

相比之下,自然降雪較為松軟,運動員的雪闆非常容易陷入雪中,造成側翻、急停等事故。是以,賽事期間如果遇上了下雪天氣,松軟的天然雪就會導緻“光滑如鏡”的賽道功虧一篑。

是以,如果真的遇到“天公不作美”時,從業人員會立即使用壓雪機重新壓實雪道,并對賽道進行緊急整飾,還會使用冰雪硬度儀、冰雪粒徑儀等自動測量儀進行快捷檢測,進而切實保障雪質合格。

7. 近視眼老了不會得老花眼

近視眼是遠處看不清楚,老花眼是近處看不清楚,是以近視眼年老後不會得老花眼。

近視眼大多是遺傳因素或長期不良用眼習慣導緻角膜和晶狀體的屈光作用減弱,進而使平行光線聚焦在視網膜前方,使人看遠處物體看不清楚。老花眼則是由于年齡增長,晶狀體逐漸硬化,彈性減弱,睫狀肌的收縮功能降低,進而使視力調節功能受損,讓人在看近處物體時看不清楚。

老花眼并不是疾病,而是人眼調節能力的自然下降,是一種正常的功能退化。老花眼通常是緩慢發生的,從45歲左右開始,一般到65歲~70歲時度數穩定。這是身體老化的一種情況,不可抗拒。

是以,近視眼與老花眼從病理上看有本質差別的,近視眼是由屈光不正引起的,而老花眼則是由晶狀體退化而失去彈性引起的。原本有近視的人,年老後又出現老花,會面臨“看遠看近都不清楚”的問題,這時就需要準備兩副度數不同的眼鏡或者選擇佩戴漸進多焦點眼鏡。

本期内容來源:

新華日報、科普中國、騰訊較真、“北京晚報”微信公衆号、北京科技報、“辟謠平台”微信公衆号、“謠言過濾器”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