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肇俊哲:成為球星沒有捷徑,做一名合格的父親也是

肇俊哲:成為球星沒有捷徑,做一名合格的父親也是

記者賈岩峰報道“我不期待你有多麼優秀,取得多麼耀眼的成績,也沒有我未完成的夢想需要你替我去完成,我隻希望你擁有健康的身體,健全的人格,正直的品性,善良的内心和明朗的是非觀,在自己能夠努力的年紀竭盡全力,為實作自己的價值付出一切,不給未來留遺憾。爸爸會一直支援你!”

這是肇俊哲把大兒子帶到富力U14隊後,在送給兒子的日記扉頁上寫的一段話,一個全新挑戰的開始,他希望兒子學會用文字來記錄訓練和心情。這段話,是鼓勵孩子,也是提醒他自己——對孩子,永遠抱有希望,放下過高的期望。打那之後,肇俊哲并沒有去刻意檢查兒子有沒有按照他的要求去寫好每一篇訓練日記,因為他知道孩子已經14歲了,信任與尊重孩子的私隐比無休止地敦促更重要。

也正是從上面這段話,記者與肇俊哲聊起了育兒話題。經過深談後發現,肇俊哲作為一名父親所擁有的思想深度和育兒觀,值得記錄下來與讀者們分享。

肇俊哲:成為球星沒有捷徑,做一名合格的父親也是

肇俊哲的兩個兒子都是00後,大兒子宸宸(肇宸惟)出生于2007年,已經14歲了。孩子剛剛出生那會兒,肇俊哲還沒有退役,孩子媽媽也因為總要飛各種航班很忙碌,是以宸宸三歲以前都住在爺爺、奶奶家,肇俊哲和妻子隻在休假的時候,才把孩子接回家小住。但随着孩子逐漸長大,當肇俊哲發現沒有足夠的陪伴,自己的話語權受到嚴重影響後,他開始不斷反思自己做父親的方式。

“宸宸對爺爺的感情一度是超過我和他媽媽的,是以當老二琦琦出生後,我們選擇了自己帶。琦琦的表達,琦琦的自信以及他有時耍小無賴的狀态,很多都是宸宸沒有的,是以在我内心深處,總是隐隐地對宸宸有些歉疚,那時候我還沒有退役是一方面,但我和他媽媽都還年輕,都覺得事業很重要,沒有給孩子足夠的陪伴,這也是事實。是以當有了琦琦後,我果斷讓孩子媽媽申請成為地勤,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孩子和家庭。”

有了弟弟之後,看到父母對弟弟呵護備至的疼愛,宸宸也從來沒有過嫉妒,兄弟倆相親相愛,但是通過對比兩個孩子在同樣年齡段的狀态,抛去先天性格差異的因素,還是能夠看出,孩子在三歲前,父母陪伴是否足夠給兩個孩子所展現出的不同。“老大性格比較倔強,也有些内向,有時他會刻意隐藏自己的真實想法,有段時間隻跟爺爺說心裡話,不跟我和他媽媽說。老二就不是這樣,老二想要什麼就會想方設法去哄我們幫他達到目的,特别會哄我和他媽媽開心。”肇俊哲說,有段時間他都不知道該怎麼跟這個大兒子溝通了,好像他們之間隔着什麼似的,但就是問不出來。

肇俊哲:成為球星沒有捷徑,做一名合格的父親也是

肇俊哲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那時候還沒有疫情,于是他帶着孩子出國,一方面想提前給孩子鋪路,尋找适合孩子未來有可能加盟的球隊,另一方面就是想增加父子之間親密接觸的時間。堅持要單獨陪伴孩子一段時間,孩子媽媽一度并不是很放心,但是肇俊哲堅持,也正是在那段時間,肇俊哲用耐心的陪伴,給孩子變着花樣做飯,陪孩子學習聊天,去見識多彩的世界,終于打開了宸宸的心扉,父子倆的溝通也變得順暢起來。

“我發現,父母無意識的一句話,甚至是玩笑話,可能都會對孩子的内心世界造成很大的沖擊。宸宸那段時間為什麼不願意跟我說話,因為他生氣了。當他表現不好的時候,我可能無意間跟他媽媽說了一句‘這都是他爺爺從小給他慣的’,孩子就不高興了,一是覺得我有點兒嫌棄他,二是覺得這是指責爺爺,他不愛聽。其實我當時也就是一句玩笑,我爸把宸宸帶得挺好的,聰明懂事,有規矩意識,小倔脾氣是我的遺傳基因,怪不到爺爺身上。但從那以後,我告訴自己,孩子大了,說話什麼的真得注意,不能想到什麼就說什麼。”肇俊哲說。

帶着孩子到了廣州之後,肇俊哲也是想盡一切辦法,盡可能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去場邊看他訓練,帶他去購物,做他愛吃的飯菜。盡管孩子的爺爺也跟到了廣州,但是肇俊哲并沒有把所有做飯的任務都留給爺爺,作為一個父親,他始終不忘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同時,他也明白,這種陪伴比千言萬語都管用,父子間的信任也就在這種陪伴中得以産生和延續。

肇俊哲:成為球星沒有捷徑,做一名合格的父親也是

肇俊哲曾經帶着宸宸、宸宸媽媽和宸宸爺爺上過一檔節目,叫《中國好家庭》。在節目裡,肇俊哲表達了父親對自己嘔心瀝血培養的感激之情,尤其是在他說起父親在寒風中獨自推着三輪車過鐵道,那消瘦的背影永遠镌刻在自己腦海中時,宸宸爺爺和現場的很多觀衆都落淚了。養兒方知父母恩,肇俊哲作為一個苦出來的孩子,他會不會向孩子傳遞梅花香自苦寒來的理念?他會不會用自己成長奮鬥的經驗,以及自己的标準去教育孩子呢?

“我很少跟孩子談我小時候怎麼樣,因為我覺得沒什麼可比性。我估計我說的那些孩子聽了也覺得跟天方夜譚差不多,說多了還煩人。我也不會跟孩子們談我做球員時怎麼樣,因為我是我,他們是他們,他們誰都不是我的複制品,他們有自己的人生。在我家老大出生以前,有人問我,是不是盼着生個兒子來繼承我的足球事業,我說這話太不合适了,說得我好像重男輕女似的,即便是兒子,也不一定非要踢足球,打籃球、排球、乒乓球什麼的,隻要是孩子喜歡的,我都支援。”肇俊哲告訴記者。

但最終兩個兒子還是遺傳了他的足球基因,宸宸和琦琦都是很小時就展現出了對足球的喜愛,這跟他們的耳濡目染以及家庭氛圍不無關系。“宸宸小的時候我還沒退役,他經常去看我的訓練和比賽,自己在訓練場追着球跑,跟着大人在體育場給遼足助威呐喊。爺爺給他買了大大小小很多足球,是以宸宸從5歲幼稚園大班時就開始學踢球了。”

肇宸惟5歲的時候,跟着市體校的一名教練學踢球,一開始就表現得不錯,曾在2014年全國青少年比賽中奪得最佳射手獎,7歲時就在U9年齡段的6場比賽打入12球,展示了超強的個人能力,上學後曾參加沈陽市校足辦主辦的沈陽市青少年校園足球精英賽,幫助渾南一小代表隊奪冠,他也被組委會評為“明日之星”。

肇俊哲:成為球星沒有捷徑,做一名合格的父親也是

當很多人都說宸宸前途不可限量,甚至有人說肇俊哲在宸宸這個年齡段都沒有展現出這麼高的天賦和自信時,肇俊哲卻保持了一份冷靜。“我很感謝大家對宸宸的誇獎和贊賞,也感謝他們發自内心的祝福和期望,但在我看來,宸宸并沒有他們說的那麼優秀,同時,宸宸在這些掌聲和恭維聲中有點兒迷失了自己,對自己的定位也變得很高。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喜歡聽贊揚,但是他們有時候分不清哪些是客套話哪些是事實,當他把客套話當成是對自己實力的評價後,一旦發現自己達不到,那種不甘心和落差往往是對他們打擊最大的。”

是以,肇俊哲決定帶孩子走出遼甯,因為如果繼續留在沈陽市内的話,不管哪個教練教宸宸踢球,都不可避免地會考慮到肇俊哲的面子問題,在嚴格要求和說實話方面難免會打個折。“我很了解大家的好意,可我必須帶他走出舒适圈。我不是非要他達到什麼高度,但我得讓他認清自己的真正實力,然後對自己的起點和追求的高度有一個更準确的自我定位、評價。我告訴他,不需要有任何包袱和顧慮,也不要跟爸爸比,你有你的人生,你有你的優點,比如爸爸現在都沒有你的外語好,爸爸做數學題也不如你。”肇俊哲一方面要孩子認清自己的真正實力,另一方面則要樹立孩子的自信心,且注意到不能因為自己過去的成績帶給孩子壓力。

“你就是你,你不需要因為是肇俊哲的兒子就必須要證明什麼,隻要你足夠努力,不給自己留下任何遺憾,你就是爸爸最好的兒子。”也正因如此,肇宸惟從沈陽時的“天之驕子”,到富力梯隊後卻曾一度要苦苦掙紮于主力和主力替補之間,無法保證擁有一個固定的首發位置,無論是在球技上還是學業上,他都看到了自己與富力U14梯隊最出色的一批同齡人之間的差距。

面對這種情況,肇俊哲始終沒給宸宸任何壓力,也一再強調他不需要刻意證明自己什麼優秀,隻是鼓勵他要努力,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打開自己的天空。“我這一路走來,我很努力,我也很幸運,我有遼小虎那一批隊友一起打拼,但宸宸一切都隻能靠自己,而且他在不斷轉換學習的地點,不斷去接受不同的人群,甚至是适應不同的方言,這比我當時還要難。是以我了解孩子,我不會強迫他必須要按照我的模式走。”

肇俊哲:成為球星沒有捷徑,做一名合格的父親也是

肇俊哲的兩個兒子,無論是長相,還是性格,或者踢球的風格,都截然不同。宸宸14歲,但是已經超過一米八了,差不多跟父親一樣高了;老二琦琦,目前10歲,瘦小靈活,技術特點跟肇俊哲小時候非常相近。

肇宸惟的足球啟蒙期是爺爺陪着,按照爺爺的思路長大的,琦琦則是肇俊哲親手調教的,兩個孩子的足球起步階段是完全不同的。“我跟我爸在孩子足球啟蒙方式上有過很多次争論,最初誰都不服誰。我認為我爸給宸宸教的那些不适合現代足球了,太早給孩子進行了專項技術訓練,這會限制孩子的思維和身體肌肉群全方位發展;我爸則認為我那就是不務正業,因為琦琦小時候并不隻是踢足球,我讓他從事多項體育運動,什麼都玩,乒乓球、籃球、羽毛球、高爾夫球、撞球、遊泳,等等,反正能接觸到的體育項目都讓他玩,這樣一來就基本沒怎麼給他練過專項。”

“等到孩子踢比賽的時候,就能夠很明顯看出來差距了,宸宸最初是踢前鋒的,現在打前腰,琦琦是踢前衛的。宸宸的基本功非常紮實,傳接球都很到位,但他對全局的掌控還不夠;琦琦基本功沒那麼好,但是他的意識好,大局觀好,尤其是看球路的速度和深度,他總能發現别人不注意的機會,可是當他過去的時候,技術跟不上意識,不是踢飛了就是傳偏了,或者力度、速度不夠。”

肇俊哲:成為球星沒有捷徑,做一名合格的父親也是

宸宸和琦琦各有自己的優勢和不足,這也讓肇俊哲和老爸停止了争論。事實證明,其實兩個孩子身上所擁有的素質,都是足球需要的基本技能,合二為一是最理想的,那麼,怎麼去将這兩項技能在孩子進入真正的職業梯隊之前,都學好、學會?就是一門科學了。這也是肇俊哲為何堅持要把宸宸帶到全國最優秀的U14梯隊試訓的主要原因之一。“成年隊的教學方式和解決方式與青少年訓練的差别還是很大的,是以我就給孩子找了全國這個年齡段最好的梯隊,讓他跟着最專業的教練、最優秀的隊友學習。”

肇俊哲怎麼會幫孩子找到廣州城來踢球呢?按理說全國最優秀的青訓基地應該在魯能或者綠城啊?“的确,目前在U14年齡段最優秀的兩支隊伍,一支是魯能足校的隊伍,另外一支就是廣州城的U14隊伍,選擇廣州城這邊,從讀書、住宿方面來說,更便于我照顧孩子。另外就是廣州城的青訓雖然起步不及魯能早,但是在這支U14隊伍的投入上,差不多應該是全國第一了吧,而且成績也是最好的,多次問鼎同齡段全國第一名。我來到了這裡以後,确實給我很大的震撼,廣州城這些年在青訓的投入上,不見得有多聲勢的宣傳,但完全都是實實在在地做事,能加盟這樣的隊伍,宸宸太幸運了。”

肇俊哲說,如果不是因為孩子,他也不知道廣州城對青訓如此深耕,這些年不光是用于職業隊的建設,在青訓上也采取了兩條腿走路:一條是用傳統足校的方式與阿賈克斯合作辦學;一條是放在廣州本部,用最好的文化課(教學資源),最好的軟硬體條件和教練班底(專業資源)來培育一批批小球員。“這裡的文化課學得太深了,就我在北方接觸過的跟這裡比起來,青訓中的南北方文化教育水準差距太大了。”宸宸也想努力在廣州獲得中考上重點高中的機會,但是學業壓力極大,肇俊哲也不确定孩子是不是能夠考得上,不管怎樣總得讓孩子嘗試一下,實在不行就繼續在廣州城足校體系繼續訓練。

宸宸的終極目标是出國踢球,可能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出國學習,第二個階段就是文化課學得好了,能不能在一些球隊中找到合适的落腳點。第二階段的目标能否實作,要以第一階段為基礎。原本球隊都找好了,肇俊哲也親自去考察過了,他希望宸宸能夠走出獨立的第一步,就是到國外去适應那裡的環境,增長見識和提高技能。

肇俊哲:成為球星沒有捷徑,做一名合格的父親也是

肇俊哲說:“國内的青訓條件也挺好,但出國對孩子的鍛煉不僅僅是足球上的,還有生活上的,既然想要走足球這條路,有良好的适應能力和耐壓性格是基礎,在國内,不管怎樣周圍一切都是熟悉的,到了國外就不一樣了,怎麼與隊友相處、交流,就得靠他自己了。這是我送他出國的主要目的之一。如果他适應好了,就還能提升。如果他适應不了,也是一次自我認知的過程。”

那到時候肇俊哲會不會長期陪伴孩子在國外呢?“我會盡我所能,就是在必須完成的工作以外的時間,我都會給他。陪伴重要,但在不失去自我追求下的陪伴更重要,我也要證明我依然對事業有追求,有雄心壯志,哪怕我不站在聚光燈下了,我還是要很努力,這就是足球人一生應該有的态度,也是足球的意義。”

肇俊哲把目前可以自主的時間,全都留給了孩子,陪着孩子做功課,給孩子洗衣服,聊訓練,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感悟。他不去想孩子能夠達到怎樣的職業競技高度,但至少在性格塑造上,他要看到孩子的變化和進步。

肇俊哲說,其實在科學育兒的路上自己做得遠遠不夠,是以自己也一直在關注前輩或昔日隊友們的教育方式,當中他就很佩服高鐘勳,能夠把孩子培養得那麼優秀,希望有機會能向高鐘勳當面請教;另外就是鄭智,鄭智他用自己傳奇的職業生涯,給孩子們上了最生動的教育課。比起這些人,肇俊哲認為自己遠遠不夠,但他願意為孩子去努力學習,去完善自己——做球星沒有捷徑,做一名合格的父親也是如此。

肇俊哲:成為球星沒有捷徑,做一名合格的父親也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