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最早的慈善家竟是……

慈善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之一。它既是一種個人德性意識,又是一種社會文化行為。它既發乎于情愫,又行之于禮度。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慈善一直與社會進步相伴,也一直與人類和諧相伴,用愛溫暖這個世界。

“裸捐”慈善家 — 範蠡

在今日社會為“裸捐”稱道的時候,曆史上範蠡“三聚三散”的反複“裸捐”至今難有人比肩。《史記·貨殖列傳》将範蠡的慈善行為描述為:“十九年中三緻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是說十九年間三次獲得千金之富,但三次把這些錢财接濟他周圍的窮朋友與困難兄弟。史上稱贊他是一位“富好行其德”的大善人、大慈善家。

中國最早的慈善家竟是……

先天下之憂而憂 —範仲淹

中國古代主張仁而夫妻的儒家思想影響深遠,是以很多人,尤其是知識分子都将與人為善作為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宋代名臣範仲淹,早年為貧窮所苦,為官之後,便設立“義莊”,用以贍養同宗族的貧困家庭。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

中國最早的慈善家竟是……

“禁煙”英雄 — 林則徐

林則徐是曆史上著名的慈善家,道光年間,林則徐在蘇州城裡修築了十間大小倉庫,從無錫買糧存放。因為此地在今江蘇長洲、元和和吳三縣,曆史上把這座民辦公助的救災倉庫命名為“長元吳豐備義倉”,從1835年至1860年二十多年間,這座義倉有效地起着荒年赈災的作用。鴉片戰争後,林則徐被流放到新疆。他在邊區伊犁又一次自己捐款興修了龍口渠,為新疆人民謀了福利,完成了一生中最後一次為國為民的慈善事業。

中國最早的慈善家竟是……

國學大師 — 胡适

胡适相信,“做人的成本是仁善,是不斷地去幫助别人”。他樂于解囊相助朋友、同鄉、學生和那些向他求救的人,可他從不以慈善家自居,他對攫取權力和積累錢财沒有絲毫興趣。胡适的夫人江冬秀曾埋怨他說:“你今天資助張三,明天資助李四,再這樣幫助下去,我們也要人家資助了。”胡适不以為然,他的信條是“因為我知道我借出去的錢,總是‘一本萬利’,永遠有利息在人間”,這就是他創定的“胡氏高紅利”模式。

中國最早的慈善家竟是……

我們的祖先早在兩千年前就已經有“達則兼濟天下”的覺悟,曆朝曆代也湧現了許多民間慈善家。他們以個人名義進行慈善義舉,或是大商人,或是地方官員,以自家的資财資助貧困和孤病之人,為窮困的人民提供了一定的生活幫助和感情慰藉。一批批為慈善事業奔走的恪盡職守者,已經将向善的力量融入中華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了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根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