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證券會釋出一則公告,要對保薦聯想上市的中金公司,以及相關的5名保薦人采取談話監管的措施。
搞笑的是,11月4日,聯想CEO楊元慶還曾高調表示,聯想遠超科創闆上市标準。
但楊元慶估計也沒想到,自己會被證監會打臉。
保薦聯想不盡責,中金被約談
12月29日,證券會釋出一則公告稱,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及王晟、孫雷、趙沛霖、幸科、謝晶欣,在保薦聯想集團申請在科創闆上市過程中,未勤勉盡責對發行人科創屬性認定履行充分核查程式,主要依賴發行人提供的說明性檔案得出結論性意見,相關程式及獲驗證據不足以支援披露内容,未能完整、準确評價發行人科創屬性。
上述行為違反了《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170号)第五條的規定。按照《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第六十五條的規定,我會決定對你們采取監管談話的監督管理措施。請于2021年12月23日10:00攜帶有效的身份證件到我會(位址:北京市西城區金融大街19号富凱大廈A座)接受監管談話。

據了解,聯想進行科創闆IPO時,中金公司就是其保薦人及主承銷商。此次被約談的王晟、孫雷、趙沛霖是中金公司的管理人員,幸科、謝晶欣系聯想的保薦代表人。
這次證監會的處罰,也徹底證明了聯想的科技屬性,确實不能滿足科創闆的上市條件。
證監會出手,楊元慶被打臉
關于對聯想科創屬性的質疑,早在10月8日,聯想集團科創闆IPO稽核終止時就有了。
當時就有業内人士認為,主動撤回是因為聯想集團夠不上“科創”屬性要求,其一是聯想集團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計營收比例小于規定的5%;其二是最近三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小于規定的20%。
據招股書披露,聯想集團18/19财年、19/20财年及20/21财年的研發投入分别為102.03億元、115.17億元、120.38億元。
雖然研發投入的絕對金額較高,但在收入的高基數下,聯想集團的研發投入占各期收入的比例分别為2.98%、3.27%、2.92%,研發費用率分别2.48%、2.63%、2.39%。
而據上交所統計,今年上半年,科創闆公司研發投入金額合計達到254.03億元;剔除采用第五套标準上市的公司後,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平均為14%。
還有網友戲稱,聯想的研發投入,甚至比不上快遞公司。
于是,在11月4日,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就親自回應了,外界關于“聯想達不到科創闆IPO标準”的傳聞,稱這“完全不存在”。
他指出,過去三年以來,聯想研發投入年均持續超過100億元,“這大大跨越了科創闆相關的研發門檻”。
如今來看,楊元慶算是被證監會徹徹底底打了臉。估計就算當初聯想不主動撤回IPO,最後也會被拒。
聯想的眼中沒有科研
聯想究竟有多不重視技術,從聯想創始人之一的倪光南院士口中,我們可以知道些許答案。
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聯想前總工程師的倪光南,曾在2018年的一場論壇上,分析了聯想對于技術人員的不重視。
倪光南當時表示,聯想的股改結果顯示,在聯想中是高管占據了大部分的股權,而奇怪的一點是,科研人員的股權全部歸0。這就意味着,絕大部分的收益都進了管理層的口袋,科研人員的收益甚微,表明了聯想對科研的不重視。
倪光南在演講中稱,對比中外頂尖的科技企業,早期喬布斯在蘋果公司的股權高達45%,但是喬布斯去世之前隻保留了0.58%;微軟的比爾蓋茨早期占據64%股權,近期隻占有1%;華為的任正非早期占有80%股權,近期隻占有1.4%。但根據2018年的聯想财報顯示,唯獨聯想的主人柳傳志目前依然控股16%,科研人員占股為0。
聯想的高管們拿着大量的股票和超高的年薪,科研人員們持股卻為0,這恰恰是證明了聯想的眼中根本沒有科研,也難怪楊元慶能說出,“不打算做作業系統和晶片”這種話了。
中金公司沒有原則
其實,在2014年以後,聯想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傳出各種負面新聞。
2004年柳傳志退位後,把聯想集團董事長這個位子交給了楊元慶,也等于把聯想集團交給了楊元慶。按貿工技路線來看,柳傳志上司聯想的20年(1984年到2004年),完成了由貿到工。那麼楊元慶上司的聯想應該完成由工到技,但現在來看,從2004年到現在15年過去了,聯想還是老樣子。
這樣的聯想,卻想擠進科創闆,這是為什麼?
一位業内人士表示,聯想想進科創闆,還不就是因為科創闆的市盈率高、估值高嘛,這是被利益沖昏了頭腦,對自身沒有清醒的認知。
啥是科創闆?
科創闆、科創闆,顧名思義就是為了提高資本市場對科創企業的支援力度而設立的。
在創設伊始,科創闆就被證監會強調為“資本市場改革的頭等大事”,“旨在補齊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企業的短闆”。
就聯想的科創屬性,顯然是德不配位。
這麼簡單的邏輯,作為專業保薦機構,中金公司難道會不懂嗎?
但中金公司,卻選擇了助纣為虐,想将這樣的企業,送進國家重點扶持的科創闆中,被證監會處罰,也是理所應當的。
END
作者丨簡小編
歡迎點選易簡财經視訊号,看最新視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