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曾經走過很長一段坎坷的路,曆經磨難,慘遭戰争的侵蝕,傷痕累累,發展到今天,恢複到如此強大的景象,實屬不易。面對外國的侵犯,我國英勇的革命烈士抛頭顱、灑熱血,一心隻為保家衛國,他們不卑不亢、勇猛殺敵,是馳騁沙場的大英雄。

後來解放戰争開始了,無數戰士在戰場上與敵人厮殺,将敵人打的落花流水。凱旋歸來的軍人們在戰争結束後回到基地,面對未來,有的人選擇繼續待在部隊,也有的人決定帶着家人“返老還鄉”。在河南的一個不起眼的老房子裡,居住着這樣一位貧苦的英雄,他為何對所有人隐瞞自己的身份呢?
一、戰場上的将士
這位英雄就是李文祥,他出生于河南省一個貧苦家庭。當時國家處于戰亂之中,他的故鄉遭到了嚴重破壞,一家人隻好背井離鄉,四處漂泊。一路上他看到那些處于苦難中的百姓深受流離失所的痛苦折磨,他很是心疼。更加渴望将來有一天自己能夠陷陣殺敵,報效祖國。抗日戰争勝利,本以為百姓能夠過上和平的生活,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戰争的硝煙并沒有消散。
一心為人民服務的李文祥積極加入的我黨的軍隊,他毅然選擇離開家鄉,參加嚴格的軍訓。為了能夠盡快成為一名參加實戰的戰士,他努力克服學習中困難,忍受艱苦惡劣的環境,憑借堅強的意念,終于成為一名合格的士兵。後來李文祥報名參加濟南戰役,站在戰場上的他奮力拼搏,憑借自己靈活的身手,把敵人打的落荒而逃,在這次作戰中立下戰功。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最殘酷的一場戰役,也是中國曆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之一。李文祥同戰友們一起拿着炸藥包,朝着敵人的心腹沖去。不僅摧毀了敵軍的防線,還炸壞了敵人多輛坦克,給對手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在這場戰役中,很多将士失去了生命,李文祥也身負重傷。想起曾經同甘共苦并肩作戰的戰友不幸離世,他的心仿佛被刀割一般,十分心痛。後來他一直跟随部隊參加了很多場戰争,也獲了很多榮譽。解放戰争結束後,他繼續為國效力,後來光榮複員,最後帶着自己的妻子建設家鄉。
二、發揮餘熱的英雄
李文祥回到河南後更是忙碌,作為村裡的大隊長,他深得百姓們的信任。面對眼前貧瘠的土地,他很是發愁。李文祥為了幫助村民共同改善生活,就請了很多專家研究家鄉的土壤,讨論如何能讓莊稼高産。經過研究,他們發現這裡的土地比較适合種水稻,于是李文祥就帶着村民一起挖渠引水。
土地有了水的滋潤,再加上科學的農耕技術,村裡糧食産量得到了很大提高,百姓們也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李文祥覺得這些水稻好吃美味,可以成為當地一大特色,甚至能夠做成品牌對外銷售。然而創業之路很是艱難,要想富先修路,他又帶着人們忙碌起來,每天早出晚歸。他始終沒有放棄,虛心請教銷售人員,最終得到很多人的關注,甚至慕名前來購買當地的水稻。。
三、簡樸的生活
雖然帶領村民發家緻富,而他自己卻過着貧苦的生活,他熱心幫助弱者,将自己的工資捐給那些深受苦難的人。後來老年得女,在女兒即将上高中時,妻子不幸患了眼疾,雙目失明,面對高額的醫藥費和女兒的學費,他就算砸鍋賣鐵,還是湊不齊錢。
懂事的女兒為了減輕家庭負擔,放棄讀書,選擇出去打工。李文祥回鄉之後,并沒有對别人說出自己曾經立下的戰功,他認為自己隻是一個普通人,無需炫耀,是以也拒絕了政府的救濟金。導緻有的人嘲笑他當兵回來,連女兒的學費都交不起。雖然遭到嘲笑,但是他仍然無怨無悔。
聽到這些話時李文祥并不在乎,但是一想到沒能給自己的女兒提供更好的生活,他心懷愧疚。偶然一次機會,李文祥平靜的生活被打破,他的這些英雄事迹終于被公布在大衆面前,讓那些曾經嘲笑過他的人很是慚愧。這樣一位不求回報、無私奉獻的老英雄,讓所有人肅然起敬。
結語
其實在我們身邊,可能會有很多像李文祥這樣經曆了殘酷的戰争後,卻選擇“隐居山林”的生活,繼續在人民群衆中默默地發光發熱。在他們心中祖國就是信仰,镌刻在他們的靈魂之中,永遠不會被磨滅。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身為中華兒女更要有骨氣,堅韌不拔,為國家繁榮昌盛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