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是說過和做過事情的記憶。——卡爾·貝克
武則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祖籍并州文水縣(現成山西文水縣東),生于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中國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認和衆人皆知的女皇帝。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親楊氏。十四歲入後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号“武媚”,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後(655年-683年),尊号為天後,與唐高宗李治并稱二聖。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後臨朝稱制,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後,成為中國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武周一朝結束,唐朝複辟,恢複以神都為東都。神龍元年農曆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氏在上陽宮病死,年八十二,後與高宗合葬乾陵,留無字碑。

武則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嫔妃,唐高宗李治的皇後,同時建立了武周王朝,是我國曆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武則天的特殊身世和成長經曆,導緻圍繞她的謎團很多,“武則天女兒之死”就是其中之一。唐朝武德七年(624年),武則天出生,他的父親是唐朝應國公、工部尚書、荊州都督武士彟,母親楊氏則出身于隋朝皇室。唐朝貞觀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李世民召14歲的武則天入宮,封為五品才人,賜号“武媚”。唐朝貞觀二十三(649年),唐太宗駕崩,皇太子李治即位,史稱唐高宗。武則天雖然依例進入長安感業寺為尼,但她之前就與唐高宗李治有舊,仍然藕斷絲連。
中國史書類似的情況太多了,不足為信,這件事情出自宋代編纂的《新唐書》和《資治通鑒》。換句話說,這個說法形成于北宋,此前的資料除了《唐會要》有過模糊的記載,并不見其他史料。當年武則天生下女兒時,正是她在後宮逐漸穩固的開端,王皇後和蕭淑妃都是唐朝的高門,而這也代表着關隴門閥在前朝的勢力,自李世民去世後,高宗李治一直都想把大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奈何關隴門閥世家的力量太大,李治久久不能如願。
武則天在生下安定思公主時,已經有了長子李弘,按理說安定思公主是不會亂入前朝後宮争鬥之中,可偏偏這時卻莫名暴斃。于是,王皇後便成了衆矢之的,因為王皇後無子,但這也不能說明什麼?是以,有人大膽猜測,安定思公主是王皇後所殺,因為嫉妒武則天的寵愛。但是,此時的王皇後後位已經搖搖欲墜,沒必要為一個不能成大事的公主而加速自己的滅亡。武則天是何等的聰明,她難道不知道王皇後沒有足夠的動力殺安定思公主?難道不知道在這種非常時期王皇後不可能犯這種緻命的錯誤?她自然也沒有理由殺害自己的女兒嫁禍王皇後。再加上她成為皇後的阻力是來自關隴貴族,和王皇後本人關系不大,她沒必要賠掉自己的親生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