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不過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馬克思和恩格斯
如今我們去故宮遊玩,會看到在三大殿前東側有一個中間帶窟窿的石墩子。一般人都會感到十分奇怪,為什麼偌大的皇宮會出現這麼一個石墩子,而且還是在三大殿這麼重要而又敏感的地方。其實這背後,有一段如今看起來很是匪夷所思的曆史。

其實這個石墩子并不單單是一塊石頭,石墩子中間常年會插一根木杆子,上面還會有一個敞口的盒子。在滿語裡,這根木杆被俗稱為巴蠟杆子,漢語的意思就是“祖宗之杆”。别說石墩子和杆子不能随便碰,就連太陽曬到杆子上投下的影子,都不能碰到,得繞着走。
為什麼會這樣呢?溥儀的七叔載濤在晚年撰寫的遺稿中說出了真相。他在遺稿中這樣記載:“祖宗杆子高約兩丈有餘,杆頂上是一個方形錫鬥。按照宮裡的規矩,每天都要放滿肉喂烏鴉。”
除了每天要在杆頂上放鮮肉喂烏鴉之外,這個木杆子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接受清朝皇帝的跪拜。據說清朝新皇帝登基之時,必須在“祖宗杆子”前祭祀。而且不單要祭祀還要搞得非常隆重,祭祀時,桌子上要擺上十幾道菜肴作為貢品,而且禮儀也是非常的多喝繁瑣隆重。
那麼這根神奇而又尊貴的木杆子,為什麼會被用來喂烏鴉呢?其實在載濤的遺稿中也可以找到解釋。據說當年清朝的先祖努爾哈赤打仗負傷,被敵人追趕,躲進了一個草垛。當敵人追到這裡的時候,發現草垛上有兩隻烏鴉,便以為這裡沒人,就去往别處追查了。
努爾哈赤也是以得救,是以從這開始烏鴉就成為了清朝的聖鳥。是以也就不難了解,祭祖的時候把喂烏鴉作為一道非常重要的儀式。這就是故宮中這根杆子的來源,是不是現在看起來還覺得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