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明奇葩皇帝:錯把敵軍當友軍,大戰目前忙選妃

南明奇葩皇帝:錯把敵軍當友軍,大戰目前忙選妃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朝文社》(原《我們愛曆史》)為頭條号簽約群媒體

字數:2249,閱讀時間:6分鐘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率大順軍攻陷北京城,崇祯皇帝帶着滿腔悲憤上吊自盡,大明政權落入至暗時刻。

戰亂之下,邸報發行中斷。崇祯殉國的消息隻能沿着運河線以最原始的方式傳播,直至當年四月十二日至十四日間,南京的朝臣們才驚聞天子噩耗。

國不可一日無君,六部官員經過商議,一起擁立福王朱由崧為帝,年号“弘光”。

此時北京城雖已失守,但南明小朝廷尚有不少優勢。經濟方面,江南素來是魚米之鄉,賦稅占全國的一半,南明政權根本不用為“錢”發愁;地理方面,南明政權偏居一隅,而明末的戰争大都發生在北方,南明政權所控制的東南地區相對安穩;軍事方面,據《三垣筆記》記載,武漢左良玉有八十萬人,鄭成功之父鄭芝龍在東南沿海的軍隊也有二十萬人,此外南京京城有六萬人,江北四鎮有十二萬人,南方八鎮還有十二萬大軍。

種種優勢下,南明政權本可與敵軍打響複國一戰,至不濟也能劃江而治。但誰也沒想到,朝臣們擁立的弘光帝太奇葩。敵軍打到城下了,弘光帝還在關心選妃,政權即将覆滅了,弘光帝擔心的也僅僅是他讓宮人們捉的蛤蟆究竟有沒有捉到。

南明奇葩皇帝:錯把敵軍當友軍,大戰目前忙選妃

一系列奇葩的騷操作,生生讓南明小朝廷在占盡天時地利的情況下,一開局就讓人打爆。那麼,間接推動了政權覆滅的弘光帝,到底幹了多少奇葩事?

01奇葩敗家子

曾有人說:“南明小朝廷并不小,可惜遇到了奇葩敗家子。”

弘光登基之時,手握天下賦稅之半,而南明的都城南京,又有長江天塹為倚仗。有道是守江必守淮,弘光帝隻需拿出一些賦稅來武裝幾支精銳部隊,在淮河與長江間布置幾道防線,任誰想攻克南京城都是難于登天。

可弘光似乎完美繼承了明朝統治者們的缺點。組織軍隊殺敵他不行,大興土木修宮殿卻很擅長。于是,南京城裡出現了奇葩的一幕,城外戰火紛飛,将士們百戰浴血,城内卻一片熱鬧場面,無數的民夫正在為弘光帝與太後修建興甯宮和慈禧殿。

有了華美的宮殿,弘光帝又想要效法曆代明朝統治者們三宮六院的幸福生活。為此,他一方面派宦官四處搜羅美女,充實後宮,另一方面則加緊搜刮民脂民膏,營造自己的安樂窩。

大小官吏們辦差之餘,紛紛打着弘光的旗号借機斂财,逼得民間百姓苦不堪言。許多百姓沒錢賄賂,又不願女兒給人糟蹋了,不得不沖到大街上到處找人拉郎配,一時間江南一帶“晝夜嫁娶,貧富、良賤、美醜、老少俱錯,合城若狂,行路擠塞”。

南明奇葩皇帝:錯把敵軍當友軍,大戰目前忙選妃

天天有喜事,處處是洞房。那時候隻要是個男的,走在大街上随時有“失身”的風險。許多手慢沒搶到夫婿的女孩,甯可自盡也不願入宮,緻使女性自殺率在短時間内直線上升。

女孩子的血淚夾雜着戰場上的金革聲,南京城裡張燈結彩,城外清軍的鐵騎已踏破揚州,守将史可法拒不投降,兵敗遇害,南京城破不過早晚之事。

消息傳來,六部官員慌成一團,你一言我一語商量起禦敵之策。說到激動之處,朝臣們忍不住互相指責 。有人埋怨軍方指揮不力,有人斥責各地駐軍坐視朝廷兵敗卻不救援,還有的朝臣幹脆動起手來當庭互毆,一時間打鬥聲、怒罵聲、勸架聲響成一片。

紛紛擾擾之中,弘光帝突然大喝一聲:“住手!”

滿堂俱靜。所有朝臣們一起看向弘光帝,滿心以為皇上定然有了退敵良策。

誰料弘光帝悠悠然說了句:“諸位愛卿不要動手,朕選妃的事進行的怎麼樣了?”

02蛤蟆天子

能在政權搖搖欲墜的時候還惦記着美色,弘光帝也算頭一份,難怪張岱曾評價他是:“漢獻之孱弱,劉禅之癡呆,楊廣之荒淫,合并而成一人”。

熱衷選妃的同時,弘光帝也沒忘了給自己制作“補藥”。他指令南京城裡的乞丐們集體去抓蛤蟆,以便用蛤蟆身上的蟾酥來配藥。由于乞丐們抓蛤蟆時常常打着燈籠,燈籠上寫着“奉旨捕蟾”,弘光帝由此成了民間百姓口中的“蛤蟆天子”。

南明奇葩皇帝:錯把敵軍當友軍,大戰目前忙選妃

當然,弘光帝的荒淫無道不僅展現在選妃上,還展現在不辨忠奸,重用馬士英、阮大铖等佞臣上。這些奸佞小人大權在握後,便大肆賣官鬻爵,誰出價高就讓誰做官,根本不管國家前途與人民的福祉。

據《鹿樵紀聞》記載,在馬士英等人的亂政下,弘光政權出現了“中書随地有,都督滿街走,紀監多如羊,職方賤如狗。”的怪現象,整個朝廷的人才選拔機制,就此完全崩塌

朝中弊病叢生,可弘光帝卻不聞不問,反而幻想着與清軍交朋友。在弘光帝看來,崇祯皇帝是李自成逼死的,清軍又是與李自成作對的,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照此推論,清軍理當是友軍。

于是,弘光政權華麗麗的推出了“借虜滅寇”的國策,也就是借清軍的力量,對付頭号敵人李自成。

如此奇葩的做法,讓清軍統帥多爾衮都看不下去了。崇祯十七年七月二十七日,多爾衮讓南明降将寫信給史可法,告訴他不要拿清軍當友軍,應該拿清軍當主子。

饒是如此,弘光帝依然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弘光元年除夕夜,弘光帝若有所思地望着天。身邊的太監看到了,忍不住小聲問弘光帝:“陛下,您似乎心中有事,是在思念老福王和先帝崇祯嗎?”

南明奇葩皇帝:錯把敵軍當友軍,大戰目前忙選妃

弘光一愣,答道:“朕沒想他們,朕是在想,宮裡的梨園子弟沒什麼出彩的人,還是得趕緊派人去海選新人啊。”

有這麼奇葩的君主在,南明政權哪有不滅亡的道理。用抗清義士夏完淳的話來說,就是“南都(南京)之政,幅員愈小則官愈大,郡縣愈少則官愈多,财富愈貧則官愈富,斯之謂三反。三反之政,烏乎不亡?”

最終,占盡了天時地利的弘光政權,在成立僅一年後便灰飛煙滅。弘光帝本人被清軍押往北京,翌年處死,留下一地殘局,無言的訴說着南明的興亡盛衰。

參考資料:《明季南略》、《南明史》、《三垣筆記》、《鹿樵紀聞》、劉澍《進擊的鐵騎:大清開國的曆史瞬間》

好書推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