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眯眯眼”一時之間成為了衆矢之的,我們憤怒的,是什麼?

“眯眯眼”一時之間成為了衆矢之的,陳漫、三隻松鼠、電影雄獅少年接連踩到了雷,而随着大家越來越認真地去看一些企業的廣告,發現眯眯眼的存在竟然有着不少,一時間更是群情激奮。

有人說眯眯眼本身并沒有錯,“丹鳳眼”也是中國傳統的審美之一,為什麼到了現在,眯眯眼仿佛成為了衆矢之的?這種質疑有沒有問題,顯然是沒有的。如果真的說眯眯眼就是代表着歧視,如果說眯眯眼就不能接廣告接代言,那麼林憶蓮、李榮浩這些明星,是不是商務方面就隻能一塌糊塗?是以眯眯眼等于歧視的邏輯,從本質上來說是不存在的。

“眯眯眼”一時之間成為了衆矢之的,我們憤怒的,是什麼?

那麼問題出在哪裡,為什麼大家會在目前的階段,對于眯眯眼如此地憤慨?因為許多人憤慨的并不是眯眯眼本身,而是一些西方企業“夾帶私貨”的行為,無論是BBC的濾鏡還是化妝化得讓人不适的眯眯眼,我們都能夠發現,有問題的不是我們的城市、不是我們一部分小眼睛的通報,而是刻意去醜化的有色眼鏡。

我們需要去警惕的,并不是眯眯眼本身,而是眯眯眼頻繁出現背後的問題。一方面,部分西方媒體、企業通過自身刻闆、傲慢的印象,在刻畫中國人的形象時願意去使用眯眯眼,同時配上那些令人不舒服的妝容與濾鏡,在這種情況下,所謂的“眯眯眼”無非是他們展現自身優越感的一種途徑,該不該抵制?當然該。另一方面,部分國内的企業或這個人,為了迎合西方的刻闆審美,主動地去醜化眯眯眼的形象,這種行為該不該抵制?當然也該抵制。

“眯眯眼”一時之間成為了衆矢之的,我們憤怒的,是什麼?

說到底,我們需要抵制、需要憤怒的并不是眯眯眼本身,因為在傳統審美的角度來說,隻要是健康的、正向的,它本身并沒有錯,眯眯眼難道一定要開眼角、割個雙眼皮才好看嗎?也未必吧。我們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少部分人和西方的資本、企業、媒體一樣,通過惡意醜化中國人的形象,通過貶低自身來迎合部分西方人刻闆而低俗的審美,所謂民族的自信,不是我的眯眯眼不能被人看到,而是有些人不能通過醜化自己人,去博得西方的老爺們一笑。

“眯眯眼”一時之間成為了衆矢之的,我們憤怒的,是什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