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唯一與主席單線聯系的王牌卧底,真名鮮為人知,化名卻很出名

如今的中國屹立在世界的巅峰,我們的生活也幸福美滿,回望幾十年前,那時的中國卻處在戰亂之中,為了民族的解放和國家的未來,無數英雄将士在前線與敵人厮殺,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們是可敬的。

唯一與主席單線聯系的王牌卧底,真名鮮為人知,化名卻很出名

1914年,郝克勇生于陝西西安的名門大家,他的父親郝鵬程早年畢業于武備軍官學校,與楊虎城義結金蘭,也算是西北軍的創始人之一。

出生于這樣的家庭環境,郝克勇自幼生活寝食無憂,但他沒有安于享樂,而是把精力用于學習上,15歲考入上海的建國中學,來到上海的郝克勇雖說經常跟随同學參加愛國運動,但真正引領他走上革命道路的是他的哥哥郝克俊。

唯一與主席單線聯系的王牌卧底,真名鮮為人知,化名卻很出名

郝克俊1926年就成為黨員,兩年後來到上海政法大學,很快成為該校黨組織的負責人,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後,郝克俊帶着弟弟郝克勇參加了抗日義勇軍,不久加入共青團,開始了革命生涯,抗戰爆發後,郝克勇建立了抗日救亡團體“夏藝學會”,1938年他成為了一名黨員。

在郝克勇入黨後不久,組織上考慮到郝克勇與楊虎城的特殊家庭關系,将他派往趙壽山上司的第38軍開展統戰以及上司教導隊的工作,進入第38軍後,郝克勇經常從我黨創辦的刊物上剪輯資料,在教導隊進行宣傳,後來還在教導隊建立了黨組織。

在郝克勇的努力下,第38軍的黨員數年之内從20餘人發展到600餘人,在黨組織的影響下,第38軍紀律嚴明,戰鬥力也很強,與八路軍的作風很像,當時晉、陝、豫一帶的百姓都稱38軍為“七路半”。

唯一與主席單線聯系的王牌卧底,真名鮮為人知,化名卻很出名

第38軍的變化也引起蔣介石的警覺,在他的部署下,第38軍被湯恩伯幾個軍團團包圍,為擺脫困境,趙壽山決定讓郝克勇去延安請示以後的工作方向。

唯一與主席單線聯系的王牌卧底,真名鮮為人知,化名卻很出名

傳回第38軍後,範明又舉辦了幾期訓練隊,發展了數百名黨員,還在1944年7月17日動員17師發動了洛甯起義,這是國軍正規軍首次正編制起義,對以後影響很大。

抗戰勝利後又策劃了橫山起義,時任陝北保安副總指揮的陸軍少将胡景铎,當時上司5000餘人起義,以當時的形勢來說,這個起義影響重大,削弱了國軍包圍陝甘甯邊區的軍事力量,也為中央提供了回旋的餘地。

而到了1951年,範明又被任命為進藏部隊司令員兼政委,很好地解決了西-藏和平解放的問題,還護送班禅萬裡迢迢來京,為國家統一和民族和睦相處作出巨大貢獻。1952年西-藏軍區成立後,範明擔任軍區副政委,55年被授予少将銜。

唯一與主席單線聯系的王牌卧底,真名鮮為人知,化名卻很出名

(範明率軍進藏途中)

有一次範明向主席作報告,申請恢複原名郝克勇,不過主席告訴他,“範明”這個名字現在在國内外都很有名,要是恢複原名對工作很不利,他就聽從主席的意見,此後一直用“範明”這個名字。

到了特殊年代,範明受到了一些委屈,但他卻沒有荒廢這一段時間,利用閑餘時間研究中醫,治療了不少疑難雜症,還将醫術運用于當地的畜牧業,而到了晚年範明又撰寫了曆史劇《司馬遷》等著作,是以說老将軍的一生很傳奇,他又被稱為“多才、多藝、多災、多難、多福、多壽”的“六多将軍。”

2010年2月23日,範明(郝克勇)将軍病逝于西安,享年96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