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普通人”正在影響國劇創作生态

“普通人”正在影響國劇創作生态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真正給時間賦予内容的是普通人,他們不但是現實世界裡真正的主角,而且也正将深刻、生動的影子投射在這些虛拟的故事裡,被尊重被記憶也被傳播。

文|錢德勒

每到歲末,慣例還是想盤點一下這一年的影視劇作品,除了是職業習慣的堅持,更深層的原因還是想暫時停下腳步,在整理中獲得可以在新年延續的思考和啟發。2021年,是我們戴口罩的第二個年頭,是流量全面祛魅、創作回歸初心的大年。在這一年裡,有兩部作品具備「燈塔效應」,《覺醒年代》和《山海情》,前者讓我們相信革命志士是獨立鮮活的人,人性一旦被超越小我私欲的革命理想所點燃,就能迸發出驚人的、改換人間的正氣力道;後者則承上啟下,人間正道是滄桑,在新時代裡繼續忘我奮鬥、無私貢獻的普通人就是「當代英雄」。作為平台,聚攏創作者的「芒果季風」劇場在2021年精準捕捉到時代回響,去尋找更多普通人的真實故事,在人性中捕捉英雄氣,講述英雄夢。

一個妻子用菜刀捅了丈夫十九刀,毋庸置疑的加害者,但是一個女性測謊師在她自首後,并沒有停止探索的腳步。職業敏感告訴她,這個妻子也是母親,決絕背後一定還有需要保護的弱者,果然,母親背後是一個被父親性侵的少女,「找到作案動機」是測謊師對受害者的承諾,再挖深一些,把罪惡挖出來。

絕美邊陲正上演着生死較量,狼一樣的亡命徒神出鬼沒,玩弄生命,雪地裡泛起刺眼的血色,一個小夥子被他們綁了,對着槍口正面硬剛,目光如炬:有種把我松開。他是森林警察,相信正義而無所畏懼。

北京八通線,地鐵早高峰,一個戴着黑色口罩的女孩一路小跑,硬擠進「沙丁魚罐頭」,泛起人潮的漣漪,很擠,但是女孩戴上耳機,長舒一口氣上車了,忍受分貝,忍受氣味,到站就沖刺,前方就是要打卡的公司,漫長的北漂一日在高速中運轉起來。

這些畫面都來自國劇,分别是《謊言真探》《獵狼者》以及《我在他鄉挺好的》,它們是劇情張力的一部分,是角色命運的一個螺絲,但卻能夠在年底成為相對獨立的「作品」傳遞着一種越來越強烈的資訊,分别是:悲憫、堅韌和夢想。

這三個詞共同組裝成打開新年大門的鑰匙,是每個普通人的智慧與勇氣鍛造而成的希望。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真正給時間賦予内容的是普通人,他們不但是現實世界裡真正的主角,而且也正将深刻、生動的影子投射在這些虛拟的故事裡,被尊重被記憶也被傳播。

一開始就決定平視普通人的創作,才能誕生被時間收藏的好劇。

“普通人”正在影響國劇創作生态

《謊言真探》

1

這三部劇都來自「芒果季風」劇場,這個「劇場」提出過一句口号:「颠覆長劇注水、颠覆懸浮表達、颠覆流量依賴、帶來全新氣象」,季風概念由此而來,帶來滋潤,帶來豐盈,也帶來久違的親切感。

對于做劇的業内人士來說,一部國劇從創作到誕生再到播出,往往繞不開的,都是諸如類型、人設、話題甚至流量等關鍵詞共同構成的評價體系。但是,「季風劇場」要做的恰恰是「破局」,把「普通人」作為一以貫之的價值選擇。普通人,不是人設,不是套路,不是話題,是一個個正在經曆一切、感受一切的人成為故事的主角,他們豐富,故事才豐富;他們勇敢,主角才勇敢。

《獵狼者》(「芒果季風」首部劇集,2021年5月播出)是國内首部以反盜獵為題材的懸疑短劇,講述的是北部邊境的森林警察與盜獵分子之間的生死較量。五年前,森林公安魏疆(秦昊飾)在一次任務中與盜獵者搏殺,結果因為他的莽撞導緻戰友被殺害,疏忽犯錯的魏疆摔下懸崖身負重傷,背負着活者的「恥感」,放棄公安身份去做普通護林人,慢慢變成牧民口中的「魏八兩」,借酒消愁,原本這輩子就這樣完了。

這部劇的好看分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講失意者的谷底逆襲。魏八兩在酒席上混吃混喝,朋友說有公安(秦川,尹昉飾)在森林丢失了也無動于衷,直到聽到獎金足夠一年酒錢才有了表情反應,難道他已經成了一個市儈的酒鬼,翻不起身的廢柴?但是第一集結尾,觀衆就看到一場節奏緊張明快的動作好戲,經驗老道的魏疆在密林裡給盜獵者布下了「修羅場」,又是捕獸夾,又是推圓木,還倒挂金鈎暗中偷襲,階段性勝利後有一個魏八兩挎槍回望的鏡頭,眼眸閃爍,醉氣蕩然無存。

如果隻停留在反轉,這個劇還是顯得俗套。真正有意義的是更深一層的表達,恰恰是「反英雄模式」的。對于魏疆來說,是秦川無畏的少年氣,讓他看到當年的自己如何意氣風發,更重要的是,他明白了逃避比死戰更能摧毀一個男人的尊嚴。魏疆的逆襲是符合現實邏輯的,當我們感歎中年廢柴,随波逐流時,潛台詞大概就是在講TA最終被命運撥弄而毫無還手之力。很多生活的強者從來都不會是大殺四方的開挂模式,傷過痛過恐懼過甚至退縮過,但最終堅持下去了,過程就是人生的答案。

“普通人”正在影響國劇創作生态

《獵狼者》

2

必須說說《我在他鄉挺好的》(「芒果季風」2021年7月播出)這部生活流風格的劇,開播三天,在豆瓣上就有萬人打出高分,8.4,彈幕中高頻出現四個字:人間真實。不少網友說,編劇是不是在偷窺自己的生活。它選擇了認真地平視觀衆,不躲閃也不誘惑,就是平等地交流,這個視角是彌足珍貴的。

《我在他鄉挺好的》中人物的很多細節,來源于創作者對生活細微的觀察。喬夕辰(周雨彤飾),市場部專員,即便在生理期嚼着止疼片也要在公司裡快跑兩步幹活,有一個細節很有生活質感,雖然妝容還算齊整,但指甲油卻是不均勻的,透露的信号是她很忙,顧不上塗抹齊整,更有可能是在無人留意時緊張地咬指甲。

很多職場劇中的女主角都堪稱網紅級别的精緻,無懈可擊,隻有這部劇制造了輕微的「失衡」,一個打算靠自己努力在北京打下一片天的女孩子,的确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好自己的顔值。人不自卷,就被人卷,喬的總監就是這麼拼,開會的時候羊水破了,流淌在腿上,被擔架擡進救護車還喊着下屬把方案寫好發過來,結果前腳生孩子,後腳還是留不住位置,被公司替換了,中年已婚女性在職場中的困境呼之欲出。

劇集開篇第一集叫《過生日》,四個北漂女孩展開了日常的一天,喬夕辰送走突然臨盆的leader,卻要被房東趕出門;紀南嘉(任素汐飾)一邊奔赴姐妹們的聚會,一邊還着急上火地處理突發的生意問題;許言(孫千 飾)發現男朋友花了自己的信用卡;而胡晶晶(金靖 飾)呢,本指望簽下大單去還債,晚上開開心心過生日,結果卻突然被公司辭退。

劇中四個女孩,都是「鏡子中的我們」,角色的大小與角色所承載的命運壓力并不成正比,劇集更喜歡在白描這些女孩冷暖自知、自重負重的生活圖景時,讓觀衆能夠得到治愈,絕大多數普通人就是這樣被生活無形地擠壓,卻依然有韌性有勇氣地活着,保持愛與誠的信念。

“普通人”正在影響國劇創作生态

《我在他鄉挺好的》

3

相當長時間,社交平台上關于國劇的聲音是割裂和對立的,一方面是對于流量和話題的盲目信賴,一個爆款産生之後就開始病毒式複制,人設立起來就不管劇情是否合理,完整的作品被切割成所謂的「高光」、「炸裂」、「好哭」時刻,觀衆看看就過去了,對于故事和角色的了解就止步于此,更談不上有什麼情感甚至價值觀上的共鳴。

另一方面觀衆對于「懂我」的好劇好故事是急需的,絕大多數人都有社交沖動的本能,希望被滿足被看見,可是,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和越來越顆粒化的組織結構,導緻尋求同伴獲得共鳴,不再那麼容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很多時候觀衆的情緒是需要在追劇的過程中找到配适的出口,在演員塑造的角色裡看到自己的身影,如果能有「蓦然回首」的效果就會更加欣喜。

在千禧年初期,我們的觀衆曾經幸運地與劇集裡的人物共同經曆、成長。舉一個例子,2000年在北京電視台開播的《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幾乎摘獲國内所有電視劇獎項,豆瓣8.6分。劇中人物日子過得是真窮,很多觀衆印象最深的怕就是張大民小屋裡那棵綠化部門不準砍掉的樹,是以呢要把屋頂和床都鋸個洞,晚上男人睡覺就得把腿兒劈開夾着睡,屋裡的樹兀自生長,不悲不喜,而屋裡的人日子還得過,張大民兩口子也培育了一棵「樹」,他們的兒子張樹。早熟的男孩問過大人:「媽,人活着有什麼意思?」妻子雲芳說:「有時候覺得沒意思,剛覺得有意思,又覺得特别有意思。」同樣的問爸爸,張大民回答就更樸素了,沒意思,也活着,就活着,好好活着。

“普通人”正在影響國劇創作生态

《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

何為普通人,不就是不管什麼姓名性别、什麼身份地位,活着的姿态千差萬别,本質卻驚人一緻:将痛苦懷柔,保持微笑。

2021年的「芒果季風」劇場并不是那種霸榜的大制作大題材,但是它就像是一個普通人的感覺:經曆了那麼多,依然可以因為相信點美好的東西,想着想着就微笑起來。三部「季風」國劇當然談不上完美,也能看出這些年國劇在市場裡演變發展的慣性,在劇情吸引力、人物塑造與表達的初衷之間還存在着妥協、摩擦,但我願意用裂變這個詞來表述這個過程,既要相信大多數創作者的探索價值,給予時間;也要相信觀衆和時代進行着共創。一個與人心貼近的劇場就是要随時保持敏感的洞察力,包容多元、真實記錄,當真實的普通人成為作品的主角,他們的經曆以故事的形式被提煉、被分享,也被傳播,這就意味着創作者、觀衆與時代處在一個生機勃勃綠色循環的生态裡,就像被季風所吹拂過,風雨天晴,無不自然。

“普通人”正在影響國劇創作生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