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沒有将領叛變,個個不怕犧牲,抗戰中的滇軍有多勇猛?

曆史是說過和做過事情的記憶。——卡爾·貝克

民國時期,軍閥割據。比如湘軍在湖南,桂軍在兩廣,川軍則主政四川。而地處西南邊境的雲南,則是滇軍的地盤。

在以往的戰争題材影視劇中,無論是民國軍閥間的混戰,還是後期的抗日戰争,我們時常能看到的,多是川軍、湘軍、以及桂軍,卻很少看到滇軍的身影。那麼當年的雲南王龍雲帶領的滇軍,其戰鬥力究竟怎麼樣呢?

沒有将領叛變,個個不怕犧牲,抗戰中的滇軍有多勇猛?

一、源自新軍。

滇軍起源于雲南新軍,即建于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的陸軍19鎮。辛亥革命後,唐繼堯利用先後任貴州都督、雲南都督的機會,逐漸控制和統一了全部滇軍。民國四年(1915年),滇軍又稱“雲南護國軍”。民國十六年(1927年)2月6日,滇系内部發生政變,雲南四個鎮守使倒唐,龍雲成為滇系軍閥首領。1949年12月9日,盧漢宣布起義,滇軍才正式消亡。

當時雲南地處偏遠,交通落後,經濟也不能和中原相提并論。是以在袁世凱當權時,在給養方面對于這支在邊關苦守的部隊,還是做了傾斜的。滇軍才有了餘錢,在山高地遠的邊遠之地建立講武堂,培養自己的軍事人才。

後來軍閥混戰,由于雲南人少,兵力補充不易,加上朱培德又帶了一批人去廣州,等到龍雲接手時,隻有一個60軍。為了抗日,不得不将地方保安團、後備隊等二線武裝,組編成一個93軍。

沒有将領叛變,個個不怕犧牲,抗戰中的滇軍有多勇猛?

二、出滇抗日。

抗戰爆發後,雖然身處抗日大後方,但雲南王龍雲積極響應救國号召,在1937年國防會議上表示,願将滇軍精銳拿出來支援抗日,會後他馬不停蹄,将少壯兵丁盡編入60軍。為其配備了德國的山炮和法國高射機槍,每個連三挺重機槍、六挺輕機槍、三門迫擊炮、四個擲彈筒,并且每名士兵配備一頂法式鋼盔,使之成為裝備精良,下轄三個師4萬多人的精銳之師。

由于軍費困窘,那時候的滇軍還沒有實作機械化,出滇抗戰隻能步行,前後足足走了40多天,才到達2000公裡外的華中戰場,每天行軍平均達50公裡的速度,可見滇軍抗日的誠意和決心。

滇軍們首先參加了南京保衛戰,此後被調往徐州會戰主戰場,當時國軍在李宗仁指揮下剛剛取得台兒莊戰役勝利,但日軍很快調集精銳部隊再次反撲進犯台兒莊。

而此時湯恩伯部與孫連仲部因在先前的戰役傷亡過大,根本難以抵擋日軍的瘋狂進攻,隻能節節後退,台兒莊眼看要落入敵手。民國政府急令60軍加快行軍,在日夜兼程到達徐州後,被安排接防于學忠部和湯恩伯部的陣地。

雖然滇軍法式武器裝備精良,但由于戰術思想落後,指揮古闆,士兵對新式武器應用熟練程度低。加上士兵們體質偏弱,多數有抽大煙的現象,這在川滇黔三支軍隊中普遍存在,是以依然不是日寇的對手。在缺乏空軍支援下,重火力方面也不及日軍,而且由于各友鄰部隊間協同作戰配合不佳,是以在禹王山阻擊戰中,滇軍幾乎是用血肉之軀抵擋了日軍的瘋狂進攻。

在這場防禦戰中,盡管表現英勇,但參戰的3.5萬滇軍卻傷亡慘重,犧牲人數多達13869人,受傷4545人,失蹤430人,同時陣亡旅長一人,團長5人,營連排長也傷亡過半。

但是滇軍同樣給日軍以重創,并負責為徐州戰場國軍主力的撤退打掩護,直到所有主力部隊撤離後,滇軍才最後一個撤出防禦。就連當時的日本報紙都評價道,遇上滇軍這樣不怕犧牲,甯死不退的國軍隊伍,實屬罕見。

沒有将領叛變,個個不怕犧牲,抗戰中的滇軍有多勇猛?

三、起義投誠。

抗戰結束後,滇軍被編入國民政府軍隊,曆經抗戰洗禮的8個師縮編為6個師,被配屬到不同的戰區。由于擔心威望頗高的龍雲,影響滇軍參加内戰,國民政府還逼其下野,由盧漢替代其成為新的雲南省長。

可即便如此,滇軍将士們依舊深明大義,1948年,第60軍軍長曾澤生率部起義,1949年盧漢宣布雲南全省起義,接受和平改編。就這樣,這支從清末組建,在抗戰中表現神勇的軍隊退出曆史舞台。

不難看出,在民國各路軍閥中,滇軍裝備精良,僅次于東北軍,甚至比中央軍還要略勝一籌。在戰鬥力上,滇軍英勇無畏,僅次于中央軍、桂軍,比川軍和晉綏軍都要強,更比張學良的東北軍強上一萬倍,整個抗日過程中,沒有一個将領叛變,也沒有成建制的部隊投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