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四大組織:東廠、西廠、内廠和錦衣衛,哪一個的權力更大?

在中國曆史上,明朝是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起來的大一統封建王朝。明朝共延續276年,第一任皇帝為草根出身的朱元璋。或許是見慣了封建政府的A錢腐敗,朱元璋在登帝後異常痛恨腐敗現象,并下令嚴格整治官場風氣。

在朱元璋的雷厲風行之下,明朝初期政治清明,國泰民安。明朝中期時,國力由盛轉衰;明朝晚期時,天災人禍和外敵進犯導緻明朝的國力日漸衰微,直至滅亡。

在明朝最輝煌的那些年,一些神秘又強大的地下組織是皇帝維護中央集團的有力武器。這些神秘的地下組織,類似于革命年代的特務機構。

明朝四大組織:東廠、西廠、内廠和錦衣衛,哪一個的權力更大?

聞名後世的明朝四大特務機構有東廠、西廠、内廠和錦衣衛。這四足鼎立的幾大特務機構負責着全國上下的監察工作,一旦發現A錢腐敗或者忤逆犯上的行動,他們就負責清理工作。那這四大機構誰更厲害一些呢?

錦衣衛

錦衣衛的設立初衷是為了軍事建設。明朝初年,錦衣衛的編制比較簡單,最小的機關是“衛”和“所”。随着國家建設的逐漸發展,朱元璋進一步改進了禁衛軍的建制。他設定了十二個親軍衛,錦衣衛就是十二親軍衛中最重要的一支隊伍。

明朝四大組織:東廠、西廠、内廠和錦衣衛,哪一個的權力更大?

錦衣衛的工作職責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跟随帝王四處巡視,負責管理朝中侍衛及展列儀仗的工作,另一部分則成為了皇帝的眼睛,負責緝捕巡察工作。

錦衣衛建制之初,皇帝的主要目的是讓他們管理儀仗,可後來在錦衣衛的執行中出現了濫殺功臣的情況。思慮過後,皇帝将錦衣衛的職能逐漸轉變,成為了皇帝的私人警察。

錦衣衛内部分工明确,各司其職。其中,南北鎮撫司是主要負責朝廷刑事案件的機構。北鎮撫司負責協查皇帝欽定的案子,有權自行審訊、逮捕和處決刑犯。北鎮撫司還有自己的監獄,在朝中頗受人忌憚。

明朝四大組織:東廠、西廠、内廠和錦衣衛,哪一個的權力更大?

錦衣衛對人才的招募要求嚴格,且允許世襲。通過翻閱曆史資料和觀看影視作品,我們不難發現很多錦衣衛都是世襲過來的,他們甚至爺孫幾輩都在為擔任錦衣衛,為皇家服務。

錦衣衛直屬皇帝管理,是以他們在朝中的地位很高。再加上皇帝賦予他們的特權,導緻錦衣衛一度成為掌握着群臣生殺大權的機構。明朝中後期,錦衣衛的行動越發肆無忌憚,他們以權謀私,濫殺無辜功臣,使得帝王與群臣陷入了對立面的尴尬境地。

明朝四大組織:東廠、西廠、内廠和錦衣衛,哪一個的權力更大?

東廠和西廠

皇帝大多生性多疑,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不讓外人有可乘之機,朱棣專門設計了一支居住在皇宮、由宦官統領的可随時調配的偵查機構——東廠。之是以被稱為東廠,主要是因為這一宦官機構位于東安門北側。

東廠在最開始的時候隻負責緝拿,并沒有獨立的審訊及關押犯人的權利。後不斷發展至明朝晚期,東廠也有了自己的監獄。東廠的稽查範圍非常廣泛,上至群臣及各大機構,下至平民百姓,我們都能看到東廠的稽查身影。

與錦衣衛相比,東廠建立的時間較晚一些,但因接近權利中心而更容易得到皇帝信任。後來,東廠與錦衣衛甚至發展成了上下級關系,錦衣衛的老大見了東廠的上司還是要客客氣氣行禮的。

明朝四大組織:東廠、西廠、内廠和錦衣衛,哪一個的權力更大?

西廠是一個存續時間比較短的稽查機構,在西廠存續期間,群臣百姓怨聲載道,苦不堪言。西廠的建立是為了幫助皇帝搜集消息,但可惜西廠首領A錢腐敗、以權謀私,導緻許多無辜官員深受其害。

西廠成立後短短五個月的時間,朝臣聯合上書罷免西廠首領汪直的職位,并申請撤銷西廠。明憲宗看着汪直的驚天罪過,立刻下令撤銷西廠。可沒過多久,生性多疑的皇帝又在奸臣的勸說下恢複了西廠。

西廠恢複後,汪直更加肆無忌憚,群臣百官有苦難言。汪直一度通過所謂的大案達到權勢的頂點。漸漸地,汪直迷失在了官場之中。他的嚣張氣焰最終也帶領着他和他的西廠走向曆史的寂靜嶺。

明朝四大組織:東廠、西廠、内廠和錦衣衛,哪一個的權力更大?

内廠與三大特務機構

内廠的名号不大,權勢倒一點不比東西廠少。明武宗登基後,宦官劉瑾成了手握重權的紅人。當年,劉瑾掌管着東西廠,但東西廠之間的鬥争和權力争奪卻使得兩個機構一直站在對立面的角度。為此,劉瑾暗地裡設定了内廠這一機構,專門負責觀察東西廠及錦衣衛的動向。

内廠并不是皇帝的機構,它由劉瑾設立并直接上司。在劉瑾掌握大權的那幾年,内廠的發展也是如日中天。直到後來劉瑾大權旁落,皇帝才撤銷了内廠。

明朝四大組織:東廠、西廠、内廠和錦衣衛,哪一個的權力更大?

梳理明朝的曆史後我們可以發現,當年竟有四大特務機構四足鼎立的局面。要說這幾個特務機構哪一個更厲害一點,那我們隻能說在不同的曆史時期,站在權力頂點的機構不一樣。

在幾大特務機構面前,不同的帝王有不同的選擇。他們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妄想監視全國上下以維護自己的統治。

皇帝的多疑和特務機構的四足鼎立,讓明朝的政府組織日漸混亂。四大特務機構的互相殘殺,也讓忠良殒命,奸佞升天。這種畸形的政治局勢,最終推動明朝走向了滅亡。

很多人都說,明朝并非因流寇入侵而亡,而是因廠衛相争而亡。

明朝四大組織:東廠、西廠、内廠和錦衣衛,哪一個的權力更大?

小結:

在明朝統治中國土地的這二百多年裡,四大特務機構在受人忌憚之餘又被世人所不齒。他們本是為了維護皇權而存在,可卻被有心之人當成以權謀私的工具,最終為明朝的滅亡打下了“堅實”基礎。

軍民心不齊,如何泰山移。政治機構的設定并非越多越好,對人心的掌控也非越嚴密越好。皇帝錯殺忠臣,輕信奸佞小人的格局一旦成為統治常态,那就離滅朝滅國不遠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