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釋出Apollo7.0版本,百度自動駕駛走向商業化深水區

八年前,阿裡京東的網上購物還沒有這麼發達,騰訊的微信還沒有普及,華為手機也不需要搶購。而以搜尋引擎起家的百度卻已開啟聞風而動的産業雷達,布局自動駕駛。

換而言之,百度是國内較早涉足自動駕駛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日前,李彥宏在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表示,百度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提供商。今年第三季度,百度全新更新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台“蘿蔔快跑”提供了11.5萬次服務。與此同時,李彥宏宣布了蘿蔔快跑的小目标——2025年将服務擴充到65個城市,到2030年擴充到100個城市。

即便抛開“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提供商”這一頭銜,百度這幾年在自動駕駛領域交出的答卷也是可圈可點。隻不過,在科技巨頭加速搶灘的大背景下,無論是百度還是其他玩家恐怕需要加快腳步才能走得更遠。

八年,打響商業化第一槍

11月25日,北京正式開放國内首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百度成為首批獲許開展商業化試點服務的企業之一。

其實早于今年5 月,百度Apollo就在北京首鋼園向公衆開放了無人駕駛服務。即便對收費服務進行了一定補貼,但是百度可以說是打響了國内Robotaxi 商業付費營運的第一槍。

甚至,李彥宏還給出了 Robotaxi 的盈利時間表——到2025年,Robotaxi的服務成本将比人工駕駛更低,屆時随着百度業務規模的擴張,相信将實作盈利。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自動駕駛玩家首次提出 Robotaxi 盈利計劃。

實際上,無論是在自動駕駛出行商業化領域第一個吃螃蟹,還是有底氣首先提出Robotaxi盈利計劃,這都來自于“台下十年功”。

北京智能車聯産業創新中心管理人員吳瓊在接受業内媒體采訪時表示,近幾年國内積極推動自動駕駛道路測試,進而實作經驗積累、技術疊代,為自動駕駛的商業化營運奠定了基礎。

釋出Apollo7.0版本,百度自動駕駛走向商業化深水區

圖檔來源:百度Apollo

根據百度釋出的第三季度财報,Apollo L4累計自動駕駛測試裡程超過1600萬公裡,同比增長189%,而在測試資質方面,百度Apollo已獲得411張自動駕駛測試牌照。

而更為重要的是,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積累,百度最早還要追溯到八年前。2013年,百度成立深度學習實驗室IDL,并于次年正式大規模投入,啟動無人車項目。

就當時的行業大背景而言,自動駕駛迎來一波熱潮,或許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時代給予百度加入新賽道的機會。一方面,包括通用汽車、福特和寶馬在内的傳統巨頭都在研發自動駕駛技術。另一方面,看到谷歌這樣的科技公司在自動駕駛領域取得一定成就,特斯拉、蘋果等紛紛跟進,以搶灘自動駕駛市場。

2015年,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成立。當年年底,百度無人駕駛車在國内首次上路——實作城市、環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況下的“全自動駕駛”,最高速度達到100公裡/小時。

當時間來到2016年,李彥宏對外宣布,百度要轉型成為一家AI公司,并表示未來要建構完整的AI開放生态。如大家後來所知,自動駕駛正是這個開放生态的重要戰略。這一年,對于百度自動駕駛而言,是一個重要拐點。

釋出Apollo7.0版本,百度自動駕駛走向商業化深水區

把目光拉回到2017年,百度通過内部郵件宣布,将自動駕駛事業部、智能汽車事業部、車聯網業務合并為智能駕駛事業群組(IDG)。在一個月之後的上海車展,時任百度集團總裁、COO 陸奇宣布Apollo 計劃——通過向汽車行業及智能駕駛領域的合作夥伴提供一個開放、完整、安全的軟體平台,幫助他們結合車輛和硬體系統,快速搭建一套屬于自己的完整的智能駕駛系統。

彼時,這不僅代表着獲得更多的資源支援,更代表着百度的自動駕駛由相對封閉走向開放,吸引同行共建生态。目前,百度Apollo自動駕駛開放平台已完成11個版本疊代,全球擁有135個國家超80000名開發者,合作夥伴超210個,開源代碼量總體70萬行,已成長為全球最活躍的自動駕駛開放平台。而在昨日(12月29日)的百度AI開發者大會自動駕駛分論壇上,百度正式釋出Apollo7.0版本。

再将時間撥回到2018年,在自動駕駛賽道吸金進入小高峰的時候,百度也圍繞末端物流、雷射雷達、車聯網、毫米波雷達等細分領域緊鑼密鼓投資。比如,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與蘇甯物流聯合釋出了合作計劃。雙方宣布,将聯合落地物流自動駕駛技術,在2020年實作末端配送的自動駕駛技術普及和無人配送車的規模化量産。

也是在這一年,Uber無人車在事故中緻死,成為全球真正第一起“自動駕駛汽車殺人案”。随後,國内市場也逐漸意識到自動駕駛的量産落地不及預期,行業發展進入平緩期。是以相較于之前的大刀闊斧,2019年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投資趨于冷靜。

全方位出擊,多場景布局

不過在今年官宣下場造車以後,在自動駕駛領域百度一方面全方位加強産業鍊布局,另一方面加速多場景落地程序。

就雷射雷達細分領域而言,今年8月,百度旗下智能造車公司集度汽車和國内雷射公司禾賽科技正式簽約,雙方将發揮各自技術與資源優勢,通過深度合作打造更安全、更高效的智能駕駛系統。

釋出Apollo7.0版本,百度自動駕駛走向商業化深水區

圖檔來源:Velodyne

而實際上早于2016年,雷射雷達高昂的成本使該行業的競争者望而卻步的時候,百度已經投資了雷射雷達領域的老牌玩家Velodyne,之後也在Apollo無人駕駛車上使用雷射雷達。2017年,百度Apollo就已經與禾賽共同釋出自動駕駛開發者套件,且後者于2018年獲得百度2.5億元融資。

就自動駕駛純視覺路徑來看,百度也可視為資深玩家。在CVPR2019會議期間,百度Apollo公開了國内唯一的自動駕駛純視覺城市道路閉環解決方案——百度Apollo Lite。彼時,Apollo Lite是國内唯一的城市自動駕駛純視覺城市道路閉環解決方案,能夠支援對10路攝像頭、200幀/秒資料量的并行處理,單視覺鍊路最高丢幀率能夠控制在5‰以下,實作全方位360°實時環境感覺,前向障礙物的穩定檢測視距達到240米。此外,2021年上海車展,Apollo首次亮相并重點展出更新無雷射雷達純視覺自動駕駛方案(AVP+ANP)。

今年10月,百度已經兩次投資上海幾何夥伴智能駕駛有限公司。幾何夥伴是專注于以4D毫米波成像雷達為主傳感,輔之以可見光和紅外成像多傳感器融合的自動駕駛軟硬體內建系統提供商。

過去幾年,全球很少有公司在4D毫米波成像雷達的研發上有突破性進展,是以相關技術并未得到普及。隻不過,當時間進入2021年,4D毫米波成像雷達突然成為業界關注的重點之一,尤其是在華為和上汽的“帶貨”作用下。自從官宣造車以來,百度先後兩次投資幾何夥伴,一定程度上展現其對4D毫米波成像雷達的重視。

在晶片領域,百度也一直在走自研路徑。在百度世界2021大會上,百度宣布昆侖2代AI晶片實作量産。李彥宏則表示,在自動駕駛等需要大算力的領域,昆侖晶片都會有用武之地。

當下全球汽車産業都面臨着“缺芯”困局,建構完整車規級生态鍊已成為國産晶片企業迫在眉睫的任務。孵化更多晶片供應商,保證未來智能汽車的晶片供應,這已經成為相關企業和機構的布局思路和投資機會。那麼,百度自然也要緊抓機遇。

釋出Apollo7.0版本,百度自動駕駛走向商業化深水區

除了在産業鍊上加強布局,今年以來,百度Apollo與多個生态夥伴聯合打造的“汽車機器人”,貫穿客運、貨運、生活服務等領域,全方位落地乘用車、公共汽車、幹線物流、倉儲配送、礦山港口作業等細分場景。

10月,百度 Apollo 與華能伊敏煤電公司聯合公布了在無人礦卡領域的階段性合作成果。這标志着,在8年自動駕駛技術研發成果的基礎上,百度 Apollo 再新增一個商業化落地場景。

同樣也是在今年,卡車造車新勢力DeepWay推出首款全正向設計研發的智能新能源重卡——星途1代,而DeepWay正是由百度與獅橋聯合打造的科技公司。

今年早些時候,在第八屆國際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年會上,北京市進階别自動駕駛示範區頒發了國内首批無人配送車車輛編碼,并首次給予了無人配送車相應路權,而百度Apollo生态合作夥伴新石器成為首批獲牌企業。随着這項政策的落實,也就意味着新石器在國内率先實作無人配送車的“持證上崗”。

8月,百度Apollo全新一代自動駕駛小巴阿波龍Ⅱ正式釋出。據了解,阿波龍Ⅱ內建了Apollo最新一代自研自動駕駛計算平台與傳感器系統,與Apollo Robotaxi實作能力互通,核心計算單元算力提升三倍達到372Tops,與Robotaxi算力持平。

搭上“車路協同”這班車,還有更遠的路

業界周知,實作自動駕駛存在兩種路線,即單車智能與車路協同。要知道,在自動駕駛起步階段,單車智能占據上風,最近兩年車路協同走上台前。

2019年9月,中國公路學會自動駕駛工作委員會、自動駕駛标準化工作委員會釋出了《智能網聯道路系統分級定義與解讀報告》,給自動駕駛的路線定調——“聰明的車”+“智慧的路”。

作為單車智能的早期玩家,百度在車路協同賽道的出擊也快人一步。換而言之,百度在技術路線面前并不站隊,繼續延續“我全都要”的作風。

在自動駕駛路線被定調後的三個月,百度Apollo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除對原有自動駕駛、車聯網等業務組進行更新外,新增智能交通業務組。彼時根據官方的介紹,智能交通業務組專注于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更新,為城市提供車路協同系統、區域智能信号優化系統等下一代智能交通解決方案。

釋出Apollo7.0版本,百度自動駕駛走向商業化深水區

百度"ACE交通引擎"總體架構;圖檔來源:百度

2020年4月,百度Apollo對外釋出“ACE交通引擎”,首次披露Apollo智能交通解決方案,系統解讀百度在車路協同方面的業務規劃。這意味着,百度的棋局正式來到“車路協同”。

具體而言,百度“ACE交通引擎”采用了“1+2+N”的系統架構,即“一大數字底座、兩大智能引擎、N大應用生态”。其中,一大數字底座指“車、路、雲、圖”等數字交通基礎設施,包括小度車載OS、飛槳、百度智能雲、百度地圖。兩大智能引擎分别是Apollo自動駕駛引擎和車路協同引擎。N大應用生态,包括智能信控、智能停車、交通治理、智能公交、智能貨運、智能車聯、智能出租、自主泊車和園區物種等。

截至目前,該智能交通引擎已經落地數十個城市,百度也是以成為國内少數幾個能同時發力車和城市交通的企業之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國内科技企業如春筍般生長,與百度路線相似的企業也緊追不舍甚至有超越的勢頭。譬如華為,無論是自動駕駛還是車路協同,亦或者是硬體、軟體和5G,其都擁有與其他任何玩家競争的資本。

誠然,自動駕駛領域的蛋糕足夠大,但是競争也足夠激烈。即使百度具備經驗優勢和技術實力,但是想要在BATH中脫穎而出,收獲更亮眼的成績單還需付出更大努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