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巴蜀鬼才”魏明倫:戲劇不是遺憾的藝術 希望後繼有人仰頭看戲

“巴蜀鬼才”魏明倫:戲劇不是遺憾的藝術 希望後繼有人仰頭看戲

無黨派人士,中國著名劇作家、辭賦家、雜文家,“巴蜀鬼才”魏明倫。 安源 攝

(四川統戰人說統戰事)“巴蜀鬼才”魏明倫:戲劇不是遺憾的藝術 希望後繼有人仰頭看戲

中新網成都12月30日電 (記者 賀劭清)“電影是遺憾的藝術,一旦上映後便再難更改,但戲劇不是遺憾的藝術。”在無黨派人士,中國著名劇作家、辭賦家、雜文家,“巴蜀鬼才”魏明倫看來,有别于小說、散文、電影、電視劇的創作,台下觀衆的交流是戲劇創作的重要部分。在一場場演出中,根據台下觀衆回報不斷改進,經過千錘百煉,最終才會形成一台高品質的戲劇。

三絕文碑戲,一生狐鬼妖。7歲學藝,9歲登台,14歲發表習作,台上扮演生淨末醜,台下自修詩詞歌賦……從藝70餘年以來,魏明倫創作的多部劇作蜚聲海内外,《變臉(節選)》載進人教版國文教科書,《潘金蓮》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海外出版……他也在2021年獲得了“中國文聯終身成就戲劇家”榮譽稱号。

在魏明倫看來,他最滿意的作品是《夕照祁山》。“敢把諸葛亮‘請下神壇’,這是我所有劇作中最成熟、最完整、文學品味最高的一部。”

“巴蜀鬼才”魏明倫:戲劇不是遺憾的藝術 希望後繼有人仰頭看戲

魏明倫在四川成都家中書房查閱資料。 安源 攝

“一台戲劇不僅要引人入勝,還要做到動人心弦、發人深省,三者結合,才是好戲。”魏明倫解釋,引人入勝是戲劇的基礎,如果無法讓觀衆入戲,也無法稱之為戲劇;動人心弦是要求戲劇不僅要好看,還要讓觀衆動情;發人深省則要求觀衆通過這台戲劇,對曆史、現實、将來産生思考。

魏明倫用“四個不休”來形容自己的創作追求。“語不驚人死不休”“戲不抓人死不休”“情不動人死不休”“理不服人死不休”,魏明倫表示,這個理是劇情的情理,更是延伸到生活的哲理。

作為當代戲曲界最富探索精神的劇作家之一,年過八旬的魏明倫如今仍在為推廣戲劇而努力。魏明倫戲劇館即将于2022年在四川自貢開館,這是繼成都魏明倫文學館、内江魏明倫碑文館後的第三個館,共分為六個區15個展廳,每個廳以魏明倫精品戲劇命名。館藏魏明倫各類照片、書法作品、珍貴手稿等千餘件,并采用聲音記憶和全息投影等高科技手段展陳魏明倫的川劇藝術成果和自貢川劇團藝術成就。

“巴蜀鬼才”魏明倫:戲劇不是遺憾的藝術 希望後繼有人仰頭看戲

“巴蜀鬼才”魏明倫探館魏明倫戲劇館。 受訪者供圖

魏明倫感慨,自己的童年時期,是戲劇的黃金時代。而從電腦時代到手機時代,時代變了,人類的娛樂方式也已發生改變。無論今天的人們如何振興戲劇,都不得不承認,戲劇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

“我曾寫文探讨過當代戲劇的位置何在,雖然戲劇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但這并不代表戲劇不存在,戲劇成為了百花園中的一個花圃。”魏明倫說,現在雖然不是戲劇的黃金時代,但危機恰好是出人才的時候,現在許多戲劇劇本遠超以往,不少知名戲劇演員的水準也超過了他們的老師。

“在發展戲劇方面,我們曾提出過‘出人出戲出精品’,其實這都不準,最關鍵的是出觀衆,不能台上振興,台下冷清。”魏明倫介紹,魏明倫戲劇館計劃在2022年元宵佳節開館,館中有一個9歲孩童仰頭看戲的小雕塑,而出生戲劇世家的自己正是9歲登台,從小泡在戲裡。“我想,這個雕塑意味着傳承,希望後繼有人仰頭看戲。”(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