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代的步人甲步兵是什麼?它的存在曾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宋的國運

現代的熱兵器時代,為了防止士兵受傷,一般情況下使用的都是防彈衣。古代技術有限,防彈衣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們為了防止傷亡慘重,對于士兵的防護還是會比較重視的,在這種需求之下,铠甲就被發明出來了。不過铠甲的防護作用雖然強大,但是因為都是鐵片制成的,是以重量也是十分吓人的。

而說到铠甲重量,就不得不提宋代了——在曆朝曆代的防護甲之中,宋朝的防護甲與其他朝代相對比,可以說是最重的,若換算成現在的計量機關,一般重量可以達到69.6斤。而由于在宋代這是步兵才會專門穿這種重量極大的铠甲,是以這類铠甲又稱之為步人甲。

宋代的步人甲步兵是什麼?它的存在曾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宋的國運

步人甲士兵的誕生

對于有宋一代來說,沒有燕雲十六州,不單單隻是失去了一個自然屏障,更是失去了北方之前存在的一批天然馬場,這就導緻宋代壓根沒有足夠原料支撐用來生産馬匹以組建騎兵。而宋内部,不管是北宋還是南宋,由于商品經濟的發展,城市規模逐漸擴大,土地都是供不應求(多用來種植糧食作為與經濟作物),發展草場來畜養馬匹顯然是不現實的,而且成本也是無法估量的,是以規模化發展騎兵這條道路算是被堵死了。

但我們應該清楚,在當時的背景下沒有騎兵是相當難的,因為在宋代時候,正是北方遊牧民族——遼、金,發展到鼎盛時期的時期,其騎兵部隊可是一直讓宋軍頭疼不已。

宋代的步人甲步兵是什麼?它的存在曾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宋的國運

宋想要用騎兵去對抗騎兵顯然是不可能實作的了,但總要想辦法去對抗騎兵,而宋要想努力隻能往自己步兵方面來提升,于是步人甲這種新一代步兵铠甲就誕生了。其實步人甲最早是在唐朝時期出現過,宋朝時期算是對唐朝的步人甲一種加以改進吧。

步人甲士兵的特征

穿戴步人甲的步兵,他們全身上下都覆寫一層由鐵片制成的重型铠甲,這種铠甲是由上千甲片拼接或縫制而成,如果要劃分大類的話應該是屬劄甲一種。在上文就講到過,步人甲相當的重,而重其實也是其最為本質的特征——前頭的69.6斤,其實還隻是常态配置,如果遇到更為精銳的部隊,尤其是騎兵部隊,還會繼續再增加甲片數量。

而步人甲核心的制作材料就是鐵片,由于鐵的封閉性強,是以很多人都覺得這樣的铠甲肯定會相當的密不透風。其實不然,我們前頭說到因為它是拼接而成的,是以它的透氣性能還是比較好的。

宋代的步人甲步兵是什麼?它的存在曾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宋的國運

這或許也是當時宋,尤其是南宋,在當時所處環境下所進行的調整——當時主要戰場是在中原地區,由于受溫帶季風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影響,這裡的氣溫在夏天普遍比較高,而在氣候炎熱的情況下,如果透氣性不佳可能就會導緻士兵中暑,給作戰情況帶來極大的不利,是以在設計的時候,應該是把氣候條件考慮進去了。

除此之外,由于步兵分類差異的緣故,也導緻步人甲也不是完全相同的,而這種不相同主要展現在重量上——大緻是越近戰的步兵,铠甲越厚。我來舉個例子,由于弓箭手是遠距離輸出,而長槍兵是近距離火拼,是以弓箭手的铠甲是相對來說輕不少的。

宋代的步人甲步兵是什麼?它的存在曾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宋的國運

步人甲士兵的優勢

因為特征以重為主,是以它的優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防禦力非常的強悍。即使身在遠處也不害怕騎兵的遠距離騎射,因為弓箭射不可能完全射穿他們的铠甲,是以不會對他們造成什麼緻命傷害。

而就算是近距離的攻擊對他們來說也很難奏效,因為他們身上幾乎所有的緻命部位都被嚴密的保護了起來。而實際情況也确實如此,在使用了步人甲之後,宋軍的傷亡率大大減少。

而已經能夠較好的保護自己,如果對兵種進行優化選擇性比對一些合适的武器,再加上将領臨場變陣能夠得當的話,則能夠對敵人造成相當充分的殺傷力。因為軍隊傷亡的減少,加上防禦力強,勢必會增強士兵的自信心與鬥志,在個個不怕死士兵的沖擊之下,這場仗能赢的機率就大大提升了。

宋代的步人甲步兵是什麼?它的存在曾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宋的國運

對于步人甲步兵利用的最好的就是南宋名将嶽飛了,因為他對戰役局勢的掌控力是相當的強。不管是對武器配置,還是軍陣,他都利用的相當巧妙。當時面對金軍的大舉進攻,他因地制宜,根據當時的對手進行針對,借助步人甲步兵強大的硬剛能力,組織密集軍陣對金軍進行沖擊,将金軍潰敗。

步人甲的劣勢

但沒有什麼是十全十美的,有優必有劣,步人甲也一樣。雖然步兵的負重能力比較強,但若在漫長的行軍過程中一直背負如此重的铠甲,加上一些其他必備的物品,步兵的體力必定會超過人體負荷極限,變成個大問題。而沒體力自然就沒戰鬥力,這就導緻一個大殺器反而成了累贅,是以穿戴步人甲的步兵不适合長途奔波作戰,多用其進行短途戰鬥,或者是防禦戰效果最佳。

宋代的步人甲步兵是什麼?它的存在曾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宋的國運

其實這也是有宋一代,為何有時候往往能夠取得勝利,但卻無法乘勝追擊,深入擴大勝利果實的一個現實原因,畢竟穿太重了,若追擊的話,必定會消耗太大,不僅追不上,還有可能導緻自身在追擊時逐漸變成劣勢的一方,得不償失。

而步人甲本身存在一個很現實的原因,也容易令人望之卻步——那就是制作成本太高了,其實這也是無可厚非,畢竟如此多的甲片需要的原料自然會更多一些,而這個久而久之也成為了步人甲發展的一個弊端。

有宋一代,皇帝靠着兵變起家,尤其害怕将領,杯酒釋兵權終究是治标不治本,是以成立了一個重文輕武的不成為規定,這個規定在後來的南宋依舊是根深蒂固。而輕武的話,要想在軍隊建設上投入太多的成本顯然是不現實的,是以步人甲其實也并不算很普及。

宋代的步人甲步兵是什麼?它的存在曾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宋的國運

除此之外,其實重量還會影響步人甲步兵的機動性,而機動性不足則是很容易被抓住成為克制步人甲步兵的一個突破口。現實也的确如此,在遭遇多次吃了虧後,遊牧民族就慢慢針對性質的找到了破解的辦法,比如後來面對蒙古之時,更加富有經驗的蒙古遊牧騎兵靈活的運用其機動性,采用迂回的方式繞過重型步人甲的軍隊,長驅直入後方陣營,或者攻擊側翼,總之盡量不與其正面交鋒,果然這種戰力極強的步人甲就徹底失去了作用。

總結

看到宋代的步人甲步兵,其實很容易讓我們聯想起曾所向披靡的馬其頓方陣,因為兩者無論是優勢還是劣勢确實都十分的相像,實際也确實如此。不過它們之間還是有個很大的不同,馬其頓方陣當時是用來正面進攻的,而宋主要是用來防守。

宋這也算靈活運用,巧妙避開其劣勢吧。畢竟重量的緣故擺在這——造成其主動進攻能力太弱,但防禦力還是極強的,這也是南宋對外戰争屢屢吃癟,但在衛國戰争之時,卻能多次抵禦強悍的蒙古鐵騎的原因之一。不過這終究還是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在面對蒙古調整後的戰術,南宋終究是刻闆了,沒有與時俱進,被蒙古鐵騎加以針對後,還是沒有擺脫亡國的噩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