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史:開疆拓土!裴矩出使西域
前言
塵土掩藏着一段曆史,在上面生活的人于數千年之前,是參加科考的百姓、是參加宴會的臣子,是兩國貿易的往來使者;如今生活的是平地而起的高樓大廈、是來往頻繁的車水馬龍,還是一種繁華的景象。
起因
楊廣繼位:隋朝強大,其他國家紛紛前來交好,想要和隋朝合作。

▲2013《隋唐演義》——富大龍飾
結果
隋朝占領吐谷渾:608年,裴矩遊說鐵勒進攻吐谷渾,使得隋朝的領土有所增加。
▲裴矩(548-627年)
始末
1.西域的往來
隋炀帝登基,隋朝逐漸強大,周邊小國都想要依附隋朝,避免被其他國家吞噬,其中就有多年來一直困擾中國的西域。
西域可是讓中國頭疼的存在,曾經匈奴掌控西域,并會借機攻打中原,而和西域之間的來往還要屬漢朝最為出名。
漢朝對于西域不僅僅是攻打,也有商業往來,著名的絲綢之路就是在當時開啟的,但是漢朝并沒有徹底把西域規劃到漢朝的領土之内,羌族、匈奴、西域等各個國家而反叛就很讓人頭疼。
再加上漢朝内部也是分分合合,是以西域的掌管很容易被匈奴控制,往後的歲月裡,中國經曆過戰亂,經曆過三足鼎立,是以一時之間也很難拿下西域。
如今隋朝建立,并且逐漸強大,于是西域等各個國家開始決定前往張掖,請求能夠和隋朝進行商業的來往。
促進兩個地方的文明發展,也能促進經濟發展,是以隋炀帝決定派遣裴矩前往西域,對西域的商人進行管理。
▲漢朝時的西域
2.隋炀帝的野心
其實隋炀帝并不僅僅是為了能夠促進經濟、文化的繁榮,更多的是為了他平定西域的野心,隋炀帝垂涎西域這塊領土很久了,于是決定趁着這個機會,能夠探聽西域各個國家的虛實,如果打起來能有幾分勝算。
而裴矩并不是随便選出來的,而是經過隋炀帝深思熟慮想出來的人選。在隋文帝時期,為了統一南北地區,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盡快和隋朝融合,就派裴矩前往嶺南地區,并對嶺南地區的二十餘州進行安撫。
是以選擇裴矩對這種社交比較熟悉,而且嶺南地區多是少數民族,西域也是少數民族,對于處理少數民族之間的問題,裴矩也算是有一定的能力。
而且裴矩并不是在嶺南這個地方有功勞,少數民族并不是隻有南方嶺南地區有的,在北方也有,而且少數民族的數量也不少。
在中國曆史上,西域是中原的困擾問題,突厥也是中原的困擾問題之一,面對少數民族入侵中原,也是裴矩發揮能力,挑撥突厥内部的關系,成功的引起内亂,也減少了突厥和中原之間的沖突。
是以這一次西域主動要求和中原進行貿易往來,隋炀帝趁機派遣裴矩,而裴矩自然也明白隋炀帝的想法,帶着自己的雄心壯志、帶着隋炀帝的願望,踏上西域的路途。
裴矩出使西域
3.隋朝威名遠揚
裴矩帶着皇帝的使命來到西域以後,仔細檢視地形,覺得随軍來到西域畢竟是長途而來,不太适合貿然發動戰争,畢竟随軍到的時候,可能都沒有體力,也不熟悉。
是以應該和對付突厥一樣,引發他們之間的内亂,随後隋軍坐收漁翁之利。不過裴矩還不忘記處理來往西域商人的使命,他按照西域的地形,中原的商業,親手制定了一個商貿規劃。
這樣能夠達到雙方共赢,不僅是中原得到好處,西域商人也能夠得到好處。為此裴矩在西域深受好評,在和西域人搞好關系的時候,也從他們口中探聽了西域各個國家的風俗習慣、地理位置、軍事能力和政治。
▲《西域圖記》内容
并且裴矩專門整理出了《西域圖記》,并且為了加強閱讀,還摻雜了繪畫,能夠更清晰地表達西域的地理位置和風土人情。
正是通過這圖畫,隋炀帝等大臣都對西域十分了解。随後裴矩發揮自己的社交能力,開始遊說各國攻打吐谷渾,一時之間看着衆多國家攻打吐谷渾,吐谷渾的首領有點抵抗不住,隻能向隋朝求助。
這正好讓隋炀帝逞心如意,于是派兵出征,平定吐谷渾之亂,還順便占領了吐谷渾的兩個城池。
在平定這場戰亂以後,隋炀帝決定親自尋訪西域,礙于隋朝的威嚴,西域的27國國主紛紛焚香迎接,而且舞樂不停,百姓們見到這種情況,也紛紛前來觀看,場面蔚為壯觀。
▲吐谷渾 (中國曆史政權)
小結
隋朝和西域的來往加速了隋炀帝想要開拓疆土的野心,導緻後來的戰争爆發。
【參考資料】
1.《隋書》
2.《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