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偉人最疼愛的女兒李讷,40多歲時回到故鄉韶山,在參觀時痛哭

故鄉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有着很深的感情寄托。

無論是平凡的老百姓還是名垂青史的名人,故鄉都是他們生命中比較特殊的存在。偉人的一生都在緻力于為人民解放事業,自從離開家鄉之後就很少回到這片兒時的故土。

雖然偉人在晚年的時候,沒能重遊他兒時成長的地方,但是他最疼愛的女兒代替他完成了這個心願。

這個女兒就是他與江青的獨女李讷。

李讷在她四十四歲的時候,跟着從業人員一同回到了她父親生長的家鄉韶山。

偉人最疼愛的女兒李讷,40多歲時回到故鄉韶山,在參觀時痛哭

此時的韶山已經成為了紅色旅遊的聖地,許多人來到這裡緬懷新中國的偉人偉人。

李讷此次來到韶山也是她生平第一次,但是當她來到曬谷坪時卻忍不住下跪痛哭,這究竟是為何?

一、 最疼愛的女兒

李讷出生在抗日戰争時期的延安,因為在那個動亂的年代,主席曾經用李德勝的名字來隐藏自己的身份。

是以身邊的兩個女兒都以“李”這個姓來命名。

偉人最疼愛的女兒李讷,40多歲時回到故鄉韶山,在參觀時痛哭

李讷是江青與偉人唯一的女兒,是主席将近五十歲才生下的寶貝女兒。

也是陪伴在主席身邊最長的孩子,主席對她也是十分的疼愛。李讷從小比較文靜,屬于内向的性格。

主席為了能夠鍛煉女兒的交際能力,在她小的時候隻要一有時間就帶這個心愛的女兒外出散步,教她文化知識,給她講一些有趣的故事。

兒時的李讷與主席十分的親近,父女倆的生活更是十分的其樂融融。

偉人最疼愛的女兒李讷,40多歲時回到故鄉韶山,在參觀時痛哭

李讷進入學校學習後,主席告誡自己的女兒不要搞特殊化,在學校要與同學處好關系。

不能因為自己的爸爸的身份,而傲慢地對待身邊的小朋友。

當然為了不引起麻煩,主席也再三囑咐女兒不要告訴任何人自己的名字和身份。

李讷十分聽從父親的話,在學校表現得十分的低調。

就李讷度過了自己的兒時時光。

轉眼間李讷到了上大學的年紀,主席針對于李讷的特點為她制定了一系列的學習計劃,并将她的詩集送給女兒。希望女兒能夠在文學方面有所發展。

偉人最疼愛的女兒李讷,40多歲時回到故鄉韶山,在參觀時痛哭

主席之前的子女大多出生在戰争時期,那時的主席忙于革命事業,根本沒時間陪伴孩子,等到新中國成立後也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着。

隻有這個小女兒陪伴在他的身邊,讓主席體會到了做父親的感覺,可以說李讷是最受主席疼愛的孩子。

二、 故鄉的情懷

李讷與主席的感情也是十分深厚的,是以當她來到了主席的故居的時候,對父親的思念之情難以控制。

當她走到了兒時父親在故事中提起的家鄉的曬谷坪時,内心的情緒再也無法控制,跪在曬谷坪前痛哭不已。

偉人最疼愛的女兒李讷,40多歲時回到故鄉韶山,在參觀時痛哭

主席的故鄉在湖南省湘潭市的韶山村,這是一個十分有曆史的小山村。但是李讷并沒有出生在這裡,年輕的時候也沒有來過父親的故居。

隻是在與父親的交談中得知這個溫馨的小山村,并且深深地感受到了父親對這個村莊的特殊情懷。

已經年近半百的李讷在經曆了人生百态後,來到父親生長的地方,心中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她看着周圍陌生但很親切的建築物,想起了父親就是在這裡組織村民開展農務運動,父親年輕的身影仿佛就出現在眼前。

偉人最疼愛的女兒李讷,40多歲時回到故鄉韶山,在參觀時痛哭

父親那偉岸的身姿,坐在淳樸的農村百姓的中間。為他們講述農務運動的好處,同他們交流生産中的經驗。

此時的父親是如此的年輕,是如此的幹練。但她生活中接觸到的父親,已經是一名飽經滄桑的慈祥老人,父親為革命事業奉獻了太多太多。

後來因為革命事業的發展,主席被迫離開了家鄉,離開了兒時玩耍的麥田地,離開了與老鄉盤坐交流的曬谷坪。

這一離别就再也沒有機會回到他的家鄉,這一别他也從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變成了步履蹒跚的老人。

偉人最疼愛的女兒李讷,40多歲時回到故鄉韶山,在參觀時痛哭

李讷一邊細心地看着身邊的建築,一邊聽着随行人員講述父親在這裡的故事。

仿佛她也回到了那個淳樸的年代,革命的火種在田間地頭散開,人民革命熱情鋪天蓋地的襲來。

正是有了普通百姓的支援,才有了父親為革命前進付出的動力。

難怪父親會對這片土地如此的挂念,難怪這裡會留住父親的青春。李讷此行十分的低調,并沒有人知道她真實的身份。

但身邊的人從她的言行中能感受到有一位偉大的老人對這片土地濃濃的情義。

偉人最疼愛的女兒李讷,40多歲時回到故鄉韶山,在參觀時痛哭

三、 父親的味道

李讷在父親的故居轉了又轉,她了解到此時的建築已經是被重新修整過的

。因為在那個戰亂的年代,國民黨軍隊知道了在這裡誕生了新的革命火種。為了能夠從精神上擊垮這團火焰,他們将這裡進行了破壞。

可是他們雖然破壞了固定的建築物,卻沒能夠破壞人民活躍的革命火焰。

主席輾轉到新的革命根據地,繼續着他堅持的無産階級革命。

正是主席堅忍不拔永不放棄的性格,才使得革命的火焰越來越旺,最終取得了徹底的勝利。

偉人最疼愛的女兒李讷,40多歲時回到故鄉韶山,在參觀時痛哭

人們為了紀念這個偉大的領袖,重新修整了他的故居。

并且時長帶着自己的子女到這裡參觀,以此來對後代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主席的故居已經不單純的是一個建築物,更是無産階級革命的發源地。

後來還有許多革命偉人也到這裡進行參觀,特别是鄧小平同志還未主席的故居進行了提名。

在外人看來這裡是一個革命的紀念館,可是在李讷眼裡看來,這裡是父親成長的地方,是父親的故鄉也是她的家鄉,是她與父親感情寄托的祠堂。

偉人最疼愛的女兒李讷,40多歲時回到故鄉韶山,在參觀時痛哭

四、 總結

偉人為新中國的建設可以說是嘔心瀝血,他的人生基本上都貢獻在了無産階級革命的事業上了。

主席的故居是一個十分值得去遊覽的地方,這裡有主席年輕時革命的身影,更有着無産階級奮鬥前進的方向。

李讷作為主席最疼愛的女兒,重遊主席故居時那份真摯的感情流露讓人十分動容。因為隻有她知道自己的父親是一個多麼慈祥的老人,自己的父親對這個故鄉是多麼的思念。

她能夠代表父親回到故居,也算是完成了父親的小小心願。

偉人最疼愛的女兒李讷,40多歲時回到故鄉韶山,在參觀時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