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海民營院團交出的2021年成績單,讓澳門演藝協會都羨慕了

新民晚報訊(記者 朱淵)2021年,在疫情形勢多變、演藝市場尚未完全起穩之時,上海民營院團卻一馬當先,以旺盛的熱情投入創作。據上海市演出行業協會不完全統計,近90家民營院團全年共創作演出了近150部劇目以及約50個小戲節目作品,演出場次共計約9000多場。

上海民營院團交出的2021年成績單,讓澳門演藝協會都羨慕了

圖說:滬劇《早春》 新民晚報記者 王凱 攝

在這批原創劇目中,有滬劇、話劇、音樂劇、滑稽戲等,品種豐富,品質上乘,在上海、長三角乃至全國演出市場上獲得了好口碑和可喜的票房收益。今年,“2021上海優秀民營院團紅色主題劇目赴長三角宣傳推廣巡演系列活動”從上海民營院團展演的全部“紅色”劇目中精挑細選了5部優秀作品參加。為重點營造建黨百年的濃郁氛圍,市演協精心設計了以“ 尋根溯源”為導線,組織舉辦“回到故事發生地去演出”的系列活動。

上海文慧滬劇團在甯海上演以柔石為原型創作的紅色主題滬劇《早春》,柔石後代家屬與家鄉觀衆聚在劇場重睹“英雄”革命事迹。緊接着,由上海新東苑滬劇團攜紅色經典滬劇《蘆蕩火種》趕赴“故事發生地”江蘇常熟演出。通過創演紅色主題劇目,緬懷先烈、尋找靈感,展現了上海優秀民營院團的社會擔當。

上海民營院團交出的2021年成績單,讓澳門演藝協會都羨慕了

圖說:滬劇《蘆蕩火種》 新民晚報記者 王凱 攝

新東苑滬劇團今年開拓了嶄新的演出營運模式,不僅成功挖掘本土紅色文化題材,創演了大型滬劇《飛越七号橋》,還以全新的思路将演出帶到黃浦江遊船上,首創“滬劇表演特色”的遊船,拓展了文旅融合的新路子,也重新整理了滬劇演出的新特色。

同樣營運模式“多元”的“開心麻花”,一直是票房的佼佼者,短短數年已經達到演出收入的“高效益”,即使受疫情影響,今年的年收入也達到了1.18億元。最近,該團又開辟了“駐場”演藝新空間的營運新模式。具有“麻花”風格的《瘋狂的理發店》駐場演出短短一個月,就創下了400萬元票房的好成績。

上海民營院團交出的2021年成績單,讓澳門演藝協會都羨慕了

圖說:《瘋狂理發店》駐場演出

即便在熱火朝天的音樂劇浪潮中,《趙氏孤兒》也屬“爆款”。該劇已基本實作了全年演出50場的計劃,不少劇迷二刷甚至三刷,将其喻為“中國原創音樂劇的天花闆”。他們在觀劇後重新回看、研究經典文本和史料,并留下一篇篇具有哲學思辨的劇評。觀衆這份自發的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回溯,遠比票房佳績更讓導演徐俊高興:“近五年來,我們一直在探索如何用音樂劇講好中國故事,讓理性之光、正義之光、善良之光照亮人們的生活,進而讓綿延千年的中華文明和中國精神代代傳承。這部劇能夠觸動一顆顆年輕的心,讓他們去傳統文化中尋根溯源,可見努力有了回報。”

上海民營院團交出的2021年成績單,讓澳門演藝協會都羨慕了

圖說:音樂劇《趙氏孤兒》

2021年開展的“優秀劇目‘孵化’”等活動,讓一批民營劇團的創作品質有了明顯提升,也為實施“優品精品”戰略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礎。澳門演藝協會來訪時不無羨慕地說:“上海的‘孵化’機制真棒。在創作過程中,有專家指點,邊演邊磨,不斷優化創作,這種做法對提高演藝産業化水準很有啟示意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