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優秀返鄉人才風采展示》專欄:陳慶偉,“小木梳”做出“大文章”

據漯河網信:

他放棄去大城市拼搏的機會,大學畢業後傳回家鄉;他重拾祖上傳統木梳制作手藝,成就自己,造福鄉鄰;他是敢于創新、追求進步的業界精英,也是将一把“小木梳”做出了“大文章”的傳統文化傳承人,他就是陳慶偉。

今年38歲的陳慶偉是臨颍縣油坊陳村人,祖輩有一手木匠絕活兒。緣于對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十多年前他大學畢業後,決心重拾祖上傳統木梳制作手藝,并把這個事業發揚光大。陳慶偉說:“對傳統文化也比較喜歡,剛好接觸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木梳,接觸之後,發現我也是比較喜歡木梳這個行業。”

由于勤奮刻苦,陳慶偉很快熟練掌握了制作木梳的工藝流程,之後不久,他便嘗試着建立自己的木梳廠,但很快就遭到了打擊。“經過很短的時間就賠錢,就倒閉了。為什麼?因為我發現自己首先是經驗這一塊兒不夠,另外是管理這一方面欠缺。”

除了經驗不足、管理不當,陳慶偉還發現用人成本、廠房租金過高也是導緻此次創業失敗的主要原因,幾經周折,陳慶偉回到家鄉,利用家裡的房屋,雇傭村裡的閑散勞動力,重新建立木梳廠,取名臨颍縣一心工藝品廠。陳慶偉:“後來把廠選到農村之後,我發現這個決定是正确的,産品的品質、企業的管理迅速得到了提高,産品也做的越來越好,企業的負擔和其他費用支出也就比較低,企業就這樣生存下來了。”

陳慶偉深知企業要生存發展,必須要有品質過硬的産品。他先後到山東、四川等木梳主要産地進行考察,發現數控雕刻已經成功運用到家具生産中,便嘗試把木梳制作和數控雕刻結合到一起,進而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降低了生産成本。陳慶偉:“生産出來這個梳子不但精美,而且産品附加值比較高,産品投放市場之後也是供不應求。”

為把傳統木梳制作工藝發揚光大,陳慶偉還自費創辦了河南省第一家木梳技藝傳習所,制作傳統工具6套,為幾十名制梳愛好者免費傳授技藝,為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的發掘、傳承、創新做出了突出貢獻。

随着一心工藝品廠的發展,陳慶偉不僅解決了當地二十多人的就業問題,還設立貧困戶就業崗位,幫助他們脫貧緻富。每年麥收、春節期間,陳慶偉還帶着禮品看望村裡的貧困群衆。近年來,一心工藝品廠先後被認定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授予“河南省文化産業示範基地”、“漯河市勞模創新工作室”、“漯河市技能大師工作室”、“臨颍縣扶貧基地”“臨颍縣巧媳婦工程示範基地”。

陳慶偉說:“我們廠注冊的商标是一心,為啥用一心,就是想着一心把木梳做好,一心設計出更多的産品,一心一意把梳子做好最好,尤其是雕刻梳這一塊兒,我要把它做成全國第一。”

(漯河台記者 麗霞 琳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