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個“不打擾他人”的小事

你是否常常經曆“被打擾”的時刻?

高鐵上大聲外放的音樂,電影院裡此起彼伏的鈴聲,夜裡休息時樓上蹦蹦跳跳的聲響,以及在電梯裡遇見不牽繩的狗狗時,無處安放的恐懼。

是以,我們急需一份“不打擾”的體貼。

20個“不打擾他人”的小事,不打擾,就是對彼此的溫柔。

1

清晨外出或深夜回家,心裡裝着熟睡中的家人和鄰居,小聲轉動門把手,腳步輕盈,盡量不發出擾人的聲響。有一種不打擾叫:呵護他人的美夢酣甜。

20個“不打擾他人”的小事

2

電梯裡,自覺給寵物戴上鍊子。不是每個人都不害怕狗狗,哪怕你認為自家狗狗足夠溫順可愛,外出的時候也記得拴好繩子。有一種不打擾叫:在意他人的不适和恐懼。

20個“不打擾他人”的小事

3

不因近水樓台或好奇心驅使,向身邊人發起進攻式詢問社交。“今年多大了?”“有男朋友嗎?結婚沒?生孩子了嗎?”“父母很能幹吧,做什麼的?”“有房嗎?多少平?改天去你家玩玩啊?”“現在啥職位了?一個月能掙多少啊?”有一種不打擾叫:别人不說,不要問;别人說了,不多問。

20個“不打擾他人”的小事

4

逢人做了尴尬或失态的事,走路滑倒了,出口鬧笑話了,在街頭打電話痛哭失聲了……不要圍觀打量别人的窘态,如果遇到殘障人士,更不可以。有一種不打擾叫:不直視他人的尴尬和痛苦。

20個“不打擾他人”的小事

5

開車時,遇到有積水的地方慢點開,并道時提前開轉向燈,市區夜間合理用遠光燈。停車時,考慮兩邊車子進出的友善。有一種不打擾叫:一名好司機的修養。

20個“不打擾他人”的小事

6

看電影時按時入場,開場後找座位會擋住别人觀影的視線;自覺把手機調成靜音模式,不讓突兀的響鈴打斷觀衆陷入的情緒。有一種不打擾叫:銀幕前的成全。

20個“不打擾他人”的小事

7

微信裡,不群發五花八門的推銷廣告,不群發複制粘貼的祝福模闆,不群發所有聯系人驗證是否還是好友……有一種不打擾叫:不亂用群發的私權,驚擾别人的手機。

20個“不打擾他人”的小事

8

公共場所不外放視訊,不在人群中高聲喧嘩,不在辦公室吃氣味濃烈的食物。有一種不打擾叫:不刷“令人不适”的存在感。

20個“不打擾他人”的小事

9

進門之前先敲門,即使是進自己孩子的房間也是如此。有一種不打擾叫:不擅闖“私人領地”。

20個“不打擾他人”的小事

10

吃完快餐順手收拾一下桌子,商店裡把擺弄完的物品歸位,雨傘進屋時套上透明防水袋,退房時簡單歸置床鋪和垃圾。有一種不打擾叫:舉手之勞,不添麻煩。

20個“不打擾他人”的小事

11

平時不怎麼聯系,一開口就委托别人幫忙辦事的,你需要清晰地知道:有一種不打擾叫: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

20個“不打擾他人”的小事

12

“我年紀還輕,閱曆不深的時候,我父親教導過我一句話,我至今還念念不忘。 ‘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是以,不要随意評判那些自己不能了解的生活方式和路徑。有一種不打擾叫:尊重與你不同的生活。

20個“不打擾他人”的小事

13

當生活不順、心情不暢時,學會自己承擔和消化。不要一味地用你的苦水去攪擾别人的生活。有些痛苦是無法分擔的,别人的關愛至多隻能轉移你對痛苦的注意力,卻不能改變痛苦的實質。有一種不打擾叫:不把别人當情緒的垃圾桶。

20個“不打擾他人”的小事

14

分手後,果斷點。不糾纏前因後果,不乞求再愛一次。不頻繁在社交平台留言追問,不四處打聽對方消息和近況。有一種不打擾叫:放手是我最後的溫柔。

20個“不打擾他人”的小事

15

地鐵上,一位媽媽怕睡着的孩子踢到别人,也怕鞋子弄髒别人的衣服,就用手一直捧着孩子的鞋子。可能這個舉動微不足道,但是在旁人看來就是很暖心。有一種不打擾叫:舉止溫暖的家教。

16

到學校給兒子送東西,擔心高跟鞋走路聲音太響影響學生聽課,江蘇溧陽這位女士悄悄脫下鞋子拎在手裡,赤腳跑了四層樓。

20個“不打擾他人”的小事

這一幕,恰巧被學校的一名老名記錄了下來。這位老師很受觸動,“我覺得她這麼做是對老師和學生的尊重,往更大了大了對教育的尊重!”有一種不打擾叫:悄聲行走的教養。

17

“小時候很調皮,和哥哥在地闆上又蹦又跳,比賽遙控汽車。爸爸很生氣地說:‘樓下鄰居要休息,你們考慮過别人的感受嗎?’雖然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那時候才知道了除了自己,還有樓上樓下。”有一種不打擾叫:不把快樂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20個“不打擾他人”的小事

18

“大四那年,宿舍有一個室友考研。她學習非常刻苦,每天都要學到很晚。為了不打擾我們休息,她特意買了一個可以調節亮度的台燈,每當其他人睡覺時,她就會默默把燈光調暗。”有一種不打擾叫:調低一個檔。

20個“不打擾他人”的小事

19

“一次坐計程車,因為太疲憊,抱着背包睡着了。司機師傅默默把收音機的音量調小,把窗戶升高讓灌進來的夜風小一點,使匆忙的我在奔波的路上,可以多喘息一會。”有一種不打擾叫:萍水相逢的善意。

20個“不打擾他人”的小事

20

鄭州一位96歲老奶奶,因堅持擺攤30年而走紅。各路主播前往攤位前直播蹭流量,一時間,水洩不通,熱鬧非常。當網友問老奶奶關于走紅的感受時,答曰:不想走紅,也不想被圍觀!有一種不打擾叫:不擾亂别人平靜的生活。

不打擾是一個人言行中的細節、舉止間的溫柔、相處時的禮貌。

歌德說,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鏡子。

願這面鏡子,折射出的是眼有他人、心懷分寸的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