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民黨為何會敗?逃往台灣的一個兵團司令晚年講了一個親曆的故事

1945年秋抗戰勝利之後,國民黨的軍政大員大發“國難财”,打着“接收”的旗号,大肆“劫收”,一時間京、滬、平、漢等各大城市忽地出現了四五十個各不相屬的接收機構,給被接收地區的工商業帶來新一輪浩劫。

群眾給這些接收大員用“五子登科”畫像,極其精準:“金子、房子、票子、車子、女子(漢奸的妻妾)”。“河裡漂來的不如地裡滾來的,地裡滾來的不如天上飛來的,天上飛來的不如地下鑽出來的,地下鑽出來的不如坐着不動的”。

凡此種種,令光複後的國民政府得了故土,失了民心。最高峰時,全國上下約有2300多個接收委員會。接收大員們為了中飽私囊,不惜互相傾軋,大官大貪,小官小貪,無官不貪。

後來蔣介石到了台灣總結自己為什麼失敗時說,“我們失敗就失敗在‘接收’二字。”

其時,很多國民黨進階将領多數身兼二職,一是指揮作戰,二是做生意。對于其中的不少人來說,軍事隻是他們的副業。

這也怪蔣介石本人,他經常接見一些進階将領時,喜歡問對方家裡的情況,然後說給你一筆錢,家裡人做個生意吧。靠這樣拉攏将領,在共産黨這邊來說是不可想象的。

一手抓軍事,一手抓自家的生意,這樣的将軍還能打勝仗嗎?

解放戰争開始後,國民黨軍的進階将領們腐敗成風,官兵軍饷欠發是常有的事,錢到了哪裡?大部分在上海的黃金交易所裡被長官們炒來炒去。是以僅僅三年的時間,蔣介石就敗離大陸,無可無奈何花落去。

在1948年秋冬的淮海戰役爆發之前,國民黨徐州剿總戰鬥序列下共有4個主力兵團,以及4個綏靖區的部隊,分散部署在以徐州為中心的鐵路沿線上。單說徐州東部地區,自西向東依次排列着李彌第13兵團(駐地在碾莊)、黃百韬第7兵團(駐地在新安鎮)、李延年第9綏靖區(駐地在蘇北的海州和連雲港)等3股軍事力量。

國民黨為何會敗?逃往台灣的一個兵團司令晚年講了一個親曆的故事

淮海戰役第一階段時,國民黨政權的國防部讓海州李延年部沿隴海鐵路迅速向徐州收縮,但這一行動要冒極大危險,因為華東野戰軍的大軍就壓在隴海鐵路北邊,絕不能走漏風聲。是以,對這次行動,國民黨内部保密做得很嚴格。嚴到什麼程度?第二天要出發了,頭一天司令官還不知道。

出發前一天,也就是1948年11月5日的晚上,李延年正要上床休息,竟然有一個老百姓敲門進來,對他說:“李司令啊,你千萬不能走啊,你要走也不能自己走,要帶着我啊!”

李延年覺得莫名其妙,就回答說:“校長讓我們死守海州,我能上哪裡去?”

事後覺得不對勁,李延年就給南京方面打電話詢問,才知道果然如此,說指令天亮就到。

李延年晚年在台灣寫的回憶錄中就此事的議論中有這樣一句話:“國民黨不敗才奇怪了!”

換成誰,都難以接受如此荒唐的情況,李延年的憤怒可想而知。他作為戰區司令都不知道有軍事變動,這個老百姓如何得知這麼大的軍事秘密?太蹊跷了呀。

後來經過查證,來見李延年的并非普通老百姓,而是徐州剿總司令劉峙在海州的代理人,做的是海鹽生意。

劉峙的貪财在國民黨中人盡皆知,他很清楚地知道這個軍事行動的利害關系,但還是甯肯不告知戰區司令,也要先通知自己生意代理人,真是混賬,令人無語。

李延年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來自當時軍界的“三李不如一王”之說。

“三李一王”,是指畢業于黃埔軍校的四個山東人,三李即李仙洲、李玉堂、李延年;一王是王耀武。

王耀武是山東泰安人,李仙洲是山東長清縣(今濟南長清區)人,李玉堂和李延年都是山東廣饒縣(今東營市轄縣)人。

為何說“三李不如一王”呢?因為三李都出身于黃埔一期,資曆老,王耀武出身于黃埔三期,資曆淺。但到了解放戰争期間,王耀武已是山東省政府主席、兼第二綏靖區司令長官,是國民黨政權的封疆大吏,而此時,李仙洲隻是第二綏靖區副司令,是王耀武的部下;李玉堂隻是整編27軍軍長,李延年也隻是徐州綏靖公署副主任,職位都低于王耀武,故有此說。

當然,論打仗水準,李仙洲、李玉堂、李延年也都遠不如王耀武。

王耀武也是位有名的貪财将軍。1948年9月16日至24日進行的濟南戰役中,華東野戰軍全殲守敵王耀武所部10.4萬餘人,王耀武本人也做了我軍的俘虜。

當時準備增援濟南的國民黨軍第7兵團司令黃百韬就曾判斷,王耀武守不住濟南。黃百韬在事後曾這樣說:當初濟南被包圍之時,我們就能通過無線電話,聽到王耀武向身在南京的家屬叮囑家務事,這事要怎麼做,那事要怎麼做,長達半個小時之久。在戰事這麼緊迫的情況下,王耀武身為統帥,這麼顧及家事,怎麼可能全心投入到指揮之中?

淮海戰役中,國民黨軍隊的實際指揮官——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也曾遭遇過李延年那樣的痛楚感受。

國民黨為何會敗?逃往台灣的一個兵團司令晚年講了一個親曆的故事

1948年11月22日,黃百韬兵團在碾莊被全殲,淮海戰役第一階段随之落幕。駐守徐州地區的幾十萬國民黨部隊惶惶不可終日。他們覺得,徐州的周邊地區無險可守。如果繼續在這裡堅守的話,就會和黃百韬那樣被包了餃子。

蔣介石也舍不得損失這些軍隊!他命國防部制定了一份撤退的機會,并讓杜聿明坐專機來南京面談。

回到徐州後,杜聿明馬上部署了徐州大撤退事宜。

杜聿明認為,此事茲大,切不可事先被華東野戰軍知道。是以,第二天部隊就要撤走,前一天晚上還在唱戲,假說是給杜聿明的母親過壽,以此來迷惑華野。

那天晚上,杜聿明隻發了一道指令給徐州的警備司令譚輔烈,要求當晚查封在徐州銀行和錢莊的金庫,因為裡面有一些黃金需要運走。

但警備司令譚輔烈很快就回來報告說:“别說金庫,所有錢莊的經理和掌櫃連家屬,在三天前就全部離開了徐州。”

南京的國防部高官中很多人在徐州有生意!不洩密才怪呢。

後來,杜聿明在回憶錄裡寫道:“看來我們是已經沒有希望了。”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戰役結束,共殲滅國民黨軍徐州“剿總”指揮下的55萬人,華野和中野取得了全面勝利。

淮海戰役是我軍60萬解放軍對陣80萬國民黨軍,隻殲滅了國民黨軍55萬人,還有25萬左右的國民黨軍去哪了呢?原來這80萬國民黨軍包括當時駐守在戰場南線與蚌埠的國民黨軍李延年、劉汝明兩個兵團。

但在整個淮海戰役期間,李延年和劉汝明兩個兵團遵循“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的國民黨傳統,看着友軍被解放軍包圍殲滅,沒有真正參加淮海戰役的戰鬥,自然也就沒有被解放軍在淮海戰場上殲滅。

國民黨為何會敗?逃往台灣的一個兵團司令晚年講了一個親曆的故事

在解放軍渡江戰役打響前,李延年被蔣介石任命為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部副總司令兼第6兵團司令長官,駐防在浦鎮、浦口,為湯恩伯的主要副手。

4月23日,南京解放。李延年從南京撤退到杭州,再次就任金華指揮所主任,統一指揮十幾萬大軍。

6月下旬,蔣介石把死守福建的重任交給了一退再退的李延年。

8月中旬,解放軍對福州發動攻擊,李延年指揮的七萬之衆全軍覆沒。在慌亂之中,李延年隻帶了兵團司令部十幾個人坐上飛機,逃到平潭島。

蔣介石很重視平潭島的戰略地位,故特派陳誠前往平潭島,當面把死守平潭島的任務交給李延年。

此時在平潭島的國民黨軍,為李天霞的第73軍。

曾坑過張靈甫的李天霞,又坑了李延年。平潭島被解放了。

李天霞和李延年先後逃到台灣後,蔣介石大怒,當即以“擅自撤退,有虧職守”之罪名将他們扣押起來。随後,在軍法審判中,李天霞一口咬定是奉李延年的指令才撤退平潭島的。第6兵團參謀長(司令官是李延年)孫鳴玉也落井下石,說李延年曾以口頭指令要求李天霞軍撤退。于是,李延年和李天霞都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

兩人被關押的時間都很短。李天霞又被蔣介石任命為澎湖防衛司令部副司令,過着紙醉金迷的日子。

李延年從此閑居台北郊區,一無軍職,二無職業,生活十分艱難,每日三餐隻能以辣椒鹽水蘸饅頭過日子,連抽煙的錢都得向昔日的舊部借讨。1974年11月7日,李延年在極度貧窮之中因病去世。

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鈎,反封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