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後人發現千年古墓,墓中出土一桌剩飯菜,原來古人吃的菜長這樣

中國曆史源遠流長,在五千多年的曆史文化中,有兩千多年都處于封建時期,後人一直在追溯古代文化的道路上,探究古人的過去從生活到文化都是我們後人研究的方向。

而文物就是專家研究曆史的第一手資料,一個文物不光是珍貴絕無僅有的,它的價值不必估量,真正珍貴的是它代表了一個時代的風貌,讓人一覽光彩。

經過時代不斷的更替,現代人對古代的好奇心也越來越重,人們不光研究古代,甚至連古代人吃什麼都成了好奇問題。

後人發現千年古墓,墓中出土一桌剩飯菜,原來古人吃的菜長這樣

現代人大多都是通過古籍記載中了解到,古人的墓葬和食物,其中在一個古墓中就有重大發現,裡面有一桌子食物,像長沙馬王堆的漢墓,裡面曾出土過一碗蓮藕湯,可惜的是這碗湯曆經千年,遇到空氣便瞬間氧化,最後也隻能從攝影師的照片中欣賞它。

還有河北的一個遼墓,裡面出土了一桌子的飯菜,讓後人非常直覺地了解到,原來古人過去都吃這些東西。

這個驚豔專家的古墓出土于河北張家口的宣化區下八裡村,這裡總共發現了十座遼代的古墓,而墓主人是張氏家族。

後人發現千年古墓,墓中出土一桌剩飯菜,原來古人吃的菜長這樣

一家人均是漢人,他們與契丹關系密切,專家從張世卿壁畫中看出這一觀點,畫中人的服飾是漢人同時還有契丹人,兩種不同文化風格習俗的融合展現在這幅壁畫當中。

張世卿墓主人與其他墓下葬的方式不太一樣,按照印度的古葬來講,一般都是火葬,火化後将骨灰裝入木偶裡,再把木偶放入木盒子裡,最後埋進墓室。

這些墓中最先出土的就是張世卿墓,當年正式發掘開始專家清理後發現,這是一個古墓群,後來又出土了

張世本、張恭誘、張匡正、韓師訓、張文藻等九座遼代古墓。

後人發現千年古墓,墓中出土一桌剩飯菜,原來古人吃的菜長這樣

按照這些古墓出土的文物來看,映射出當時百姓的生活場景,裡面有色彩鮮豔的壁畫,他們風格迥異,甚至有幾個畫風接近北宋時期。

張文藻墓中最讓人驚豔的文物你肯定都想不到,是一大桌子飯菜,在曆史上能出土這類文物的墓少之又少,而且你沒有了解成就是古人吃剩的飯菜。

在古墓中能出現飯菜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但确實映入眼簾的是一大桌子飯菜,桌子上還有剩餘的闆栗,大多數食物早已發黑變質,桌子上黑乎乎的一片。

後人發現千年古墓,墓中出土一桌剩飯菜,原來古人吃的菜長這樣

專家看到了闆栗殼數下來一共有八個,除了年代久遠以外,這些食物和現代人吃的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古墓出土吃剩的飯菜太不現實,可專家證明後發現,這确實是遼代的産物,最重要的事裡面竟然還有葡萄。

通過壁畫和這些實物來看,專家檢查發現這些東西具有悠久的曆史,更證明了中國從很久以前就有葡萄和葡萄酒這些東西了。

張文藻的墓中為何會出現這些東西,顯然是他本人喜歡的原因,而壁畫更還原了事實真相,從壁畫的場景來看,不難看出古代人生活的習慣,還能看出,古人是真會享受。

後人發現千年古墓,墓中出土一桌剩飯菜,原來古人吃的菜長這樣

張文藻墓中不光出土了這一桌子驚世駭俗的飯菜,值得關注的是這幅童嬉圖,作者至今不詳,畫幅足足有170厘米長,橫是145厘米。

畫中出現了四個人,四人中間有座茶碾,整幅畫中還有一位穿着契丹衣服的小男孩,他肩上還站着一個小女孩,小女孩的手裡有個裝着桃子的籃子,邊上小男孩的衣物裡也全是桃子。

在兩小孩邊上還站着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子,看這個情形還像是在斥責倆小孩為何不去不碾茶。

好似一幅遼代晚期的烹茶方式畫作,那碾茶用具畫的也是栩栩如生。

聲明:内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删除,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