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車産業正熱火朝天地進行自動駕駛革命,在這場變革中,沒有人希望錯過産業風口,後知後覺者也開始奮起直追。
日前,據日經新聞報道,豐田、馬自達等日本汽車制造商計劃在2022年左右為主要車型配備自動駕駛功能,主要為L2級及以上自動駕駛技術,在車輛行駛過程中仍将由司機主要操控。

在中國、歐洲等全球主要汽車市場,自動駕駛功能幾乎已經成為新車标配,但對以保守著稱的日系車企而言,有關自動駕駛的研發程序似乎略顯落後。眼下,随着全球汽車廠商陸續落地自動駕駛技術,日系汽車廠商們漸漸開始感受到壓力。
早早入場的“謹慎派”
目前自動駕駛市場語境中,L4乃至L5級别已經被不少車企提及并宣布實作上車。而在日本汽車市場中,目前被強調最多的還是L2級。
據矢野研究所預測,到2030年,日本汽車市場62%的自動駕駛汽車将配備L2級自動駕駛技術。而在日本汽車巨頭豐田汽車旗下車型中,目前隻有雷克薩斯的高端轎車和燃料電池汽車Mirai配備了L2級自動駕駛功能。
在此背景下,豐田開始加緊自動駕駛功能上車程序。按照豐田規劃,2022年底推出的全新皇冠轎車将配備L2級自動駕駛功能,同時考慮在卡羅拉等低端車型上也配備這一功能。除豐田外,馬自達汽車也計劃從2022年開始為旗下中型及大型多功能運動型車配備L2級或L3級别自動駕駛功能。斯巴魯則表示将為全球銷售車型引入L2級自動駕駛功能。
事實上,豐田們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的布局時間并不算晚,早在2015年,豐田就宣布推出自動駕駛汽車,并計劃在2020年上路。2018年,豐田與軟銀建立合資公司Monet,宣布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開展合作。此後,豐田先後與滴滴出行、亞馬遜子公司等展開合作。2019年,豐田宣布加入百度自動駕駛阿波羅計劃,表示希望在中國市場建構自動駕駛技術研發體制。至2021年4月,豐田斥資5.5億美元宣布收購美國網約車公司Lyft的自動駕駛部門Level 5。
盡管投資與合作的步伐一直未曾停止,豐田對待自動駕駛技術的态度依舊是謹慎為上。至今年4月,豐田才對外宣布實作L2級自動駕駛技術“Advanced Drive”,并率先搭載于雷克薩斯LS和豐田Mirai兩款車型。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豐田的兄弟車企中。日産汽車也在2015年就曾在自動駕駛領域與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進行跨界合作,也有實作初級自動駕駛功能的車型推向市場。
日本車企的謹慎态度并非個例,無論是豐田還是日産,目前都沒有激進的自動駕駛研發計劃。
不過,在競争激烈的市場中,技術落地的進度問題越來越被擔憂。
政府出台政策,追趕進度
進入2021年後,晶片短缺成為籠罩在全球汽車産業頭頂的最大的陰霾,這個與自動駕駛密切相關的上遊領域開始受到各國普遍關注,全球範圍内掀起了一股晶片投資熱潮。
12月中旬,日本政府宣布将為日本半導體産業提供超過1.4萬億日元(約合782億元人民币)的投資。日本政府半導體委員會進階顧問、東京電子公司前社長東哲郎呼籲,未來十年,政府應該進行10萬億日元的投資,以重振國内晶片制造業。
東哲郎在采訪中表示,日本需要十年左右的時間才能達到現代晶片制造的前沿水準,這一目标将決定日本自動駕駛、醫療保健等諸多其他行業的命運。
12月初,日本警察廳提出一項在農村地區使用L4級自動駕駛汽車的許可制度議案。無論是晶片制造還是自動駕駛技術研發,日本國内眼下都有意識地進入了提速階段。
反觀國外市場,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早已将L2級自動駕駛設為車輛标準配置,自動駕駛頭部公司Waymo則早已透露L4級自動駕駛已進入學習階段。在中國汽車市場,有關L4級自動駕駛的研發也陸續開展,百度此前在開發者大會上宣布将于2022年推出首款具有L4級自動駕駛功能的機器人概念車,預計2023年實作量産。
中信證券認為,預計2022年中國品牌車型中,L3級将批量落地,且價格帶首次下探至20萬-50萬元區間。在技術成熟、場景擴容及L3車型量産落地背景下,進階别自動駕駛商業發展有望爆發。
在自動駕駛進入爆發期的前夜,豐田等保守派也無法繼續猶豫,但豐田們究竟能否追上頭部車企的步伐,有待市場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