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近冬奧|盼望冬奧的她們:火種來到延慶,心中興奮如火

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記者季嘉東、李春宇)藍天如洗,北京世園公園的中國館裡歡聲笑語。

29日,北京冬奧會火種展示活動來到延慶,和“冬奧有她、綻放未來——女性小微企業家教育訓練項目”第三期學員結業式結合舉辦。場館裡一群面帶笑容的延慶大姐開心地向大家介紹她們的手工藝作品。

走近冬奧|盼望冬奧的她們:火種來到延慶,心中興奮如火

“冬奧有她 綻放未來”優秀學員作品展台

延慶區成人教育中心的園藝教師辛金萍站在展台旁,向記者熱心介紹她的植物畫作品。她面前擺放着一副描繪高山滑雪的作品,棕灰色的樹葉做山巒,紅色和橙色的樹葉做人物,高山的險峻和滑雪的速度感栩栩如生。“因為高山滑雪是在延慶進行的冬奧項目,這個項目在高山上,非常險峻,而我們運動員不畏艱險,不畏嚴寒,努力拼搏奮鬥,我覺得這是我們應該學習的精神。”

走近冬奧|盼望冬奧的她們:火種來到延慶,心中興奮如火

辛金萍以高山滑雪為題材創作的植物畫

另一幅描繪長城的作品更讓辛金萍驕傲,她曾借此獲得延慶區組織的手工藝品創新大賽金獎。畫面上,蒼黃色的長城蜿蜒在被橘紅色樹葉裝點的山巒間,在陡峭的山脊上向天地線伸展。

這幅作品耗時超過一年。申冬奧成功後,在同僚的鼓勵下辛金萍開始尋找創作靈感,但“最開始做完的時候真的不成型”,做了一個星期的作品暫時被放棄。一年的時間裡,辛金萍偶爾會想起這幅未完成的“長城圖”,一年後她再次拿出這幅作品,終于實作突破。“其實有了這個構圖的話,你可能一星期或者三五天就能完成,但如果真是一個讓你覺得能拿得出手的作品,往往要經過打磨,修改、修改、再修改。”

走近冬奧|盼望冬奧的她們:火種來到延慶,心中興奮如火

辛金萍創作的部分植物畫作品

從大學開始接觸植物畫,到成為一名教師,辛金萍對植物畫的熱情保持了20多年,經過她教育訓練和指導的學員有上萬人。作為一名延慶居民來到北京冬奧會火種展示活動現場,辛金萍不僅帶來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更帶來了對冬奧的期許。

“火種來到延慶,我們的心就像‘着火了’一樣興奮,它越臨近,我們越激動,就是迫不及待地期待着它(冬奧會)的召開。”她說,“我感覺延慶的變化是翻天覆地的。原來的平房變成了高樓,街道變得特别規則整潔,而且成了一個文明城。人的内在也在變化,大家文明、自覺的意識在增強,可見的和不可見的都在變化中。”

在所有展品中,憨厚可愛的“冰墩墩”和“雪容融”向大家開心地招手,旁邊放着以奧運五環為元素的手工鈎織抱枕。它們的作者張永華來自延慶區百泉街道蓮花苑社群。

走近冬奧|盼望冬奧的她們:火種來到延慶,心中興奮如火

張永華創作的“冰墩墩”和“雪容融”鈎織作品

張永華已經做了6年的鈎織編織,雖然隻是一份副業,但也給她帶來了每年約5萬元的收入。“我們婦聯有手工藝協會,給我們提供平台去參加學習。”她說,“(課程有)非遺手工藝的,隻要是咱們中國有的手工藝,基本上我們都能學。每年都有幾次大教育訓練,教育訓練各種手工藝。”

除了手工藝技術教育訓練,張永華還接受過小微企業孵化教育訓練。“一套程式從零開始給你教,假如你有這個能力你就可以做,如果你沒這個能力你就學習。我自己就有工作室,經常設計出自己的東西去展賣,手下還有十幾個跟我一起奮鬥的。”

鈎針和線在張永華手裡格外聽話,一個立體的吉祥物形象的作品隻需要一個星期就可以完成,但是從設計到完工都有講究。“比如說這個‘雪容融’,拿到的圖檔隻有一個平面,但這個作品是360度的,要從平面算出一整個立體的(造型),再設計線和針法。”她指着“雪容融”說,“比如這是一個短針,要用3公分線,這是一個中長針,要用5公分,一個長針要用7公分,都有計算的,如用料多少,裡面填充物多少。”

走近冬奧|盼望冬奧的她們:火種來到延慶,心中興奮如火

張永華的鈎織作品

“原來世園會我們做了‘小萌花’和‘小萌芽’,現在冬奧會我們做‘冰墩墩’和‘雪容融’。我覺得展現給人們的一個是我們有一雙巧手,另外各個部門都在關注我們小微企業,激勵我們努力向前走。”

北京冬奧組委市場開發部副部長顧灏甯表示,平等是奧林匹克中很重要的文化理念之一,而男女平等就是其中之一,很多企業的活動也是按照這樣的觀念在展開。

走近冬奧|盼望冬奧的她們:火種來到延慶,心中興奮如火

顧灏甯在北京冬奧會火種展示活動上講話

“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舉辦冬奧會,女性朋友的關注和參與是辦賽成功很重要的标志(之一)。由多方合辦的這樣一個特色公益項目關注女性群體,通過調動女性對冬奧的參與,為籌辦冬奧會提供了更多的參與度和關注度,同時也能夠支援女性創業。剛才看到的這些手工藝作品既真實又美輪美奂,一定會讓每一個到中國來參加冬奧會的外國(地區)選手、媒體記者們愛不釋手,這恰恰是我們通過一屆冬奧會講好中國故事的一個非常好的平台。”顧灏甯說。

“舉辦冬奧會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升經濟水準,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冬奧有她’項目是把冬奧相關的優質旅遊資源和悠久曆史文化遺産挖掘了出來,展示在世人面前。對于延慶将來下一步發展文化體育旅遊産業是一個非常好的支撐,能夠創造非常豐富的經濟價值。”

編輯:丁文娴、吳博文、季嘉東、王浩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