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日名将薛嶽,本該受世人敬仰安享晚年,結果卻貧困潦倒令人心酸

一位97歲的抗日悍将,因為拖欠房租被告上了法庭,随即當衆在法庭上感慨:“我曾消滅10萬日軍。”

此事就發生在1993年8月21日,這場庭審在如今看來都是意義非凡的,因為庭内有抗日老将在表達自己的不滿,庭外有上千位的台地區市民高喊抗議,看得出來庭審内的老人是他們心中的牽絆。

這個老人在法庭上高聲感慨:“自己一生保家衛國,殺掉了10萬日軍,如今卻遭到了自己人的審判。”

這位老人究竟為抗日立下了怎樣的汗馬功勞?法庭最終的宣判又是如何呢?

抗日名将薛嶽,本該受世人敬仰安享晚年,結果卻貧困潦倒令人心酸

這位老人名為薛嶽,從名字就可以看得出來,他的父母希望他可以像嶽飛一樣精忠報國,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而他的一生也确實是這樣度過的,絲毫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

薛嶽在10歲的時候就去了軍校裡學習,當同齡人還在玩耍的時候,他就明白了國家的重要性。

在軍校學習3年成功畢業後,薛嶽進入了武昌陸軍第二預備軍深造,在這兩年期間,薛嶽想要守護祖國的心情越發濃烈,終于他等到了可以一展拳腳的機會,參加革命軍就是他理想的開始。

在成功加入革命軍後,薛嶽深知身上有非常重的擔子,于是在之後的多次戰役中,薛嶽憑借自己出色的表現,成為了當時軍中的大紅人,于1924年7月得到了在老蔣麾下工作的機會。

當時的他因為實力超群受到了老蔣的重用,僅花了一年的時間就成為了副師長,此時的薛嶽已經成為了大家心目中的能力佼佼者。

抗日名将薛嶽,本該受世人敬仰安享晚年,結果卻貧困潦倒令人心酸

在抗日戰争爆發後,薛嶽憑借自己的實力在淞滬會戰中取得了大優勢的勝利,之後的各種戰役中更是屢戰屢勝,讓日軍看到了薛嶽的強大,毫不誇張的說,薛嶽絕對是讓日軍聞風喪膽的存在。

之後在萬家嶺戰役中,薛嶽帶領國民黨軍和日軍的第106師團進行作戰,這一戰在外人眼裡是勝算極小的一戰,因為當時的日軍裝備優良,擁有非常先進的武器,但當時的薛嶽根本不在乎,一心想要将日軍殲滅,于是他運用了簡單的包圍圈戰術,就對日軍進行了反擊。

一開始,很多人都不相信薛嶽用如此簡單的戰術就能獲勝,然而事實證明他們錯了,此次戰役最後以薛嶽部隊的勝利為結局,成功殲滅了1萬多日軍,同時還繳獲了非常多的精良武器,為國民黨的軍火庫送去了非常多的補給。

經此一戰,日軍徹底懵了,他們不敢相信我國竟然會有如此厲害的将領。

在之後的對戰中,薛嶽再次展現了自己的實力,用自己獨創的天爐戰術,一次又一次成功壓制日軍,讓國民黨士氣大增,可以說當年的薛嶽為後來的抗日勝利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打下了非常好的根基。

抗日名将薛嶽,本該受世人敬仰安享晚年,結果卻貧困潦倒令人心酸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侵華日軍總司令都驚歎薛嶽的才能,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但就是這樣一個厲害的存在,在晚年竟然連房租都交不起,着實讓人唏噓不已。

如今回想薛嶽參加過的諸多戰役中,長沙會戰才是他的封神之戰,當年薛嶽憑借自己獨創的天爐戰術和日軍硬碰硬,這次會戰中直接造成了日軍11.75萬的傷亡,這對日軍來說是毀滅性的一次重創。

但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會戰在前期開展得并不順利,甚至薛嶽還被其他人勸誡要趕緊離開長沙,沒必要繼續在長沙這裡死守,就連老蔣都想要撤離。

而衆人之是以有這個想法,完全是因為長沙地處丘陵易攻難守,一旦有人打進來,那将極大可能會覆滅,是以為了減少人員損傷,衆人都提議撤離。

但此時的薛嶽卻非常執拗,他堅決不願意撤離,因為在薛嶽看來長沙非常重要,是天下糧倉,一旦被日軍搶奪,那對以後的抗戰是十分不利的,他必須要為以後争取更多的勝算,是以長沙必須要保住,他也必須要留下來。

在面對衆人的勸說時,薛嶽依舊堅持自己的想法,他表示自己要和湘省共存亡,并立下了軍令狀,聲稱自己就在長沙打日軍,如果最終失敗了,自己會自殺以謝國家,赢了的話算自己抗命,到時候再槍斃自己也不遲。

正是因為薛嶽的堅持,老蔣才同意他鎮守長沙,而這次的長沙會戰一共打了三次,次次都觸目驚心,讓日軍畏懼。

抗日名将薛嶽,本該受世人敬仰安享晚年,結果卻貧困潦倒令人心酸

長沙會戰發生在1939年的9月,當時為了快速占領長沙,日軍司令竟然直接調集了10萬部隊,兵分三路向長沙出發,希望一舉将長沙拿下。

此時的薛嶽部隊雖然有之前繳獲的日軍軍火,但軍事裝備上依舊不敵日軍,光是戰鬥機日軍就有數百架、艦艇有300艘,而薛嶽部隊的條件和日軍相比卻有點差勁了。

但就算如此,薛嶽卻依舊迎難而上,再次使用了自己的天爐戰術,将兵力分别埋伏在日軍三支部隊的必經之處,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不管他們哪支兵力進攻,等待他們的都是薛嶽軍隊的包抄,用人海戰術應對日軍。

第一次長沙會戰中,薛嶽的部隊和日軍激戰了将近20天,當時殲滅了4萬多的日軍,讓薛嶽部隊士氣大增。

同時,不服輸的日軍想要卷土重來,在1941年9月再次向長沙進攻,這次日軍不再像上次一樣試探,直接集中了15萬兵力強勢進攻長沙,但這次日軍依舊吃了敗績。

1941年12月,時隔三個月,第三次會戰開始了,當時日軍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軍事基地,太平洋戰争就此爆發,此時的日軍想要趁此機會拿下長沙,派出了高于薛嶽部隊2倍多的軍力,看得出來這次日軍勢在必得,但讓大家沒有想到的是,這次依舊是薛嶽勝了,日軍死傷慘重被迫撤離。

抗日名将薛嶽,本該受世人敬仰安享晚年,結果卻貧困潦倒令人心酸

總的來看,日軍雖然裝備精良,但卻依舊輸給了堅持不懈的薛嶽,在薛嶽的強勢防守之下,不僅成功守住了長沙,還消滅了敵方11萬人,如此佳績怎麼能不令人驚歎。

是以在經過這三次的長沙會戰後,日軍慫了,他們很多年都不敢進攻長沙,隻要薛嶽在長沙,他們就躲得遠遠地,自此薛嶽“長沙之虎”的稱号就出現了。

當然了,能帶領部隊屢戰屢勝的薛嶽,自身實力自然也是非常強悍的,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他,那就是骁勇善戰。

然而讓人意外的是,薛嶽這樣一個精兵悍将,在這之後卻沒能得到老蔣的信任和重用,有一次還差點把薛嶽殺掉,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老蔣為何不喜歡薛嶽呢?二人之間究竟有何恩怨?

抗日名将薛嶽,本該受世人敬仰安享晚年,結果卻貧困潦倒令人心酸

其實老蔣不喜歡薛嶽的原因,基本上可以分為三點:第一點、薛嶽屢次不聽從老蔣的指令,和老蔣對着幹,試問哪個上司會喜歡這樣的手下呢?雖然有時候老蔣知道薛嶽做得對,但這種當衆違抗指令、駁他面子的行為,老蔣依舊看不慣。

第二點、因為薛嶽曾有過向我黨示好的思想,這是老蔣絕對不允許的,因為老蔣一直以來最想幹的事情就是統一國共,成為最大的上司者。

為此,老蔣也是做出過不少努力,還曾試圖拉攏美國和斯大林來幫助自己,但無奈最終都以失敗告終,是以在得知薛嶽有此思想後,老蔣早已大怒,根本不可能重用薛嶽。

第三點、在1927年的時候,勞工們武裝起義,白崇禧指令薛嶽去鎮壓勞工們,不讓他們搞出亂子來,沒想到薛嶽不僅沒有鎮壓,反而還對這些勞工進行了保護,這讓老蔣震怒,立馬将其免職。

結合以上三點原因,就算薛嶽有再大的本事,老蔣依舊不會重用他。

抗日名将薛嶽,本該受世人敬仰安享晚年,結果卻貧困潦倒令人心酸

1928年,國民黨内部軍閥混亂,所有派系關系變得非常複雜多變,此時薛嶽也找到了自己翻身的機會,起初被革職的薛嶽先是來到了李繼深身邊,之後又去了張發奎的身邊,但都沒有什麼大的起色。

也許是命運弄人,兜兜轉轉薛嶽還是回到了老蔣的身邊,但就算如此,老蔣依舊還是對薛嶽疑心滿滿,到處刁難他,連職位都沒有給他安排。

萬般無奈之下,薛嶽選擇南下參加針對推翻老蔣上司的活動,畢竟不經重用心中必然會有芥蒂,但在後來抗日戰争爆發後,薛嶽還是抛開了之前的恩怨,回到了老蔣的部隊當中,被老蔣立下了赫赫戰功。

這一次,老蔣終于對薛嶽另眼相看,想要征用他,于是就将其派去和華中野戰軍對抗,但沒想到卻遭到了我軍的全部殲滅。

這讓老蔣再次大怒,他認為薛嶽的心一直向着我黨,于是再次罷免了薛嶽的職位,而這次薛嶽被徹底打入了谷底,晚年生活過得也非常不盡人意。

抗日名将薛嶽,本該受世人敬仰安享晚年,結果卻貧困潦倒令人心酸

晚年時期的薛嶽雖然依舊實力超群,但也因為這一身正氣受盡了小人的暗算,老蔣對其自然也是不喜的,是以在解放戰争失敗後,老蔣帶着剩下的人敗逃到了台地區後,對薛嶽更是心存不滿,将其徹底架空。

可以說薛嶽的晚年生活是相當落寞的,而法院給出的庭審結果更是讓他的晚年生活雪上加霜。

當時薛嶽在庭審現場,感慨自己曾殲滅10萬日軍,如今卻被自己人審判,這些話在旁人聽來早已淚流滿面,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院并沒有是以而對薛嶽網開一面,最終的庭審結果依舊要求薛嶽支付高額的房租債務,并搬離之前配置設定的原住所。

此審判結果讓薛嶽本就糟糕的晚年生活更加黯淡,不過好在有好心人幫他償還了所有債務,還給他提供了一間住所。

面對薛嶽的晚年生活我們不禁唏噓,曾幾何時他也是戰場上殺敵無數的大英雄,是抗日戰争中的悍将,為國家立下了無數戰功,沒想到晚年卻落得如此地步,試問現在還有多少人能記得薛嶽曾經立下的汗馬功勞呢?

抗日名将薛嶽,本該受世人敬仰安享晚年,結果卻貧困潦倒令人心酸

值得一提的是,在薛嶽的老家韶關有着不一樣的局面,那裡的人銘記薛嶽所有的付出,将他的偉大事迹代代相傳。

他是韶關人民心中的大英雄,是子孫後代們學習的榜樣,他在韶關的舊址也被人們重新修繕,成為了英雄故居。

如此看來,薛嶽這一生也算沒白活,年輕時也算沒白拼,至少家鄉的人還記得他、尊敬他、愛戴他。

與此同時,遠在台地區的薛嶽也在思念自己的祖國,思念自己的家鄉。

1998年5月3日,薛嶽在台地區的一間破舊農舍中撒手人寰,享年103歲。

沒有人知道薛嶽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在想些什麼,也許薛嶽在想為何自己一生為國家,國家卻如此對待自己,也許在想為何自己為老蔣立下赫赫戰功卻得不到重用,導緻自己晚年凄涼。

薛嶽死後的葬禮也辦得十分冷清,絲毫沒有英雄追悼會的排場,但不管如何,這樣一位曾為國家拼盡全力的英雄,還是值得我們敬佩和永遠銘記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