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造車、賣光伏、建雲軌,比亞迪的跨界沒有邊界?

比亞迪的跨界玩得有多溜?

三洋、索尼們覺得比亞迪在造電池的時候,比亞迪卻一頭紮進汽車圈了,吸引來巴菲特、查理芒格、比爾蓋茨為其站台,還一度将自家的新能源汽車送上全球銷量冠軍的寶座。

上汽、吉利們以為比亞迪在造車的時候,比亞迪又去賣光伏,甚至把光伏出口到美國、南美、歐洲等各大市場,生意遍地開花。

當大家猜測比亞迪還能秀什麼操作時,比亞迪又在2020年疫情時期,7天造出口罩機,日産500萬隻口罩,搖身一變成了成為全球最大量産口罩工廠!

比亞迪一次次用驚人的成績,向外界證明:跨界,我們不僅是認真的,還是優秀的。

壹 我有一個夢想

比亞迪從電池跨界到汽車領域,要從2003年講起。

2003年前後,跨界造車的現象紮堆出現。連和汽車八竿子打不着的家電行業,也呈現出造車狂潮。

美的、春蘭、波導、格力、格林柯爾紛紛投入造車的懷抱,奧克斯甚至宣布“投入80億元資金進入汽車業,最終實作45萬輛的年産能”。

造車、賣光伏、建雲軌,比亞迪的跨界沒有邊界?

而彼時的比亞迪,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電池制造商,王傳福在國内的電池市場找了一圈,覺得沒有對手,很無聊。

王傳福想到擴張版圖,可環顧周遭,發現做手機是和客戶搶飯碗;搞家電,是變相送自己到價格戰的戰場;幹房産,門檻太低,一批人擠破頭競争也不是他的風格,思來想去,他留意到汽車市場這塊香饽饽。

經曆1990年代車市的過渡期之後,2000年代的中國汽車市場開始飛速發展。國際汽車制造商協會預計,2003年中國汽車銷量可能增長15%,而2003年結束時,汽車銷量增速比預計的還要高出一倍多。

造車、賣光伏、建雲軌,比亞迪的跨界沒有邊界?

圖檔來源:中國報告網

于是,王傳福對外宣稱,這輩子就幹汽車了。接着,他馬上行動,要以2.7億元收購西安秦川汽車有限責任公司77%的股份,入主造車業。

但從電池到汽車的跨度太大了,反對聲潮水般湧來,一些公司元老對造車持反對态度:“我們沒有技術,我們能行嗎?”

王傳福對此不以為然:“一輛上百萬的車其實就是一堆鋼鐵和塑膠”。

同時,外界嘲笑王傳福:“一個做電池的能做出什麼汽車?”資本市場也不待見他,瘋子才會接手秦川汽車這個爛攤子,何況此前奧克斯、波導等外行造車,哪個不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投資者們壓抑、不解、憤怒,他們不斷騷擾王傳福,電話都快要打爆了。

一位基金經理威脅他:“王總,我們就是要抛你的股票,抛死為止”。

之後,基金經理們争相抛售比亞迪的股票,幾天時間内,比亞迪股價腰斬。

造車、賣光伏、建雲軌,比亞迪的跨界沒有邊界?

同花順比亞迪股份指數K線

面對内部質疑,外界嘲諷,資本市場沒信心,股價三連跌……壞消息一連串,但王傳福不是以動搖。

他堅信電動車的未來,自信地說:“我造車是因為看好電動車在未來的發展,而我所掌握的磷酸鐵電池将會在12年後獨霸江湖”。

最核心的是,他看到中國汽車業的痛點。

他看到,中國面臨“三個70%”的挑戰:中國進口石油超過70%,70%的進口石油經過南海運輸,交通運輸領域消耗70%石油。

從這來看,王傳福不缺乏戰略眼光。但可惜的是,王傳福進入汽車行業時,最多隻能算是個汽車愛好者,以至于被問及是否懂汽車時,王傳福回答:“我喜歡車,我看了上百本關于汽車方面的書”。

2003年,比亞迪投入1億巨資,研發出316車型,并請來各地經銷商評審。萬沒想到,這款能讓人“醜哭”的車型把經銷商們吓走了。

投入那麼多人力物力,搞出來的卻是勸退外行的車,王傳福狠下心來砸掉樣車,決定走起照貓畫虎造車的路子。

貳 星辰大海

90年代,紅旗、夏利等車企隻能借助海外品牌技術打造車型,這種狀态被稱為“借雞下蛋”。到21世紀初,國内車企剛擺脫這種狀态,但苦于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許多車企選擇了模仿成熟車型設計。

甚至,吉利與豐田、奇瑞與通用、長城與日産之間接連是以爆發知識産權糾紛,連人民網、人民日報都感慨:“如何規避知識産權風險,仍值得自主品牌企業認真研究”。

比亞迪也明白,短期内造出“好車”太難,開始采用“逆向研發”的思路造車。

比亞迪購買大量二手車,供員工拆解、測量、分解、檢測,很快就造出第一款比亞迪F3,比正常技術路線省去1/3的經費和大量時間。

2005年,比亞迪汽車F3下線,卻一度被質疑模仿豐田花冠的痕迹太嚴重,甚至有車主一買回去,就摳下車标,換上豐田花冠的。

不過,王傳福認為這不是抄襲行為,也沒有侵犯任何人的專利。

他說:“我們的确大量使用了别人的非專利技術,但非專利技術的組合內建就是我們的創新。知識産權要尊重,但可以規避”。

造車、賣光伏、建雲軌,比亞迪的跨界沒有邊界?

誠如其言,比亞迪在規避專利上很有一套。

比亞迪副總裁廉玉波說:“我們每年要拆很多車,有專利就規避掉,沒有就拿來用,并做好了打官司的準備,而且100%不會讓對手赢”。

裸車制造過程中,比亞迪通過垂直整合,避免采購零部件太貴,并結合中國勞動力廉價的現狀,自建勞動力密集的生産線降低成本。

最終,F3将價格打到了豐田花冠的一半,并在比亞迪的“店海”戰術加持下打開銷量,還在2007年突破15萬輛的銷量,創造中國自主汽車品牌的記錄。

可是,其他車企不懂F3低價的原因。

面對F3的低價,豐田專門把F3拉回廠研究,奇瑞也曾把F3搞回去琢磨,以為是對豐田花冠的拙劣模仿,但幾年後,讓奇瑞驚訝的事情發生了,F3的制造技術快速成熟起來了。

對此,一位從事汽車設計的資深人士認為,比亞迪的模仿有三大特點:

第一是集中,不盲目上車型,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在拳頭産品上;第二是明目張膽,選擇市場上賣得最好的産品“抄襲”;第三是精細,成本和品質控制嚴格,學習能力極強。

接下來的幾年,比亞迪的好運還在持續。

2008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無數企業連救命稻草都找不到半根,美國通用汽車宣布破産,南韓雙龍汽車陷入一籌莫展的窘境中……

但就是在這時,巴菲特投資了比亞迪,甚至想入股20%被拒、隻能入股10%後,還贊美王傳福:“有非常多的偉大的想法,并且他也非常擅長把這些想法變為現實。”

造車、賣光伏、建雲軌,比亞迪的跨界沒有邊界?

有了股神的加持,加上中國推出的刺激汽車行業經濟的政策,2009年,比亞迪汽車銷量超越奇瑞、吉利等車企,從2008年的17.09萬輛躍升至44.84萬輛,王傳福也體驗了唯一一次中國首富之旅。

基于2009年比亞迪創造的輝煌,比亞迪将2010年的銷量目标定為80萬輛,超越北京現代、東風日産等主流車企,并在2011年前後,一鼓作氣進軍光伏、雲軌等行業。

至此,如果從比亞迪取得的成績來看,它是個不折不扣的優等生。

但在此後,比亞迪的試卷上,開始出現一個個醒目的叉号。

叁 走下神壇

比亞迪遭遇的低谷,從2010年開始越來越明顯。

當時,汽車巨頭重組、2009年後的經濟複蘇,推動着2010年的中國車市走到上坡路,資料顯示,2010年中國汽車産銷雙雙超1800萬輛,同比分别增長32.44%和32.37%,産銷重新整理全球曆史紀錄。

造車、賣光伏、建雲軌,比亞迪的跨界沒有邊界?

資料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而比亞迪,卻因為戰略失誤,銷量逆勢下降,即便後來把銷量目标下調到60萬輛,還是沒能達标。

為確定新能源車資金充足,王傳福大幅度削減傳統車型的研發投入,試圖擴大産能以求取更多利潤,把新産品的上市時間一推再推。

同時,比亞迪大量招兵買馬,四處融資,員工也從2009年的9.7萬人激增到次年的18.3萬人。

然而,隻靠F3和F0撐場子的比亞迪,為完成銷量目标開始向經銷商壓庫存,經銷商庫存積壓問題嚴重,資金鍊處于危險境地,怨聲四起。

比亞迪多元化和垂直一體化的弊端開始一一出現。

汽車業務上,銷售體系失控,汽車銷售僅完成2010年全年目标的85%;汽車品質問題頻發,2010年有308家經銷商退出比亞迪,比亞迪口碑猛跌;股價大跌;《比亞迪大敗局》、《比亞迪教訓》等負面報道廣為流傳。

比亞迪的光伏業務同樣不容樂觀。

雖然其動作頻頻,産業鍊條不斷延長,從礦石、工業矽、高純矽、多晶矽、切片、模組、安裝、太陽能電站,到太陽能電站裡的電池儲能……

但不巧的是,歐美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制裁,讓中國光伏行業“一片塗炭”,行業翹楚無錫尚德、江西賽維先後破産,比亞迪的利潤也打了水漂。

同時,限于行業整體形勢,光伏業務沒有形成良好的“造血”機制。比亞迪的光伏業務需要傳統業務持續“輸血”,這一度拉低比亞迪的淨利潤。

受到光伏等業務的拖累,比亞迪的淨利潤從2009年的40.8億元暴跌到2012年的0.8億元。雪上加霜的是,比亞迪在2012年經曆了一波高管套現狂潮,公司股價一度跌幅超過3成;汽車業務也受到打擊,年銷量45萬輛,同比增長不足3%。

造車、賣光伏、建雲軌,比亞迪的跨界沒有邊界?

資料來源:比亞迪2012年财報

王傳福不得不直面外界的批評指責。

他多次承認自己犯的三個錯誤:1、管道擴張過快,忽略了經銷商品質;2、産品品質有待提高;3、品牌宣傳不夠,沒有着重打造品牌内涵。

此後,比亞迪花了三年時間,對三大錯誤進行調整:

1、改正過去重視發展速度的企業重心,轉而加強管道、品牌和品牌建設。2、比亞迪開始對“垂直一體化”進行調整,關掉了模具、橡膠等競争力欠缺的業務。3、大量采購先進裝置,代替了以往勞動力紅利下的人海戰術。

2013年,比亞迪将銷量目标定為50萬輛,增速約10%,同時收縮銷量網絡,1200家的經銷商數量也被降到了800家。

風雨飄搖的比亞迪,期盼通過自我革命,找到更光明的未來。

肆 難得清醒

局勢似乎在朝好的方向變化。

2013年,因為石油危機、能源問題,國家開始大幅補貼新能源汽車,刺激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2013年-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年銷量就從1.76萬輛暴增60倍,達到77.7萬輛,在2015-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連續占穩世界第一的寶座。

造車、賣光伏、建雲軌,比亞迪的跨界沒有邊界?

資料來源:中汽協 前瞻産業研究院整理

然而,在欣欣向榮的表象下,卻是暗流湧動。

新能源汽車補貼,成了一些人牟取暴利的手段。《經濟觀察報》曾報道,高額補貼、不夠嚴格的監督制度下,“騙補”者大量出現,某工廠的兩位員工,辭職後去做電動車改裝公司,一台車賺十幾萬補貼,一年掙幾個億。

甚至,社會上出現了“左手賣、右手買”的騙補方式,“部分投機企業在造車的同時私下成立租賃公司,生産出的電動車轉手就賣給了自己的租賃公司,從左手倒到右手,補貼也跟着拿到手”。

補貼本是用于給廣大車企創造機會,鼓勵他們發展新能源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早日實作彎道超車,而騙補大量出現後,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形勢遠看光鮮亮麗,但走近一看,會發現to B和to G業務多的是,to C業務少得很。

在投機者瘋狂斂财的時候,比亞迪卻在認真造車,2013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也悄然變動着。

2013年,特斯拉奪得“首個盈利電動汽車企業”稱号,締造了當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神話;比亞迪在美國加州建設工廠,成為了新能源汽車領域“走得最遠”的中國車企,其純電動汽車e6作為計程車在全球14個城市使用。

王傳福想要做的,是成為全國甚至全球的新能源汽車領頭羊,他将這一年看作比亞迪“二次騰飛元年”,他認為,家庭消費一旦起動,比亞迪“分分鐘”可以造出“特斯拉”。

緊接着,到騙補假面具被揭穿的時候了。2016年,四部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排查的93家企業中,騙取補貼的高達72家,近乎群體式騙補,涉及金額超92億元。

在其他企業薅羊毛時,比亞迪卻在大刀闊斧地改革。

它大面積切換外部供應商、縮減事業編制、拆散親手打造的垂直一體化模式,保持對新能源汽車研發的重視,還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投入。

同時,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業務開始随着補貼紅利高速增長。其2014年至2016年的中期業績顯示,當期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同比增長分别為12.18倍,1.2倍與1.61倍。

銷量的不斷增長,把比亞迪推到了2016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的寶座,同時,其太陽能業務也迅速發展,産能達到1.5GW。

造車、賣光伏、建雲軌,比亞迪的跨界沒有邊界?

圖檔來源:EV-Sales

伍 多元化的挑戰

解決完垂直一體化等方面出現的難題,取得銷量上的成功後,多元化又開始給比亞迪出難題。

2017年,補貼大規模退坡突然來襲。新的補貼政策,擡高了整車能耗、整車續駛裡程等方面的要求,并建立了市場抽檢機制。

中通客車、安凱客車等擁有新能源客車業務的車企都出現了業績滑坡現象,知豆、康迪等微型電動車的銷量斷崖式下跌。以知豆為例,其2018年8月374輛的銷量,相比去年同期的5018輛,銳減了92.5%。

造車、賣光伏、建雲軌,比亞迪的跨界沒有邊界?

資料來源:車主之家

雖然比亞迪以2017年超11萬輛的銷量,奪下國内新能源車銷量四連冠,但對比新能源乘用車69%的漲幅,其13.4%的漲幅着實堪憂。

比亞迪多元化的挑戰不止于此。

比亞迪雖在2007年就推出磷酸鐵锂電池,出貨量穩居國内第一,卻因為垂直一體化模式對市場反應不敏感等原因,錯過了保住冠軍地位的機會。

王傳福認為,“比亞迪的電池暫不會對外出售,我們要保持比亞迪在電池領域的領先地位”,比亞迪的電池長期隻自用不對外出售的政策,間接成全了甯德時代,讓其成為新能源車企的動力電池供應商。

幸運的是,比亞迪于2020年研制出刀片電池。其相比傳統的磷酸鐵锂電池,體積小、容量大、安全性高,緩解了電車使用者裡程焦慮,幫助比亞迪提高了銷量,為比亞迪在動力電池領域扳回一城。

除了刀片電池,比亞迪的DM-i混動技術也在低能耗、經濟性方面,解決了消費者用車的痛點。

兩者加持下,2021年5月到11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屢屢創新高,從突破3萬輛持續上漲到了突破9萬輛。

其“我就要打10個”的銷量海報注明着,10月比亞迪新能源銷量=(小鵬+蔚來+理想+威馬+哪吒+零跑+廣汽埃安+極氪+大衆ID.+岚圖)×1.2。

造車、賣光伏、建雲軌,比亞迪的跨界沒有邊界?

在光伏領域,比亞迪同樣飽經風霜。

“雙反”過後,比亞迪持續虧損,甚至将光伏業務和其他電池業務合并在年報中,讓人難以琢磨其光伏業務是否虧損?

不過,據外界分析,自比亞迪2008年進入光伏行業以來,其光伏業務曾在數年間,每年虧個七八億。

但比亞迪并未就此罷手。

它不僅完成了矽錠、矽片、電池片、元件等全産業鍊技術的布局,還結合太陽能、儲能的技術,推出其獨有的“光儲一體化”商業模式,甚至将光伏項目拓展到印度、南美等地。

此外,對于雲軌,其占地鐵五分之一的成本,超10萬億元的潛在需求,給了比亞迪大筆投資雲軌系統的信心。

汽車評論人宋楠這樣解釋比亞迪對雲軌的成本控制的,他說:“除了材質、軌道梁輕量化帶來的成本降低之外,雲軌無論是車身、整車控制系統、驅動電機還是它的專用儲能電站等,都是利用比亞迪自身現有生産線進行加工生産,無需受制于人”。

王傳福也對雲軌技術寄予厚望,他希望通過雲軌業務,再造一兩個比亞迪,用雲軌解決交通擁堵問題。

比亞迪在2011年組建了上千人的團隊,研發雲軌。到2016年,比亞迪舉辦的“雲軌”列車首次發車儀式上,王傳福表示,“軌道交通是一個高門檻的行業,中國還沒有民營企業涉足軌道交通的先例,比亞迪要敢想敢拼,敢為天下先”。

然而,政府的一紙公文下來,比亞迪的雲軌直接叫停。2019年,比亞迪的雲軌業務被放入分産品裡的“其他”,業務收入僅5.8億左右,下跌近7成。

造車、賣光伏、建雲軌,比亞迪的跨界沒有邊界?

資料來源:比亞迪2019年财報

比亞迪開始積極開拓軌道交通的海外業務。

其和菲律賓的合作夥伴達成推廣3.0交通解決方案的合作,與巴西的薩爾瓦多市、聖保羅市簽訂修建雲軌的單子,和高棉簽署雲軌合作協定……

如今,比亞迪掌握了軌道、電機、電控、車身等産業鍊核心技術,獨立完成了整車、軌道、車站等各項建設,其雲軌更是具有100%完全自主知識産權。

過去,外界曾認為,比亞迪以往數年的産品線超長,卻難覓一款拳頭産品。但2020年後,比亞迪用實力讓這些人改觀了:自研自産IGBT 4.0車規級晶片,打臉台灣教授“大陸造不出高端晶片”的言論,口罩創彙,刀片電池的問世,無一不讓人驚歎比亞迪的能量超乎想象。

人們開始重新審視王傳福過去吹的牛。

陸 尾聲

王傳福敢于一次次口出狂言,與其自信比亞迪的實力脫不開關系。截止今年11月,比亞迪申請專利量超過中國汽車行業上市企業總和的15%,達到了行業均值的32倍;有效專利量超過中國汽車行業上市企業總和的28%,達到了行業均值的60倍。

造車、賣光伏、建雲軌,比亞迪的跨界沒有邊界?

資料來源:智慧芽創新研究中心釋出《中國汽車行業上市企業科創力排行榜》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在比亞迪衆多專利、技術背後,是無數個比亞迪基層員工忍受着低工資,付出的時光歲月。曾有文章指出,在深圳平均月薪超4000元的時候,比亞迪普通員工的月薪1500元左右,大學生3000元左右,研究所學生4000元左右。

與此對比鮮明的是,比亞迪高度重視核心員工的待遇問題。

以2020年為例,無論是廉玉波682.9萬元的稅前年薪,還是進階副總裁、電力科學研究院院長羅紅斌737.8萬元的稅前年薪,均高于董事長王傳福的533.6萬元。

可以說,勞動力紅利終究是資本的紅利,而不是平凡勞動者的紅利。從這不難了解,為何過去一些年,比亞迪的人才會頻頻“外流”,被吉利、上汽、造車新勢力們“挖走”。

比亞迪們必須意識到,如今人口紅利在逐漸消失,過往通過垂直一體化模式、半自動化流水線等獲得的低成本優勢,已經沒有了當初的奇效,制造企業更需要打磨的是技術積累與創新,這需要對應領域的人才們群策群力。

尤其是在智能電動汽車的新賽道上,人才的搶奪極為激烈,“強将”和“精兵”都很珍貴,比亞迪如果要與他們競争人才,就需要在薪酬方面做出改變,并改變激勵機制。

要知道,沒有涓涓細流,哪有汪洋大海?

沒有底層員工打拼,哪有比亞迪今日的意氣風發?

在共同富裕的時代裡,比亞迪們需要善待底層員工,才能讓更多人才們主動投奔自己,保持住自身的人才優勢,更好地回報國家給新能源行業的政策福利、給自己的發展機會。

參考資料:

【1】《比亞迪日産500萬隻口罩 成全球最大量産口罩工廠》,中國日報網,2020年3月12日

【2】《中國汽車加速篇 王傳福電池大王的汽車情》,《中國商人·汽車人》雜志,裴達軍,2009年10月15日

【3】見騰訊視訊,《酌見》第4期:俞敏洪對話王傳福

【4】《2003中國汽車十大新聞點評》,人民網-人民日報,2004年1月5日

【5】《比亞迪制造 另辟蹊徑王傳福》,《南方人物周刊》,胡圖,2009年9月18日

【6】《争議王傳福》,《中國經濟和資訊化》雜志,2010年5月27日

【7】《産銷量蟬聯世界第一 2010中國車市大躍進》,《羊城晚報》,張愛麗,2011年1月13日

【8】《比亞迪壓庫導緻廠商沖突激化 經銷商退網》,新華網,肖偉,2010年9月9日

【9】《突發!七百億蒸發,比亞迪突然跌倒的背後!》,《人民日報》,2018年5月27日

【10】《新能源車騙補:買車殼改裝電動車 一台車穩賺10萬》,經濟觀察網,2016年1月18日

【11】《王傳福:比亞迪“分分鐘”可制造出特斯拉》,中證網-中國證券報,謝衛國,2013年6月8日

【12】《補貼退坡:新能源車企銷量下滑 上遊行業面臨洗牌》,央廣網,2017年9月7日

【13】《比亞迪光伏業務拖累業績 每年虧損七八億》,金融界,2012年11月22日

【14】《比亞迪為何豪賭雲軌》,新華網,張瑜、單素敏,2016年12月23日

【15】《中國汽車行業上市企業專利數榜單釋出,比亞迪有效發明專利超行業均值60倍》,杭州網,2021年12月13日

【16】《猝死個案水面之下:基層員工正在離開比亞迪》,财經雜志,2021年11月18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