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演義十五位謀士排行榜,周瑜僅排名第五,第一名家喻戶曉

曆史是說過和做過事情的記憶。——卡爾·貝克

15沮授

東漢末年袁紹帳下謀士,曾為冀州别駕,舉茂才,并當過兩次縣令。後來又當韓馥别駕,被韓馥表為騎都尉。袁紹占據冀州後任用沮授為從事。經常對袁紹提出良策,但很多時候袁紹并不聽從。官渡之戰時袁紹大敗,沮授未及逃走,被曹操所獲,因拒降被曹操處死。

14荀攸

傑出戰術家,被稱為曹操的“謀主”,擅長靈活多變的克敵戰術和軍事政策。荀攸在何進掌權時期任黃門侍郎,在董卓進京時曾因密謀刺殺董卓而入獄,後棄官回家。 曹操迎天子入許都之後,荀攸成為曹操的軍師。 曹操征伐呂布時荀攸勸阻了曹操退兵,并獻奇計水淹下邳城,活捉呂布。官渡之戰荀攸獻計聲東擊西,斬殺顔良和文醜。又策奇兵,派徐晃燒袁紹糧草,同時力主曹操接納許攸,畫策烏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間,荀攸力排衆議,主張曹操消滅袁紹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為陵樹亭侯。荀攸行事周密低調,計謀百出,深受曹操稱贊。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吳路上去世。荀攸一生畫奇策十二,惟鐘繇知道,但是鐘繇在後來未整理完就去世了,是以後世才不知道。正始年間追谥為敬侯。

13田豐

袁紹手下首席謀士,袁氏冀、青、幽、并四州雖非盡出田豐之手,然其終是第一功臣。可惜袁氏不擅用人,否則與曹操之争勝負必從長。

12魯肅

東吳除周瑜外最有遠見之人,管理東吳内政、外事皆井井有條,魯肅在日三國鼎立,魯肅死後,所謂三國名存實亡。與蜀國締盟,抗擊曹操有重大貢獻

11程昱

曹操征徐州時,程昱與荀彧留守後方,阻呂布、陳宮大軍,保住三城,因功受封為東平相,屯于範縣。曹操将漢獻帝遷往許都後,任命程昱為尚書,後又為東中郎将,領濟陰太守,都督兖州事宜。讨平袁譚、袁尚後,拜為奮武将軍

10陸遜

陸遜在夷陵擊敗劉備所率蜀漢軍,一戰成名。夷陵之戰也成為戰争史上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以後陸遜在東吳出将入相。

9法正

奪取益州,制定法令,安撫民心,智激黃忠,為劉備第一信任之謀士,可惜胸懷不廣,終不如諸葛亮。

8徐庶

與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人為友。劉備屯駐新野時,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曹操南下時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徐庶不得已辭别劉備,進入曹營。後來這件事被藝術加工,“身在曹營心在漢”、“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等被廣為流傳。而徐庶也成為孝子的典範被稱贊。

7賈诩

大敗曹操者,除周瑜外首推賈诩。兩敗曹操,使其損兵折将,後歸順又屢建奇功,可為謀士亦可為大将,曹操手下用兵者,僅次郭嘉。

6鳳雛龐統

三國演義十五位謀士排行榜,周瑜僅排名第五,第一名家喻戶曉

三國時劉備手下的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将。與劉備一同入川,于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衆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時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内侯,谥曰靖侯。

5周瑜

三國演義十五位謀士排行榜,周瑜僅排名第五,第一名家喻戶曉

輔助孫策打下整個江東,吳國四州揚、荊、交、廣,除荊州之外皆自周瑜之力。而後又于赤壁大敗曹操八十三萬大軍,使其事業達到頂峰。最後被諸葛亮氣死,說出了‘既生瑜何生亮’

4荀彧

郭嘉死後曹操的第一謀臣,雖其外事不甚強,然内政無人能及

3司馬懿

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托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2郭嘉

漢時分天下為十三州,其中九州為魏國領土。即:司隸、豫州、衮州、徐州、冀州、青州、幽州、并州、涼州、以及荊州八郡,其中平定司隸、豫、衮、徐、冀、青、幽、并八州以及烏丸、公孫氏新設之平州,共十個州級機關皆出自郭嘉之計謀,若論謀士功勞之巨,天下無人能出其右。真是遭天妒的。

1諸葛亮

三國演義十五位謀士排行榜,周瑜僅排名第五,第一名家喻戶曉

諸葛丞相名垂千古,三國謀臣素有“前期看郭嘉,後期看孔明”之說。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并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與東吳聯合抗擊曹操于赤壁的總策劃之一,三氣周瑜,借荊州,得益州,收馬超。。劉備在白帝城将劉禅托孤于諸葛亮,曾六出祁山,伐曹魏,最終病死于五丈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