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大軍區六個司令都是将軍手下,聽聞他去世,許世友哭得站不穩

1974年1月7日,王樹聲将軍與世長辭,享年69歲。将星隕落,山河共泣。許世友聞訊悲痛欲絕,竟嚎啕大哭緻暈厥過去。由于身體不适,隻好囑咐夫人田普次日飛往北京,代為吊唁。

在燦若星海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将領中,王樹聲可謂默默無聞,不為人知。是什麼原因讓王樹聲與一代悍将許世友結下了如此深厚的情誼呢?讓我們拂去歲月的塵埃,揭示将軍那一段傳奇的革命曆程。

八大軍區六個司令都是将軍手下,聽聞他去世,許世友哭得站不穩

照料老小,成全世友忠孝兩全

1927年的中國,血雨腥風。蔣介石集團瘋狂屠殺共産黨人。為貫徹“八七”會議訓示精神,王樹聲與潘忠汝、吳光浩等人在湖北麻城、黃安發動武裝暴動,史稱“黃麻起義”。參與起義的隊伍中有一個勇猛的農民自衛隊隊長,叫許世友。

八大軍區六個司令都是将軍手下,聽聞他去世,許世友哭得站不穩

王樹聲和許世友将軍都是湖北省麻城縣乘馬崗人,都出生于1905年,都是在1926年接受革命思想,1927年由黃麻起義開始武裝鬥争。

許世友出生貧困,家有兄弟姐妹7人,父母都是莊稼人,終年辛苦,卻難保一家9口人溫飽。8歲那年,為吃上一口飯活命,母親把許世友送到少林寺當雜役,16歲回到家後,又因打死欺負大哥的惡霸,母親不得已将他連夜送走。

自此浪迹天涯,直至走上革命道路。許世友是個大孝子,一生念叨“死了要替老母親守墳”。

作為許世友兒時的玩伴和革命事業的引路人,王樹聲怎能不知道。

八大軍區六個司令都是将軍手下,聽聞他去世,許世友哭得站不穩

許世友參加革命前在家鄉娶有一妻朱錫明,聰明賢惠,對老母親很孝順,帶着孩子黑伢一家三口相依為命。1932年,為打破蔣軍對鄂豫皖根據地的圍剿,當時已為紅軍12師34團團長的許世友跟着老上級王樹聲實行戰略轉移,去川陝建立根據地。

紅軍走後,地主民團對紅軍家屬瘋狂報複,許世友的親屬很多慘遭殺害,許母也被抓慘遭毒打,家被燒了2次。開明的許母為保住媳婦和孩子性命,逼着朱錫明改嫁,自己帶着孫子東躲西藏,乞讨為生。

王樹聲得知後心如刀絞,自己掏錢悄悄請人給許母造了一間房子,讓祖孫倆有個安身之所。許世友知道後感激萬分。

八大軍區六個司令都是将軍手下,聽聞他去世,許世友哭得站不穩

其實,此時王樹聲家也正遭受敵人殘酷殺戮,連家族成員都不放過,王家兄弟姐妹17人前赴後繼,先後犧牲,以至于後來日本投降後,王樹聲見到革命道路的引路人、堂兄王幼安的兒子時激動不已,一把抱住:“我王家還有人種啊!”

1938年冬,王樹聲任晉冀豫軍區副司令員兼人民武裝部部長,許世友任一二九師第三八六旅副旅長,帶着部隊打回了麻城,就在徐家窪村附近休整。

王樹聲專門把許世友叫來,對他說:“都到了家門口了,下次還不不曉得哪年哪月能來,趕快抽空回家看看老母親!”

八大軍區六個司令都是将軍手下,聽聞他去世,許世友哭得站不穩

許世友一拍腦門:“唉,太忙了,差點忘記了”,回部隊交代一下,趕緊往家裡跑。回家一看,家裡已經破敗得不像樣子了,母親卻很樂觀,絲毫不提及這些年的艱難,隻是樂呵呵地催許世友趕緊給孫子起名字。許世友鼻子一酸,給母親跪下了。

1948年,王樹聲任鄂豫軍區司令員,帶兵恢複大别山根據地。許母聽說是王樹聲的隊伍,就找到部隊求見首長。王樹聲一眼就認出了許母,驚喜萬分,盛情款待祖孫倆。

許母說,本來不想麻煩部隊,但眼看自己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怕哪天自己不行了孩子沒人管,想把孫子許光送到許世友那裡去。王樹聲告訴老人,許世友正在指揮部隊解放山東,戰事吃緊路又遠,多有不便,讓祖孫倆安心住下。

這一住就是大半年,王樹聲對老人和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等到戰況緩和路上平安了,才親自派人把祖孫倆送到了許世友那裡。

八大軍區六個司令都是将軍手下,聽聞他去世,許世友哭得站不穩

南征北戰,身邊帶出六位司令

從農民到将軍,許世友的成長離不開王樹聲的關愛培養。

《老子》有雲: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争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說的是善于選用将才的人,對人一定是很謙遜的,他們不與部下争功,而是善于創造條件讓部下把能力發揮得淋漓盡緻,他們才是天下最厲害的人。

王樹聲就是這樣的人。

不管是在革命戰争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歲月,王樹聲将軍總是謙虛謹慎,行事低調,甚至到了不為大衆熟悉的程度,卻在軍中威望甚高。

除了浴血奮戰打出來的戰功外,他更善于帶兵,挖掘将才,新中國的八大軍區司令有六位都是他培育出來的,可謂是軍中伯樂。戎馬一生,頭頂赫赫戰功,身後猛将如雲。

八大軍區六個司令都是将軍手下,聽聞他去世,許世友哭得站不穩

許世友将軍,開國上将,南京軍區司令員。1927年11月參加由王樹聲将軍上司的“黃麻起義”,從普通戰士成長為紅四軍軍長、膠東軍區司令員,殲國民黨“七十四師”,掃山東,戰濟南,功勳卓著。

八大軍區六個司令都是将軍手下,聽聞他去世,許世友哭得站不穩

陳錫聯将軍,開國上将,沈陽軍區司令員,湖北黃安人。14歲參加由王樹聲上司的鄂東軍,22歲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第七六九團團長,夜襲陽明堡,殲滅黃維集團,解放後任新中國第一任炮兵司令。

八大軍區六個司令都是将軍手下,聽聞他去世,許世友哭得站不穩

李德生将軍,開國少将,北京軍區司令員,河南新縣人。1930年在王樹聲上司建立的鄂豫皖根據地參加紅軍,“刀劈三關”奪襄陽,一線鏖戰上甘嶺,從“紅小鬼”成長為共和國軍委副主席。

八大軍區六個司令都是将軍手下,聽聞他去世,許世友哭得站不穩

秦基偉将軍,開國中将,成都軍區司令員,湖北黃安人。

13歲随王樹聲參加“黃麻起義”,後随王樹聲在紅四方面軍曆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師長,抗戰期間任八路軍一二九師獨立支隊司令員,抗美援朝任志願軍十五軍軍長,上甘嶺一戰揚名天下,官至國防部長。

八大軍區六個司令都是将軍手下,聽聞他去世,許世友哭得站不穩

王必成将軍,開國中将,昆明軍區司令員,湖北麻城人。1927年随王樹聲參加“黃麻起義”,後随王樹聲在四方面軍由司号員幹到營長。

抗戰後在新四軍任團長、16旅旅長,解放戰争任華東野戰軍6縱司令員,在蘇中、萊蕪連戰連捷,孟良崮擊斃張靈甫,抗美援朝奠定“金城戰役”勝局。

韓先楚将軍,開國上将,福州軍區司令,湖北黃安人。1927年跟随王樹聲參加“黃麻起義”,後參加孝感遊擊隊、紅25軍,抗戰後曆任八路軍115師副團長、副旅長、旅長,1950年率軍解放海南島,抗美援朝任志願軍副司令員。

八大軍區六個司令都是将軍手下,聽聞他去世,許世友哭得站不穩

韓先楚将軍 韓先楚将軍

除此之外,開國上将陳再道、王建安、周純全、王宏坤、傅鐘、郭天民、洪學智、李聚奎、劉震、宋任窮、宋時輪、王新亭、謝富治、張宗遜;

開國中将聶鳳智、皮定鈞、張才千、劉飛、李天煥、徐斌洲、詹才芳、張仁初、徐深吉、張池明、張天雲、胡奇才、王近山、吳先恩、鄭維山、劉昌毅、李成芳、周希漢、鮑先志、周志堅、陳慶先、韓偉、杜義德等。

他們都曾是王樹聲将軍的部下,深得王樹聲将軍的再造之恩。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八大軍區六個司令都是将軍手下,聽聞他去世,許世友哭得站不穩

聶鳳智

甘為人梯,紅色華章光照千秋

硝煙散盡後,在軍中有“虎将”之稱的王樹聲大将卻急流勇退,主動争取幹起了後勤,潛心于軍事裝備現代化,情注國防科研人才培養。

1955年,王樹聲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軍械部部長。他最看重的是人才隊伍建設,每年都要下達硬性名額選派學員去軍事工程學院和蘇聯學習,逐年加大比重招收大學畢業生入伍,為我國軍械科研培養了大批高技術專業人才。

八大軍區六個司令都是将軍手下,聽聞他去世,許世友哭得站不穩

1959年,王樹聲大将調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後,建成了系統的空軍、海軍、裝甲兵、防化兵、工程兵、炮兵、鐵道兵、通信兵等諸兵種軍事技術直覺教研館,完成了高等軍事學院、後勤學院的教學和全軍師以上幹部的知識集訓任務。

為我國軍事現代化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毛澤東主席對王樹聲的工作成績十分滿意,稱他是“我國軍械工業生産的功臣”。

王樹聲一生簡樸,兩袖清風。長期的戰争歲月給王樹聲留下了一身舊傷,晚年的他還一直被心髒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折磨,身體每況愈下,但組織上按照規定給他配備的生活用車卻被他斷然拒絕。

八大軍區六個司令都是将軍手下,聽聞他去世,許世友哭得站不穩

1973年2月,王樹聲将軍被診斷為食道癌。病重期間,周恩來、徐向前、葉劍英、李先念等黨和國家上司人先後來醫院看望。

周恩來總理緊緊握着他的手:“樹聲同志,你是黨的好同志,是為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人。”徐向前元帥來醫院看望說:“你是大别山的英雄戰士!”

1974年1月10日,王樹聲将軍的追悼會在北京八寶山舉行,追悼會由葉劍英主持,徐向前宣讀悼詞,高度評價了王樹聲将軍革命的傳奇一生,高度肯定了王樹聲将軍對中國革命的巨大貢獻。王樹聲将軍的生前戰友和好友均到場吊唁。

八大軍區六個司令都是将軍手下,聽聞他去世,許世友哭得站不穩

王樹聲去世,剛調任廣州軍區的許世友乍聞噩耗失聲痛哭,悲痛不已,想起共同走過的戰鬥歲月,這個壯實的硬漢竟哭得暈倒在地,走不動路,不得不卧床休息,隻好委托夫人田普去北京代為吊唁。

王樹聲不僅是同鄉、玩伴,更是許世友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紅軍時期的老上級,也是紅四方面軍将帥的代表。

王樹聲去世後,秦基偉将軍十分悲痛,代表紅四方面軍指戰員撰文《懷念我們的副總指揮王樹聲同志》以志紀念,稱頌王樹聲:

“是大革命時期黃安、麻城農民運動的一位領袖,是深受紅四方面軍指戰員尊敬和愛戴的副總指揮,是徐向前總指揮的得力助手,是我軍卓越的軍事指揮員,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2005年5月26日,在王樹聲誕辰百年之際,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深切懷念老首長,撰文高度贊揚王樹聲将軍“從大别山區的一個農村青年成長為黨和軍隊的進階上司者,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八大軍區六個司令都是将軍手下,聽聞他去世,許世友哭得站不穩

結束語

王樹聲将軍慧眼識英,為人民軍隊培養和造就了大批革命将才,得到了組織肯定和将軍們的感恩,而他卻一生感恩大别山人民。

1947年6月,病中的王樹聲主動請戰“再打回大别山!”,貫徹中央“鼎定中原”的戰略目标。1949年6月,王樹聲又本着一顆“給大别山人民還賬”的初心,帶病指揮了大别山剿匪行動,全殲頑匪1.5萬人。

大别山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優秀兒女。

八大軍區六個司令都是将軍手下,聽聞他去世,許世友哭得站不穩

1987年,按照王樹聲的臨終遺願,家鄉人民将他的部分骨灰移入麻城烈士陵園,安葬在大别山下,了卻了将軍再回大别山母親懷抱的心願。

八大軍區六個司令都是将軍手下,聽聞他去世,許世友哭得站不穩

王樹聲紀念館

2007年,麻城市人民政府在麻城烈士公園内建立了王樹聲紀念館,展館入口矗立着王樹聲将軍的半身塑像,身後刻有徐向前元帥的題詞:王樹聲是大别山的英雄戰士。館内展廳按照将軍的革命生涯為序分為七個部分,以翔實的資料充分展示了王樹聲大将從麻城起義到一代将星的戰鬥曆程。

八大軍區六個司令都是将軍手下,聽聞他去世,許世友哭得站不穩

麻城烈士陵園現已是國家經典紅色旅遊景區,王樹聲墓蒼松翠柏,悄然矗立,供萬世景仰。

繼續閱讀